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忠诚心 彰显民族魂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ei09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视剧《向东是大海》通过二元对立式人物群像塑造、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悲壮崇高式的艺术表达和人文性的社会现实指导,既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群像,又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导向,折射出中华民族绵延不息的强大生命力和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行动元;情节设置;悲壮崇高;人文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7-0075-02
  
  由国内一级导演安建拍摄,王志飞、刘威葳、姜武、萨日娜等主演的年代商战剧《向东是大海》,在央视黄金时段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名列同时段第一。该剧讲述了主人公周汉良由一介草民成长为上海大富商的传奇人生,其中穿插着周汉良与董芝霞姐妹间的情感纠结、与黄初柳、范小恩间的兄弟情仇、与董芝恒的商场拼杀、与洋人间的争斗等多条线索,情节紧凑,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此外,剧中还采纳了大量的宁波民谣、童谣,它们在承载剧中叙事和转场的同时,更让观众感受到本土浓烈的文化气息。
  一、二元对立式的立体人物群像塑造
  叙事学理论认为,叙事本文中对于人物合情合理的塑造,离不开行动元和性格素两个元素的表达。法国著名的结构主义学者格雷马斯,在普罗普童话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行动元模式”,行动元被归纳为六个元素,即主体与客体、发送者与辅助者、接受者与反对者。这种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观念,为构建剧中人物群像关系提供了织网式的反映。
  依据格雷马斯的“行动元模式”,本文对《向东是大海》中人物群像作一下分析。第一,周汉良自然而然是故事中的“主体”。他为了振兴恒通银行,保护民族的尊严、荣誉和利益,置生命于外,敢与洋人作斗争。第二,民族大义和爱国情怀的作用,充当着“客体”行动元。第三,该剧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清末、民国时期,政治腐败、内忧外患、官商洋人结合蔚然成风,成为历史的现实必然状况。因此,历史无疑成为了“发送者”。叙事理论学者米克?巴尔指出:施动者在许多情况下并非人物,而是一个抽象物,如社会、命运、时间、人类自我中心、聪明等[1]。第四,周汉良敢为天下先,他的所作所为是从民族的利益出发,所以人民就成为了“接受者”。第五,剧中最大的“反对者”是范小恩。他不择手段,背信弃义,私吞孙宜原的财产建立大成银行,并与外国人合作企图整垮周汉良的四明山轮船公司。第六,董芝霞和黄初柳都充当着“辅助者”的功能。董芝霞狱中救周汉良,并当恒通银行的董事长辅佐周汉良。黄初柳不为利益动摇,用刀刺穿大腿赎回了地契,从范小恩手中讨回地契。
  人物除了对行动的从属性质,还应当看做是一些“性格素”的聚合。查特曼认为:“性格就是相对稳定或持续的人物品质,而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就是一系列性格因素的“词形变化表”[2]。性格是发展的、变化的,它们会在故事的进展过程中展开,是与情节的横向事件链条交叉的纵向聚合。
  该剧中,周汉良作为宁波商人的代表,他的“性格词形变化表”中既有诚信为本的原则又有刚正不阿的胆识、既有重义守德的教养又有勇于开拓的品质、既有机智聪明的处事能力又有能屈能伸的气魄。第一,他把恒通钱庄的债务全部还清,在上海开办了瑞祥染料铺替之前老板还债,货源紧缺时果断降低染料价格销售,体现了他恪守诚信为本的经商原则。第二,为民族尊严独身面对法国人的枪支,坚定拒绝日本人的拉拢,敢于与其正面斗争,表现了他刚正不阿的英雄气概。第三,他从哭丧、卖饭到替董府解一时困难、从储存水泡染料到四明轮船公司的成立,这体现出他机智聪明、足智多谋的经商头脑。第四,为能与董芝恒争夺从上海到宁波的航线权,他用尽自己和同行们的财产,但还处于劣势。在紧迫的情境下,他拿着地契下跪向范小恩借钱,体现了能屈能伸的心态。罗伯特?麦基在《故事》说过:“人物真相只有当一个人在压力之下做出选择时才能得到揭示,压力越大,揭示越深,该选择便越真实的表达了人物的本性。得知真相的唯一办法就是看他在压力之下做出的选择,在对其欲望的追求中是采取这样的行动还是那样的行动。[3]”为了民族的利益,他敢于降低自己的身份,实现人物性格的巨大转变。
  二、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
  高尔基说过:“情节即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情节对叙事单元元素的组合和排列,影响着叙事节奏的张力及叙事的连贯性。《向东是大海》情节跌宕起伏、高潮迭起、环环相扣,故事波澜壮阔、气势恢宏,实现了叙事序列的有序发展,叙事单元内部的协调统一。下面本文针对剧中的典型叙事单元做一下分析。
  1.叙事单元Ⅰ:
  情节核心功能: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倒闭,波及宁波,存户前去恒通钱庄闹事要钱。但董如海却遭金三庆绑票。周汉良为要回母亲做工赚来的三十两银子,勇闯金三庆匪窝去解。后得董如海赏识,与其女董芝莲结婚。周汉良宣布钱庄暂时倒闭,前往上海寻求出路。
  情节催化功能:董芝恒谎称钱庄无钱,董芝霞被金三庆扣留,李二杀死董如海。
  未实现的叙事路径:董如海归来,钱庄倒闭的阴谋破灭。
  情节预述:董芝恒卷钱逃亡上海,周汉良进入上海。
  2.叙事单元Ⅱ:
  情节核心功能:周汉良经营瑞祥染料铺,向道爷借钱。经黄初柳介绍,周汉良买进所有的水泡染料。董芝恒想私吞水泡染料,二者公开竞标。
  情节催化功能:周汉良帮董芝霞运送军火,张先生告知周汉良染料的秘方。
  未实现的叙事路径:范小恩与周汉良闹翻脸,分道扬镳。
  情节预述:周汉良竞标成功,并因市场上原料的短缺,赚了大钱。范小恩吞掉孙宜原的财产。
  3.叙事单元Ⅲ:
  情节核心功能:法国人强征四明公所,周汉良与其斗争。开办四明山轮船公司,与范小恩争夺从上海开往宁波的轮船航线。
  情节催化功能:周汉良找范小恩借钱。民众自愿高价买四明山轮船公司的船票。周健勇去见董芝恒。
  未实现的叙事路径:回家休董芝莲未果,董芝霞出走。董芝恒找范小恩索要地契。   情节预述:周汉良去乡村找董芝霞。
  《向东是大海》以历时的纵向时间发展为坐标,以因果链条的形式把错综复杂的叙事事件逻辑连接,情节一环扣一环、层层推进,叙事节奏紧凑,在跨度大的历史时空中,使得情节叙事做到了合情合理、叙事流畅。
  三、悲壮崇高式的艺术表达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尤其是英雄悲剧中的主人公,他肩负着不寻常的使命,忠实于自己的公民职责,将国家、民族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为此不惜牺牲爱情、亲人和生命,从而使得英雄悲剧中的悲壮美得以展现。《向东是大海》的悲壮之美在于结尾,主人公周汉良作为悲剧英雄,他为了营救华飞,单身赴往范小恩和日本人设的饭局。周汉良愤恨地鞭笞范小恩的卖国行为,并拉响了藏在生日蛋糕中的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这种悲壮式的结尾,从人物的性格和情感逻辑点出发,艺术再现了人物的民族英雄形象,深化了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悲壮之情、崇高之感,打破了观众心中好人有好报、大团圆等传统的审美接受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与此同时,也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思考和反思,从人物的命运中侧面深入体会当下的社会现象。崇高是一种在矛盾对立冲突斗争抗战中,趋于和谐统一的动态的、庄严的、雄浑的美,它寓含巨大的社会伦理力量,使人震惊、令人鼓舞、给人启发、催人奋进的惊心动魄的美,从而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向东是大海》的艺术崇高在于它把宁波商人的家族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尊严结合在一起。宁波商人作为社会商业浪潮中的一个缩影,它承载着的不仅仅是讴歌宁波商人经商的诚信、聪明、宽仁,而是让其作为一个传播载体,彰显敢为天下先的浙商精神,歌颂近代中国商人的民族大义、民族尊严和爱国情怀。《向东是大海》的磅礴大气将人物的崇高之美动态化的展示出来,在紧凑的叙事节奏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叙事推进中塑造典型化的人物,这在近几年涉及都市商战和民族气节的剧中,是少有的艺术精品。
  四、人文性的社会现实指导
  优秀电视剧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于以人文关怀的信念教育观众,引导观众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传统的商业年代剧,通过商人传奇的经商历程传达出仁义、诚信及宽厚等传统道德伦理观念,采用对比的方式对商人形象做出了全新的解读和定位。
  《向东是大海》把商人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以范小恩为代表,范小恩唯利是图、自私自利、见利忘义,为了赚钱,甘愿做汉奸。第二类是以董芝恒为代表,家族中他不忠不孝、丧尽天良,在商界他心狠手辣、不择手段,但在民族大义与个人私利之间,他能够知过则改、悬崖勒马,保留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仁义道德。第三类是以周汉良为代表。周汉良恪守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原则,遇事从不逃避责任,从国家和民族的大局出发,与洋人斗争,集民族中的仁义礼智信为一体,这也是本剧独具匠心的社会价值所在。
  该剧以一个宁波商人的传奇经历,重新宣扬了仁义道德的价值所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中国当代商人,如何经商,如何对待竞争对手,如何保持诚信,都具有人文关怀式的现实和指导意义。它的艺术特色和亮点在于对商人社会现实意义的塑造上,它对人物的选择起点比较低,是对传统商战剧中把商人塑造成高大形象的突破,如:传统剧中的胡雪岩、白景琦、乔致庸。而其选取一个草民视角,挑粪、哭丧、买菜、擦皮鞋,出身低微,展现底层人物通过自己的艰辛拼搏实现理想的过程,与当前民众审美心理有共通性,这种创作方式具有时代性的标杆意义。该剧虽然是近期播出剧中收视成绩的佼佼者,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首先,对底本时间随意的模糊插入,杂乱无章,让观众对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产生间离;其次,意象化的镜头虽起到抒情和转场作用,但运用频率过多,如:明月的渐隐渐现,一定程度上对观众叙事接受心理上产生阻碍;再次,范小恩巨大落差的性格转变,缺乏转变的核心情节动因作铺垫,略显突兀。总体来说,该剧通过小人物的成长传奇经历,将缜密的艺术构思、紧凑的故事情节和真实的细节呈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开年剧以来一部可赏可赞的精品力作。
  参考文献:
  [1] (荷兰)米克?巴尔著.谭君强译.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2] 周靖波.电视虚构叙事导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3] (美)罗伯特?麦基著.周铁东译.故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单旭,男,江阴日报副总编,江阴网运行总监,硕士,主要从事新闻实务性研究。]  (江阴日报总编室,江苏 江阴 214432)  摘要:10年前,中央对县市报进行了一次大整顿,全国县市报保留正式刊号的只有十分之一,90%的县市报被取消刊号。10年过去了,这些保留下来的县市报发展情况如何?今后它们的发展路径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本文从翔实的一手资料出发,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关键词:县市区域
期刊
作者简介:王庆玲,女,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主要从事广告学研究;孙士杰,男,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主要从事软件工程研究。]  (1.长安大学 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18;2.长安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18)  摘要:自2012年11月发布起,聚美优品80后CEO陈欧“为自己代言”的一段励志微电影广告在网上蹿红。以梦想为载体的广告词直击
期刊
作者简介:朱贞凡,女,莆田广播电视台仙游记者站中级编辑,主要从事电视编辑研究。]  (莆田广播电视台 仙游记者站,福建 仙游 351200)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文化体制的转变,同时来自报业集团、互联网媒体、国外媒介集团竞争压力下,生存空间很窄的地方市级电视台也慢慢出现结构性的转变。本文试以莆田电视台设想为例,从本土化、专业化、制度化、贴近化方面探讨市级电视台节目定位,以期促进市级电视台
期刊
作者简介:王亚鹏,男,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主要从事新闻学、传播学、传播社会学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天津 300387)  摘要:本文以中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相亲节目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为个案,从《非诚勿扰》第一期到第一百九十期九百多名男嘉宾中筛选出97名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华人男嘉宾,通过对他们的年龄,职业,工作生活的城市,在节目具体环节中的表现所传达的价值观、婚
期刊
作者简介:栗江豪,男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播音与主持艺术研究。]  (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摘要:我国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曾经把没有笑声的生活比喻成一种酷刑,确实,生活中人们除了物质水平的满足,更为重要的就是精神生活的追求,而幽默是一件给人的精神世界带来愉悦的法宝。在当代中国的电视脱口秀节目当中,能够很好的掌握“幽默”之道的节目一向受到观众
期刊
作者简介:孙柯,女,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影视编导研究。]  摘要:“十七年”电影以前中国的电影放映中,85%以上都是歐美电影,欧洲和好莱坞的电影一直占中国电影业的主导地位。据夏衍先生回忆说,中国电影刚刚兴起的时候,制作电影的人员班底——演员、摄影师,甚至导演,没有一个是科班出身,只是一些爱好电影的人聚集在一起,这些“半路出家”的早期电影制作人员拍摄的影片
期刊
摘 要:自电影诞生一百多年来,技术给电影带来的变革是巨大的。后电影时代,数字技术,3D技术使得电影文本的叙述又发生了一次空前的革命,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关于技术与电影叙事文本两者新的“战争”。本文以电影《艺术家》为引子,展开论述,并指出技术的进步终归要服务于电影叙事,两者最终在实现电影的审美意识形态上是统一的。  关键词:《艺术家》;后电影时代;艺术四要素  中图分类号:J901
期刊
作者简介:宋瑞,女,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媒介文化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要:随着浙江卫视成功购买《The voice》的版权后,《中国好声音》在中国落地开花,并且受到了广泛的热议和好评,《The voice》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与众不同的游戏规则吸引眼球;其次极具电视化的表现效果为受众提供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电视秀;最
期刊
作者简介:贺志强,男,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第一频道副总监,主要从事频道节目编排工作;李慧,女,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艺美学研究。]  (1.陕西广播电视台 新闻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1;2.西安交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摘要:人文纪录片《大秦岭》借助秦岭山水文化,展示了陕西地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怀。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青春偶像剧迅猛发展,它以优美的故事情节,靓丽的男女偶像演员吸引着广大青年观众,在电视剧市场上占据重要的地位。然而我国青春偶像剧在形式和内容上却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我国青春偶像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探讨下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青春;偶像;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J20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