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选取2016年6月~12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48名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采用TOAST病因分型排除心源性栓塞型后随机分成TEG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入院后采用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ESRS评分≥3分口服氯吡格雷,ESRS评分<3分口服阿司匹林,TEG组连续服用1周后行TEG检测确定血小板抑制率,根据抑制率是否达标来调整用药方案,对照组不给予TEG检测。随访至发病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临床转归,并观察和比较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及有无死亡事件。
结果随访结束时,TEG组失访4例,对照组失访5例。随访期间,TEG组有7.14%(5/70)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有2.86%(2/70)发生出血,均为轻微出血,未见严重大出血及死亡事件;对照组有24.64%(17/69)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有15.94%(11/69)发生出血,其中7例轻微出血,2例消化道大出血,1例颅内大出血导致死亡。TEG组血栓栓塞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14%比24.64%,χ2=7.983,P=0.005;2.86%比15.94%,P=0.009);TEG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1.65±0.48比2.82±0.73,t=2.15,P=0.041)。
结论根据TEG结果选择敏感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改善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降低血栓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