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意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以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惑,面对困难和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造性地实施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同时新课程要求教会学生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地理课堂教学创新的关键是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 。
  地理新课程要求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等。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从教学创新做起,争做创新科研型教师。教学创新源于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进行创新,探讨教学的得失成败,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后记等,回顾教学过程,调整教学策略,寻求最佳方案,积累教学经验。新课程实验初期,高中地理教师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产生了种种困惑。比如,以前的地理教材结构清晰,知识丰富,重点突出,教师只要按照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照本宣科地讲清知识点,就能完成教学任务,考出好成绩。而现在的教材变了,书本上现成的知识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学生活动,这些活动怎么处理?讲吧,不符合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活动,老师又不放心,怕学生乱了,掌握不了知识点,影响教学成绩。这就要求我们要围绕这些困惑,积极进行实验,从教学的创新设计、教学创新活动的组织和调控到教学效果的检验,让自己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老师在教学中探索、反思和再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同时坚持撰写教学后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总结和评价,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改变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这样,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实现了由教书匠到科研型教师的创新转变。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模式应是淡化教学形式,注重实效。
  教学方法创新应注意创设课堂情境。地理是一门与社会现象紧密联系的学科,如讲《大气环境保护》中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与保护、酸雨危害及其防治时,可分别出示一幅漫画,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让其自己总结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再根据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措施。学生在生动的漫画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从而掌握了知识。
  教学方法创新应该注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的发展。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看法,即使一些问题尚未接触,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新的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乱的猜测,而是他们从经验背景出发的合理推导。所以,在地理教学创新过程中,应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的知识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教师应在整个过程中激发和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去探知,去获取更大的收益。如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将学生分组,围绕一个或一系列学习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我发现学生为了能使自己的见解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认同,就力求切合题意,并有所创新,就要从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思考,这就促进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形成,提高了他们的分析、归纳和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创新必须妙用“启发式”教学法。如在学完高中地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后,我常用下列问题启发学生:①假如地球只有自转而没有公转,一年会有四季变化吗?为什么? ②假设地球公转时,地轴不是保持指向北极星方向不变,而是也转了360°,那么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对四季的形成的产生什么影响? 二是从回答问题的“卡壳处”挖掘启发点。如在讲“大陆漂移学说”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冰天雪地、不毛之地的南极大陆为何有煤的存在? ”学生一时很难想到南极大陆会漂移这个关键点上。于是我提出了下列小问题:①煤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 ②有森林的地方肯定不会在冰天雪地的高纬度地区,那么应在什么纬度区? ③南极大陆在高纬度地区,肯定没有森林,而现在有煤说明它在地质史上曾有森林,那么它曾在什么纬度? 通过逆向反推、层层点拨、启发引导,最终得出了南极大陆漂移的结论。这种启发,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
  三、高中地理教师要教会学生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多渠道获取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
  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教师应设法教学生学会质疑与解疑,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施展才智并形成独立的个性。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过程中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经验,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如在讲授新知识时,我常常这样设计,在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自己“过桥”,促使学生发现以前未曾认知的知识概念间的类似性、差异性和各种关系法则的正确性,从而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总之,高中地理创新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注重总结,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提升自己的教学品位。这样既可以做到教学相长,又能很好地实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师要转变思想,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中要平等民主。语文课堂要重视朗读,要打好基础,教学环节要简化,还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学设计的生成,更要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关键词】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朗读扎实简单灵性展示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课改的实施,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实施课改的关键。教学活动是需要教师和学
摘要:高三复习,是高中学习的最重要环节,组织好高三第一轮、第二轮复习,可以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高三时间有限,必须科学组织,必须追求高效高质。让高三的复习低投入高产出,达到预期的目的。以实现提高高三知识学习的水平,培养高三学生的能力等目标。  关键词:高三科学地理复习探究  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与组织教学复习的高效有很大关系。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有一个在地理教学过程之中,组织复习的教学过程
摘要: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数学教学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数学语言 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  数学语言,又叫符号语言,它是一种改进了的自然语言,通过使用字词、符号
高中一年级物理教学属于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由于初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往往有很多学生在跨越这一台阶过程中出现问题。经常有一些的学生一旦升入高中就出现物理成绩出现大幅下降的的现象,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初中物理学习的佼佼者,那么为什么这些学生容易在高中一年级物理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呢?作为一名高中一年级物理教师,又该从哪方面着手去指导学生开展物理学习活动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很普遍,在数学教学中更不例外。但我们到底在数学教学中该如何运用,用到什么程度,怎样更能体现它的价值,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前瞻性地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
【摘要】初中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处于身心健康发育阶段的中学生对于"学习"未必都是"乐学",这就成为我们学校教育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难题:"如何丰富课堂教学带动学生的学习的乐趣?",要丰富美术课堂,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就必须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空间、时间,把活动引进美术课堂,让美术课堂充满灵性与活力,使学生的个性、潜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充
说起绿色,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绿色食品,绿色奥运等词语。的确,绿色是大自然中的主流颜色,它代表着健康、环保、优质、安全等意义。人们之所以提倡绿色理念,是因为生活中存在许多不健康,不协调的物质形态。同样如此,在各种教育现象的背后,也有一套衡量教育质量的绿色标准。那么,衡量教育质量的绿色标准(以下简称绿色标准)是什么呢?这是个发散的,外显的,逻辑的命题。  一、绿色标准的界定  绿色标准,顾名思义,
一、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引领者,是平等对话的首席。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做一个优秀的“导演”,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搭建更多展示的舞台,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放手让他们去探究,让他们产生更多的“?”,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不忘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扶他们一把,给以正确的指导和点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
篮球生是特长生但不是特殊生,在注重常规教育的同时,更要做到文化教学、专业训练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训练中看做人,训练中看学业;学习中比素养,教学中创特色。每天保证6节文化课教学和两节晚自修,基本满足了新课程要求的模块学时教学。  1.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们通过班会和宣传专栏让学生知晓、明确学习各个环节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到课下练习、课后复习,由任课教
案例教学背景:  投掷教学作为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手段和学生体质标准的测试项目,虽然一直受普遍关注。但从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学生参与不积极或反感于这种无休止的重复练习,从而降低了学习投掷技术的兴趣,影响了学习的效果。本案例针对投掷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投掷方法的单一枯燥,学生挥臂用力不够,挥臂速度不快,出手角度把握不好,以及常出现争抢器材等现象,采用班级授课,个人练习,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