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一段话写作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age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职新入学作文衔接教学,一段话写作是一个有效途径,根据实际情况,有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作文教学中的一段话写作,能真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 一段话写作 激发兴趣 减轻负担 鼓励创作 提高水平
  作文“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是中职学生普遍感到最头痛的问题。每到作文课,不少人总是先翻阅作文书刊,寻找可供仿照的篇章。如果找不到,或手头无作文书可翻,就无中生有,胡编乱造,敷衍成篇,很少深入考虑自己原有的生活积累,发掘仓储素材。许多学生一听说作文,便只是叫苦,或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是寥寥几句,不知所言;或是内容陈旧,毫无新意;或是绞尽脑汁,纸无点墨……学生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任务,应付交差了事,根本得不到提高和发展,更谈不上实际运用了。根据这一现象,联系多年教学经验,结合新大纲和新教材特点。我认为对于刚升入中职学校新生的作文教学应重视和加强一段话写作。
  一段话写作是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的一段话习作,这段话的习作字数不限,只要是基本符合“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简洁得体”的要求便可,倘若能有所创新,便是成功的标志。一段话写作既符合新大纲要求,又适合中职新生写作的特点,既节省学生时间,又充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既减轻学生的学习过重负担,又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用数个不同的词语写一段话
  语言是内容的外壳。人们通过词的组合构成句,句与句的组合构成段、构成文,以此表达自己希望表达的思想和内容。读者只能借助语言这一外壳了解其思想和内容。由于词与词、词与句、句与句的排列组合千变万化,语言就呈现出千姿百态。同一个意思,为什么有的人写出来能催人泪下,而有的人写出来却使人无动于衷呢?这就是语言表达能力。
  无论是初中生,还是中职生,往往把所学词语和作文看做两回事,总觉得词语能听写、能造句、会解释就行了,而语文考试对词语这个知识点的掌握要求也只是如此,从而导致学生不能把这些生动、优美、形象的词语灵活运用到作文中,使学生的作文或语言平乏,或重复啰唆,或前言不达后语,或废话满格,或土话连篇……总之,给人的感觉是故作姿态的演戏,不是轻松活泼的学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用数个不同的词语写一段话的训练必不可少,且行之有效。
  二、古诗词连一段话
  中学语文新大纲要求:“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古诗的教学不但使学生了解了古诗词的一些常识,而且陶冶了学生的高尚的思想情操;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古文化修养,而且增长了古代历史的知识。
  在文章中,如果作者适当引用一些诗文,则不但能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增强文化意蕴,提升作品的品位。
  诗是极具有形象思维的,恰当地运用诗句,不仅能增强文章论证的力量,而且能使文章增添浓郁的文学色彩,给人留下难以深刻的印象。
  初中或中职的古诗词教学,尤其是初中学的古诗词教学,总是老师把古诗词的意思逐字逐句地译在黑板上,让学生工整地抄下来,让学生一字一句地背诵以至默写,这样,古诗词的意境自然而然消失了。其实,真正懂得古诗词的深意的学生又有多少呢?况且,古诗词的教学根本不宜逐字逐句翻译,除关键性的词语需老师指点外,应让学生多读多想,多体味多感悟,真正了解古诗词的意境。其中,让学生从学过的古诗词中任选几首,将其连接起来成一段话,如此,既能考查学生的理解古诗词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既使学生得到作文片断练习,又能为学生的大作文奠定坚实基础。
  从简单的入手,以《鹅》(唐代、骆宾王)、《静夜思》(唐代、李白)、《春晓》(唐代、孟浩然)、《夜宿山寺》(唐代、李白)四首诗为例,要求学生写一段文字,将其四首诗可按不同顺序运用进去。
  春来了,我漫步在山间田野中。听到那清脆宛转的鸟叫声,看到那竞相开放、五彩缤纷的花朵,自然而然想起“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诗句来;看,那清澈见底的小河,那游弋的鹅,难道你就不会联想到“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优美意境?夜晚来临,我独自在卧室,望着那皎洁的月光从门缝中挤进来,想起已多年在外谋生的境况,情不自已地吟诵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表达我此时此地真挚的深情。睡不着,趁着明亮的月光,到屋外去散散步,瞧,那座著名的古塔在月光下更显得古朴庄严;夜深人静,踏着月光跨进了这座古老的石塔,爬上塔顶,向下俯视,塔下的静物在月光下显得那样渺小;向上仰视,满天星星,像灯笼,仿佛能触手可摸,“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我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
  如此,不仅能巩固、提高、深化学生对于唐诗的理解,而且能灵活运用到作文中,使作文更丰富、生动、活泼。
  三、分析问题写一段话
  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往往口若悬河,但如果老师要求把所说的形成文字材料,那便是难事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初中写作要求学会简单的议论文,如果小学生或初一新生能够进行小范围的分析问题的训练,则自然能为议论文的写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思考能力,指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通过形象和逻辑思维活动,对事物、事理、现象等获得本质认识的能力。以求认识独到、思想深刻,对现有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重新组合,可以激发思维,对已熟悉的事物变换一个角度来认识,可以引起新的思考。
  总之,好的习惯培养起来后,它就变成了引动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对行为效果产生积极影响。培养良好的写作对于有效地提高作文能力和发展智力,都十分有意义。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严格要求自己和持之以恒地训练。作文教学中的一段写作更是如此。通过一段时间的作文训练,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定会有很大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将能力培养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能够学到知识,又能够促进自身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能力培养 培养方法  知识、能力与情感构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三维要素,当前知识型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已经得到了有效贯彻,但是在能力培养上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是开放性的,教师应当是教语文,而非教课文,课堂应当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自愿学,而不是单方面地将书本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其次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积累;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兴趣 积累 运用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小学升初中采取就近
摘 要: 学龄初期的儿童长于形象思维,又比较喜欢动,老师要顺应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进行汉语拼音教学,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让“趣”味弥漫课堂,用“趣”激活汉语拼音教学。  关键词: 汉语拼音教学 情境 游戏 趣  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生的入门课,是语文教学和汉语言文字最基础的知识,怎样把枯燥无味的汉语拼音让孩子们接受,并快乐学习呢?我认为必须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生理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即使离开了教师和课堂,也能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从而提高语言理解和运用水平。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尽管花费了教师的不少心血,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得不到很好的提高。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背景: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一种病因不详、成年期发病、进行性累及多个系统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帕金森病样症状、小脑
摘 要: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要解决学生怕作文的问题,就要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情感,培养学生健康而丰富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而深刻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独特而出众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作文 情感 感受能力 认识能力 创新能力  写作是一个“物—意—文”的过程,也就是客观之物与主观之意相互渗透、融合,最后统一于书面语言的过程。其中“物”即生活,为写作的基础,“意”即作者的情感体验、思想认识
新课改一直强调要减轻学生负担,但是在减负的同时,还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先导,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技术,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形式多样化,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一旦有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在语文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于永正老师曾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语文老师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能力”。语文课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打好朗读基本功 
摘 要: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课程特点,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其意义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 概率论 数理统计 数学建模 数学实验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及其统计规律的数学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