中国八大城市群地方税收竞争的空间外溢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

来源 :金融与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37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中国八大城市群的地级市及以上的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税收竞争的经济增长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方税收竞争具有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且其可以通过间接效应及反馈效应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补充了对“中国税收增长之谜”的解答;从区域异质性看,与珠江流域和北方地区不同,长江流域的地方税收竞争增长效应并不显著;从空间距离变化视角看,200公里—1000公里区间为地方税收竞争空间外溢效应的密集区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地理已死”论断的显著特征.据此,有必要清晰认识并高度重视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非均衡发展的既成事实,系统性深化地方税收优惠体制改革.
其他文献
基于中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采用2010—2019年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相关数据测算其碳排放量,并建立LMDI模型分析碳排放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情景分析探讨新型煤化工产业碳减排路径,测算其减排潜力。结果发现:2010—2019年新型煤化工产业碳排放量增长迅速,2019年高达1.96亿吨;排放结构是抑制新型煤化工产业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而排放强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力规模对其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排放强度促进作用最强;三种情景下新型煤化工产业都可以于2030年前碳达峰,强化政策
基于理论分析提出金融科技、国家监管政策与P2P行业的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的研究假说,构建P2P平台的金融科技发展指数,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的发展降低了P2P平台流动性风险,但显著提高了P2P平台的信用风险;监管政策降低了P2P平台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但由于政策实施的滞后性,影响效果不够显著;监管政策的实施有助于金融科技对P2P平台风险的抑制.根据研究结论对P2P平台未来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基于CFPS2018年微观数据,结合区域层面的宏观数据,实证检验了家庭老人照料对中年农户土地流转的相关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老人照料的广度和深度均对中年农户土地流转具有显著的负面作用.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研究结果仍然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家庭老人照料会显著降低中年农户外出务工、自主创业概率,从而对其土地转出行为产生作用.虽然社会照料服务一定程度上能够分担家庭老人照料对中年农户的家庭负担,但是这种“替代效应”并不足以缓解家庭老人照料对土地流转的负向影响.异质性研究显示,东北地区中年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受家庭老人照料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只有真正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程和初心使命,才能让爱党、爱国的情怀深入人心.rn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借此契机,本文立足真实的档案资料,展现建党前后那些弥足珍贵的史实资料的发现和收藏故事.rn《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历经战火洗礼rn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完成的《共产党宣言》,是共产主义运动在全球传播的起点.1920年初,陈独秀带着日文版《共产党宣言》,约请日本留学归来的陈望道将之翻译成中文.1920年3月,陈望道在家乡浙江义乌分水塘村,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终于在4月下旬完成了《共
期刊
较高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可以向资本市场释放出高管是一个公司管家,而非经理中心主义者的信号,因此为了缓和与股东之间的矛盾,在去杠杆进程中高管将会提高以流动资产周转为核心的运营资金管理效率,即去杠杆政策将会加速公司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基于此,以2013—2019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去杠杆政策显著了提高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速度,且这一效果在非国有企业、机构持股比例高的企业和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表现得尤为显著.
基于深交所发行上市的中小企业板2011—2019年数据,实证检验了供应链金融对资本投资的影响,并以研发投入为中介变量,分析供应链金融对资本投资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对资本投资与研发投入都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中介效应的检验表明,供应链金融对资本投资的影响部分是由研发投入的正向作用实现的。进一步分析,产权性质、金融发展程度、行业以及供应链金融高低进行异质性检验,发现这种作用在国有企业、东部地区、非高科技行业以及供应链金融高的情况下更加明显。
通过分析区块链技术的作用机理,以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为基础,探索“区块链+融资租赁”的新型商业模式,剖析其运作机制,构建全新的“区块链+融资租赁”平台,并针对这种新型商业模式在发展中存在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不完善、技术缺口的困境,提出融资租赁行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租赁公司应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利用区块链的优势创新出新型的租赁产品和租赁模式,在产品应用、企业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科技优势,构建全新的数字经济生态圈,促进我国融资租赁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提高融资租赁行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基于2013—2019年30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关数据构建绿色金融和产业结构变化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得出评分,采用灰色关联度、耦合协调度和空间关联网络,对我国30个省份的绿色金融与产业结构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较快省份的第三产业发展更能体现绿色金融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与产业结构变化的耦合协调程度也更高,对周边地区的正外部溢出效应更显著.建议政府和金融机构等应在推进绿色政策发行、相关产品服务创新和环境责任信息披露上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提高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的引导和调节作用.
基于2011—2020年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市级层面数据与微观企业数据相匹配,探讨分析师、数字金融与融资约束的关系.研究发现:分析师和数字金融都显著缓解融资约束,且数字金融为分析师提供信息补充,有效加强分析师对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进一步地,通过企业生命周期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成长期企业,数字金融对分析师的调节效应在成熟期及衰退期企业更明显.因此,通过规范我国分析师行业发展,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加强分析师与数字金融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基于2007—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Critic—熵权法和超效率SBM模型分别对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采用Tobit回归模型结合中介效应方法,实证考察绿色金融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保持不断上升趋势,生态福利绩效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且存在区域差异;总体上绿色金融能够显著提高生态福利绩效水平,但在西部地区未能产生显著影响。此外,产业结构调整、控制环境污染、消费结构升级在绿色金融与生态福利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