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考场作文出现几处亮点,无疑会令阅卷者眼前一亮。亮点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鲜亮的标题、精练的题记、清晰的结构、新颖的立意、生动的细节、深邃的名言、脱俗的语言、齐整的排比、深刻的议论等都可以成为作文的亮点,它是作文二过凳蠢爵赢
[关键词]考场作文;亮点;小标题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而作文中的亮点则是一条不可或缺的风景线。记得南师大一教授在一次关于评阅考场作文的讲座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没有太阳,就给我一个月亮;如果你没有月亮,就给我一颗星星;如果你没有星星,就给我一个小小的萤火虫吧!’,由此可见,一篇作文,大到谋篇布局小到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语,都可以成为作文中的亮点。
一、鲜亮的标题——顾盼生姿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如何让这个眼睛富有神韵,散发魅力,那就要做到准确、简洁、新颖、富有文采。这样能让阅卷者眼前一亮,从而做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考生要拟出精彩标题,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巧用修辞如《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比喻)《树的“叹息”》(拟人)《玩物丧志?》(反问)《聆听心灵掌握生命》(对偶)
2、引用诗句如《人比黄花瘦》《万紫千红总是春》
3、化用名言如《让中考来的更猛烈些吧》《记忆之树常青》
4、故事新编如《八戒经商记》《李逵考研》《胡屠户开诊所》
5、打破常规如《败了,多好》《感谢你,对手》《我爱停电》
(以上题目选自2007-2009年中考满分作文)
二、精练的题记——锦上添花
题记是写在题目之后正文之前的一段文字,位置特别“抢眼”。它具有意蕴丰厚、情味绵长、语言精练等特点。它可以交代写作背景、诠释题目内涵、揭示文章主旨,也可以创设情景、展露才情。它可以是几句歌词、一段警语、一句格言或名言,也可以是自拟的凝炼又有文采的句子。好的题记犹如“凤冠上的明珠”,能一下抓住阅卷者的眼球,拨动阅卷者的心弦,使阅卷者对你的文章顿生好感。如中考作文《端午的味道》,其题记为:一位伟大的诗人成就了一个传统节日,一个传统节日让我们更深刻地品味生活。此题记点明端午节与生活的关系,语言精练,点明题旨,富于哲理,发人深思。(2010年吉林考生)
三、清晰的结构——浑然天成
(一)、使用小标题。所谓小标题,就是将一个大话题、大主旨切分成若干个相互联系而又具有一定独立性的部分。在考场作文中,通过小标题结构全文,可以使文章结构清晰,文章的内容明晰,从而引起阅卷者的注意,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2009年上海考生《在学海中游泳》一文,通过“语文——感性美的海洋,数学——理性美的海洋,英语——音韵美的海洋,政治——人性美的海洋,物理——自然美的海洋”这些小标题,透视出小作者学海邀游的美好境界,既提纲挈领,又整齐划一。
但运用小标题不能随心所欲,一要精练,能概括各版块的内容。二要体现行文脉络,有严密的逻辑性,三要简短、整齐、格式一致,否则适得其反。具体拟制时可以时间串联,如“沉思之春、灼热之夏、苦闷之秋、忏悔之冬”;也可以空间排列,如“教室无语、食堂无言、宿舍无声”;还可以从颜色、形状、情感等角度分别拟制。
(二)、相同或相似的句式开头。如2010年哈尔滨考生作文《偶尔停下来,感觉真好》,主体部分的几个段落分别用“偶尔停下来是一种享受……,偶尔停下来是一种需要……,偶尔停下来是一种智慧……”开启,与文题浑然天成,让阅卷者一目了然。
四、新颖的立意——耳目一新
古人云:“意犹帅也。”意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考生如果不改变传统的写作视觉,不能推陈出新,文章定会平淡无奇。怎样立意才能令人耳目一新?那就要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从新角度、新层面,写出新文章。如2007年常州中考半命题作文《你还会吗》,一考生以《你还会进贾府吗》的全新立意,博得满堂喝彩。从没有人想过问林妹妹“来生,你还会进贾府吗?”这个问题,而小作者独辟蹊径,截取黛玉生活中的几个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典型片段,采用第二人称,娓娓道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黛玉不幸命运的同情。
五、生动的细节——管中窥豹
细节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的细小而有典型意义的环节。它可以是人物的言行神态,也可以是自然的花草树木。既可以展示故事情节,也可以描绘社会环境,最终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效果。在考场作文中,有时候一个精彩的细节甚至能成为整篇文章的闪光点,令人过目不忘。如2009年温州一考生在《从那一刻开始》一文中写到“天色很快暗了下来,我快步向家走去。忽然,整个人打了一个颤,便定在了那儿。眼前,是一缕淡淡的炊烟,带着点儿谷黄色,以一种淡定的姿态,悠然向上升起。有微风吹拂过,一种真切的味道充斥着鼻腔,我感到一股厚实的温暖,是家乡的味道。”文中通过对炊烟的细致描绘,表现了“我”阔别多年回到家乡,又看到那熟悉的炊烟时的激动、欣喜之情。温暖、安然之感,从中可见那份浓浓的思乡之绪。
六、深邃的名盲——事半功倍
在考场作文中灵活的引用名人名言,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说服力、权威性,也可以提高文章的品位,是作文润色的技巧之一。它能使自己的文章从众多的文章中脱颖而出,让阅卷者有与众不同的感觉。它可以在开头,引出观点,引出故事,给文章镶嵌一个美丽的“风头”;可以在行文中抒情时、证明论点时增加生动感,增强力度;也可以用在结尾,收束全文,突出主旨。如《我在逆境中成长》一文结尾引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来收束全文,突显主旨。(2010年黑龙江绥化市考生)但值得注意的是:写作中引用名人名言一定要切合文章主题,符合人物情感,要注意引用话语与主体话语之间的过渡,同时也不宜过多。一般二处左右。
七、脱俗的语言——余音绕梁
语言是作文的外衣。语言应生动亮丽起来,给人赏心悦目之感,这就要求我们应敢于标新立异,克服思维定势,减少阅读疲劳。如“一进院子,香气扑鼻而来”一句中“扑”用的很准确,但公式化,落入俗套,不妨写成“香气在院子里漫步。”这样不仅可以让人感受到香气的浓郁,更能给人以轻松、愉悦、温馨之感,充满诗情画意。又如“他,老师跟里的准优生。”在“优生”前巧加一个“准”字,突出了他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言有尽而意无穷。
八、齐整的排比——掷地有声
文章中使用排比句,使内容集中,增强气势;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使节奏鲜明,加重感情。如1、《惊蛰》一文中“为什么我屡犯错误却没有受到严厉的批评,为什么成绩很低的我会当了课代表,为什么我受处分而先生会落泪。”一组排比将小作者愧疚、悔恨之情表达的更强烈。(2008年太原考生)2、《让生命因反省而精彩》一文中“反省是一面镜子,帮你找出自己的不足;反省是好友的一句鼓励自己的话,鼓舞你不断前进;反省是前进的动力,推动我们走向成功。”用一组排比开头,,突出反省的重要作用,语言铿锵有力,加强了气势。(2007年河北考生)3、《乡村让我陶醉》一文中“乡村就是这样的神奇,乡村就是这样的美妙,乡村就是这样的富有活力,乡村就是这样的令人神往。”用一组排比收尾营造了一种空灵唯美的境界,更显张力。(2010年兰州考生)
九、深刻的议论——画龙点睛
文章恰当的使用议论,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彰显理性。如《钓到了另一条“大鱼”》一文的结尾写到“我突然有所悟:我们一辈子不都在钓鱼吗,只是钓着不同的鱼而已。在成与不成之间,可不是说放弃就可以放弃的,因为‘功败’与‘垂成’注定是要交替着的。”
作者在看似恬淡与惬意的叙述之后,却告诉我们一个至深的道理:人生应少一点抱怨与后悔,“因为‘功败’与‘垂成’注定是要交替着的。”
当然,作文的亮点远不止上述这些,亮点的打造也非朝夕之功,平时要有意识的进行训练。可以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训练一两方面亮点,使其真正成为自己文章的亮点。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让“太阳、月亮、星星、萤火虫”照亮你的文章,也照亮阅卷者的眼睛。
[关键词]考场作文;亮点;小标题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而作文中的亮点则是一条不可或缺的风景线。记得南师大一教授在一次关于评阅考场作文的讲座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没有太阳,就给我一个月亮;如果你没有月亮,就给我一颗星星;如果你没有星星,就给我一个小小的萤火虫吧!’,由此可见,一篇作文,大到谋篇布局小到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语,都可以成为作文中的亮点。
一、鲜亮的标题——顾盼生姿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如何让这个眼睛富有神韵,散发魅力,那就要做到准确、简洁、新颖、富有文采。这样能让阅卷者眼前一亮,从而做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考生要拟出精彩标题,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巧用修辞如《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比喻)《树的“叹息”》(拟人)《玩物丧志?》(反问)《聆听心灵掌握生命》(对偶)
2、引用诗句如《人比黄花瘦》《万紫千红总是春》
3、化用名言如《让中考来的更猛烈些吧》《记忆之树常青》
4、故事新编如《八戒经商记》《李逵考研》《胡屠户开诊所》
5、打破常规如《败了,多好》《感谢你,对手》《我爱停电》
(以上题目选自2007-2009年中考满分作文)
二、精练的题记——锦上添花
题记是写在题目之后正文之前的一段文字,位置特别“抢眼”。它具有意蕴丰厚、情味绵长、语言精练等特点。它可以交代写作背景、诠释题目内涵、揭示文章主旨,也可以创设情景、展露才情。它可以是几句歌词、一段警语、一句格言或名言,也可以是自拟的凝炼又有文采的句子。好的题记犹如“凤冠上的明珠”,能一下抓住阅卷者的眼球,拨动阅卷者的心弦,使阅卷者对你的文章顿生好感。如中考作文《端午的味道》,其题记为:一位伟大的诗人成就了一个传统节日,一个传统节日让我们更深刻地品味生活。此题记点明端午节与生活的关系,语言精练,点明题旨,富于哲理,发人深思。(2010年吉林考生)
三、清晰的结构——浑然天成
(一)、使用小标题。所谓小标题,就是将一个大话题、大主旨切分成若干个相互联系而又具有一定独立性的部分。在考场作文中,通过小标题结构全文,可以使文章结构清晰,文章的内容明晰,从而引起阅卷者的注意,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2009年上海考生《在学海中游泳》一文,通过“语文——感性美的海洋,数学——理性美的海洋,英语——音韵美的海洋,政治——人性美的海洋,物理——自然美的海洋”这些小标题,透视出小作者学海邀游的美好境界,既提纲挈领,又整齐划一。
但运用小标题不能随心所欲,一要精练,能概括各版块的内容。二要体现行文脉络,有严密的逻辑性,三要简短、整齐、格式一致,否则适得其反。具体拟制时可以时间串联,如“沉思之春、灼热之夏、苦闷之秋、忏悔之冬”;也可以空间排列,如“教室无语、食堂无言、宿舍无声”;还可以从颜色、形状、情感等角度分别拟制。
(二)、相同或相似的句式开头。如2010年哈尔滨考生作文《偶尔停下来,感觉真好》,主体部分的几个段落分别用“偶尔停下来是一种享受……,偶尔停下来是一种需要……,偶尔停下来是一种智慧……”开启,与文题浑然天成,让阅卷者一目了然。
四、新颖的立意——耳目一新
古人云:“意犹帅也。”意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考生如果不改变传统的写作视觉,不能推陈出新,文章定会平淡无奇。怎样立意才能令人耳目一新?那就要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从新角度、新层面,写出新文章。如2007年常州中考半命题作文《你还会吗》,一考生以《你还会进贾府吗》的全新立意,博得满堂喝彩。从没有人想过问林妹妹“来生,你还会进贾府吗?”这个问题,而小作者独辟蹊径,截取黛玉生活中的几个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典型片段,采用第二人称,娓娓道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黛玉不幸命运的同情。
五、生动的细节——管中窥豹
细节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的细小而有典型意义的环节。它可以是人物的言行神态,也可以是自然的花草树木。既可以展示故事情节,也可以描绘社会环境,最终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效果。在考场作文中,有时候一个精彩的细节甚至能成为整篇文章的闪光点,令人过目不忘。如2009年温州一考生在《从那一刻开始》一文中写到“天色很快暗了下来,我快步向家走去。忽然,整个人打了一个颤,便定在了那儿。眼前,是一缕淡淡的炊烟,带着点儿谷黄色,以一种淡定的姿态,悠然向上升起。有微风吹拂过,一种真切的味道充斥着鼻腔,我感到一股厚实的温暖,是家乡的味道。”文中通过对炊烟的细致描绘,表现了“我”阔别多年回到家乡,又看到那熟悉的炊烟时的激动、欣喜之情。温暖、安然之感,从中可见那份浓浓的思乡之绪。
六、深邃的名盲——事半功倍
在考场作文中灵活的引用名人名言,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说服力、权威性,也可以提高文章的品位,是作文润色的技巧之一。它能使自己的文章从众多的文章中脱颖而出,让阅卷者有与众不同的感觉。它可以在开头,引出观点,引出故事,给文章镶嵌一个美丽的“风头”;可以在行文中抒情时、证明论点时增加生动感,增强力度;也可以用在结尾,收束全文,突出主旨。如《我在逆境中成长》一文结尾引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来收束全文,突显主旨。(2010年黑龙江绥化市考生)但值得注意的是:写作中引用名人名言一定要切合文章主题,符合人物情感,要注意引用话语与主体话语之间的过渡,同时也不宜过多。一般二处左右。
七、脱俗的语言——余音绕梁
语言是作文的外衣。语言应生动亮丽起来,给人赏心悦目之感,这就要求我们应敢于标新立异,克服思维定势,减少阅读疲劳。如“一进院子,香气扑鼻而来”一句中“扑”用的很准确,但公式化,落入俗套,不妨写成“香气在院子里漫步。”这样不仅可以让人感受到香气的浓郁,更能给人以轻松、愉悦、温馨之感,充满诗情画意。又如“他,老师跟里的准优生。”在“优生”前巧加一个“准”字,突出了他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言有尽而意无穷。
八、齐整的排比——掷地有声
文章中使用排比句,使内容集中,增强气势;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使节奏鲜明,加重感情。如1、《惊蛰》一文中“为什么我屡犯错误却没有受到严厉的批评,为什么成绩很低的我会当了课代表,为什么我受处分而先生会落泪。”一组排比将小作者愧疚、悔恨之情表达的更强烈。(2008年太原考生)2、《让生命因反省而精彩》一文中“反省是一面镜子,帮你找出自己的不足;反省是好友的一句鼓励自己的话,鼓舞你不断前进;反省是前进的动力,推动我们走向成功。”用一组排比开头,,突出反省的重要作用,语言铿锵有力,加强了气势。(2007年河北考生)3、《乡村让我陶醉》一文中“乡村就是这样的神奇,乡村就是这样的美妙,乡村就是这样的富有活力,乡村就是这样的令人神往。”用一组排比收尾营造了一种空灵唯美的境界,更显张力。(2010年兰州考生)
九、深刻的议论——画龙点睛
文章恰当的使用议论,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彰显理性。如《钓到了另一条“大鱼”》一文的结尾写到“我突然有所悟:我们一辈子不都在钓鱼吗,只是钓着不同的鱼而已。在成与不成之间,可不是说放弃就可以放弃的,因为‘功败’与‘垂成’注定是要交替着的。”
作者在看似恬淡与惬意的叙述之后,却告诉我们一个至深的道理:人生应少一点抱怨与后悔,“因为‘功败’与‘垂成’注定是要交替着的。”
当然,作文的亮点远不止上述这些,亮点的打造也非朝夕之功,平时要有意识的进行训练。可以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训练一两方面亮点,使其真正成为自己文章的亮点。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让“太阳、月亮、星星、萤火虫”照亮你的文章,也照亮阅卷者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