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五步”教学法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b198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品写作教学,一是为了技巧的练笔,二是为了提供于应用,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创新的机会,摆脱在创作中常见的雷同、重复、模仿、模式化现象。“激情五步”教学法是一次教学模式的探索,其关注点,不在于重视技巧的训练,而在于引导原创的激情。
  关键词: “激情五步”教学法 小品写作 教学模式
  在学院从事小品写作的教学已经有几年了,从教学实际来看:有些学生不注重深入生活进行调查研究,泛泛地以“想当然”为创作的出发点,所选取的材料普通,没有新意,很难在内容上打动读者和观众。
  另一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技巧训练,对技巧的掌握跃跃欲试,认为创作很容易,只要理性地安排情节,处理技巧就行了。他们全部热情在于关注表达方式,比如说习惯性地运用误会法挑起一些戏剧冲突等。这么一来,创作过程中那种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得到感悟,从生活中发现戏剧美的功能就疏忽了,对内容引发的创作激情在无意中被淡化了。
  从教学看,小品创作的最大困难是激情的缺乏,我们的教学辅导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激情,让学生从平淡中见到诗情,在审美发现中澎湃激情,在挣脱模式中发挥出自己的才情,创作出具有原创意义的作品。因而,对原有模式进行了改变,注重了“创作激情的发现、聚焦、审美、扩展、引导原创”的教学法的探索。
  第一步:发现激情
  鲁迅在《致董永舒》的信中强调:“如果创作第一须观察。”①学生在观察生活,经过深入生活收集素材之后,进入创作的第一步是选题的确定。选题,是一种创造,是创造中的重点之重,其最能显现编剧创造能力和智慧。作家王蒙认为这是一个作者基本能力的表现:“因为生活就好像大海一样,我们对生活的认识是不会终结的,我们需要时时刻刻对生活有新的发现,指的就是这种能力。”②
  选题阶段,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小组讨论,其解决五个问题。
  1.给学生一个打腹稿的机会。学生在形成书面结构之前,可以随意地,以零星的碎片的凝聚材料、展开想象、简单塑型,而不必刻意追求完美无缺。
  2.给学生一个口头表述的机会。学生以口述方法,将简单整理好的故事表达出来,以增强绘声绘色地描绘一个故事的能力。
  3.给学生一次听取反应的机会。学生在讲述中,注意别的同学和老师作为故事的第一接受者的反应,接受反馈,而不是自顾自地独白。
  4.给学生一次参与其他同学的创作的机会。对别人的故事随时补充,启发联想,发挥集体创作激情碰撞的场效应,帮助叙述者完成故事。
  5.教师了解学生创作兴趣、思维习惯和生活范围。在各个学生的发言中,教师应注意了解和掌握学生作为叙述者和接受者时流露出来的情况。
  没有热情、激情、诗情,创作者就失去了人对于世界的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再好的材料,也看不到其中的闪光点。尤其是有些学生经过一些走马看花的采访后,抱怨没有挖掘到那些充满复仇、欺骗、犯罪、失恋的看点,抱怨没有挖掘到那些极其动情、煽情、滥情的素材,对创作反而产生厌倦和失望。
  教师关注的重中之重,是激情的有与无。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敏感的感觉力,像绷紧的琴弦,轻轻的一个触摸,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一旦感觉到了同学在交流中冒出了激情,教师要及时、正确地给予回应,反馈,让学生看到反应,以致保护、肯定,鼓励学生的激情;而不能一直做思索状,没有一丝反应,或只对学生所交流的素材感兴趣,不对学生对这素材的情绪进行关注。教师对学生激情的冷漠和沉默,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第二步:聚焦激情
  一般地说,在解决了学生的创作激情有与无之后,就需要解决激情的“多与少”、“大与小”、“持久或瞬间即逝”的问题。
  小品创作,常常刻画入微,给人一种“纤毫毕现”的印象。“戏剧小品之小,小在篇幅,小在规模,更准确地说,小在构造”③。虽然寥寥几笔,比不上结构复杂的巨大的多幕剧,但它重心突出,以局部的完整性取胜。罗丹雕塑巴尔扎克像时,由于发现雕像的手过于精美,影响到大家对全体的注意,他毅然去掉了最精美的手,而小品创作,我们需要去掉的不是手,恰恰相反,我们要求去掉整个塑像,保留下最精美的部分。
  学生在讲述选题时,有时一下子不知道要讲什么,或者能够讲述很多很多,住住抓不住事件的重点。抓不住重点,就会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或觉得这个非常不错那个也不能放弃,没法下笔,更不知道围绕哪一点将剧情有机地组合展开。
  小品创作特别需要有突出的聚焦点,以便在众多小品展演中能够留下印象,否则,在整场演出之后,前面没有深刻印象的作品,往往容易被后来演出的作品冲淡、掩盖,而变得模糊起来。
  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缩小、消除非重点。有意识地删除其他影响注意力的目标,抑制和舍弃不符合他认识到的情感生活模式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抑制没有集中的散点,令其模糊、沉寂甚至消失。
  第三步:审美激情
  我们必须牢记,审美的基本点是通过叙事塑造人物:没有脱离开人物的“纯粹的”事件;没有与人物无关的环境描写;而推动叙事的核心——冲突和对抗则更离不开人物④。写人,主要是写人的心灵、心路、心情。只有通过写出人性,表达出人的喜怒哀乐、苦难抗争、生离死别,无奈尴尬和奋发图强,才能走入通向创作成熟和绚丽多彩的大道。
  其次,即便没有戏剧性的生活,日常生活更需要发现美的眼光。
  再者,绕开责任,逃避崇高,一味追求庸俗的娱乐性,这种审美上的市场化倾向,正是我们需要加以克服的。我们不能肤浅地认为,只要是歌颂正面价值,赞美伟大人性的就是宣传好人好事,只有政治价值,而没有了艺术的审美,没有了诗情画意。失去了价值判断能力,就没有审美激情,而审美激情正是在价值观的基础上催生和奋发的。
  最后,教师要注意学生在创作方面具有的与众不同的感受能力,因材施教地展现学生独特的审美能力。学生在创作中很容易显露出自己不同的个性,有的偏重于抒发感情,喜欢抓住感情的爆发点;有的偏重于哲理思考,热衷于探索社会问题的热点和难点;有的偏重于形式,精耕于叙事的事件要点,重视交织着错综复杂的情节,展示人物性格的特点,或现实,或浪漫;有的或拆解经典,胡解经书;或模仿经典。   我们既要注意根据这次小品展演的特点和市场的需求,调整学生的审美角度和倾向,更要强调根据学生的客观条件,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体现自己的特色审美自己的发现。
  第四步:扩展激情
  初学创作时,有些学生一旦抓住了聚焦点,觉得有意义,就会如抛掷一个闪电一般,三笔两笔一下子把故事说完,迅速将激情挥洒一空。等到写完之后,会觉得戏不够,篇幅太短,只能想方设法再找其他故事填充,以至于一个小品中充斥了三四个小事件。
  这个时候,关键是对原来聚焦的激情点要有个技术处理。技术处理,需要抓住极富有典型意义的一瞬间,在哲理、隐喻、联想上精雕细刻,做技巧性处理。
  常见的处理有三:
  处理之一:麻雀虽小五脏齐全,一个有张力情境,一个有冲突的过程,一个突然间的变化,一个回味无穷的结尾,人物,细节,结构少一不可。
  处理之二:藏与露,抑与扬;强弱反复;对比与映衬;涨落与起伏,缓急顿挫、疏密有致的处理。
  处理之三:空白与想象,知黑守白,隐大于显的处理。抓住浓缩的一瞬间,以物理时间的“瞬间”,表现心理时间包含的丰富情感和复杂的生活内涵,采用现时的“瞬间”,用以表现一定时间的长度,甚至融一生或漫长岁月的生活史、精神史。以局部的残缺,展现完整的、独立的、有始有终的全体,使有限的空间展现更大的舞台空间、活动场所。这就是想象的功效,正如雨果所说:“想象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这是伟大的潜水者。”⑤
  第五步:引发原创
  当学生的创作情绪激荡起来后,最需要向原创上引导,需要使学生尽情展开想象力。
  在这方面,我们要注意:
  第一:跳出原有的聚焦点。其作用有两个:(1)跳出原聚焦点,可以站在新的立场上,从新的角度审视原聚焦点的原创的成功与否;(2)跳出原聚焦点,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发现新的领域、发现未开垦的同类异质素材,引发新的想象。
  第二:宽容某些老套模式。学生的创作经验不够丰富,阅读面不够宽泛,对某些老套和模式是第一次亲密接触,对这种情况,最主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加入个人体验和独特的思路,在老套模式上闯出新意。
  第三:不以经验束缚创造。近年来,学生的习作与创作,一方面受社会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创作的时间不够充足,深入生活的安排和收集素材的时间不能完全保证,因此不仅常常陷入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而且某些学生从元素训练、到独幕剧,到毕业大戏的创作一直陷在所谓“恋爱”、“同居”、“第三者”的题材中不能自拔,这样远离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久而久之,对生活的敏感消失殆尽,对采集生活闪光点的热情和能力减退,甚至激发不了创作激情。如此,即使对那些他们热爱的题材,其中出现的雷同、重复、模仿、模式化的现象并非个别。
  平时的写作训练,有一定要求,才情的发挥必须在要求的框架内。而针对创作,同学们的才情必须挣脱某些模式。近几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的原创能力和创作激情大大减弱。我们所进行的“激情五步”教学法,仅仅是探索的开始。
  注释:
  ①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Vol12:212.
  ②王蒙.关于短篇小说的创作.写作,1982,6:5.
  ③孙祖平.戏剧小品剧作教程.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7,(1):33.
  ④周涌.影视剧作元素与技巧.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6(1):30.
  ⑤薛进官.名言大观.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5,1:278.
其他文献
摘 要: 基层电大是电大系统办学的基层组织,在整个电大系统中发挥着基础而又重要的作用。基层电大规划的编制在方法上缺乏相应科学方法的支撑,且未形成相对科学的指标体系。本文以万州广播电视大学为例,深入剖析基层电大“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具体环节,着力解决规划编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编制有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十三五”规划及指标体系,从而更好地服务万州区成人教育发展,进一步实现构建终身教育平台的目标。
摘 要: 初中语文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思想必须开放,课堂必须解放。“放”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教师要精讲,点化点拨;学生要用心,活学活用,如此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 开放 引导 平等 自主 初中語文  我国著名的语文专家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因为传授的语文知识是“鱼”,而培养语文能力是“渔”。鱼
摘 要: 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见证了中国历史走向新的转折点的历史时刻,见证了星星之火燃遍整个神州大地的开端。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革命的一条崭新的道路。这里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起点,其所孕育的井冈山精神不仅影响着当时共产党人的革命热情,更对当代大学生的发展与参与社会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井冈山精神 当代价值  一、井冈山精神产生
摘 要: 开展多样化的乡土德育校本课程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乡土文明,传承地方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本文结合几个乡土德育校本课程建设的实例,谈谈乡土德育对小学生心灵的浸润与影响。  关键词: 德育 校本课程 体验  “教育总是存在于特定的生态、社会和文化脉络中,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地域和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近年来,城四小以西庐文化为引领,致力寻找西庐文化与乡土德育的结合点,开展“西庐娃
摘要:对于创作者来说,始终在一个封闭的场景中展开叙事是不容易的。《墙上的父亲》正属于这样一种叙事场景少而封闭的类型,而鲁敏运用恰当的叙事策略,打破了线性叙事结构,通过感官联结,跨越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得叙事“漫而不散”,在文中营造出了一种记忆的流动感。本文将从线性时间观的打破以及感官的联结作用这两方面来分析鲁敏在《墙上的父亲》这篇小说中使用的叙事策略。  关键词:叙事 感官 空间记忆 时间线索 
摘 要: 读书,在历史教学名师的养成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热爱阅读,成为众多教学名师共同的特征。但是,历史老师到底该如何读书?从诸多教学名师阅读史中,作者发现,“思”才是贯穿于他们整个读书历程中最显著的特点,可以说:书山有路“思”为径。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教学名师 读书 思想  历史教学名师是培养出来的吗?答案是肯定的,正如科学家、医生、法官等一样,无一不是经过专业训练,再加上长期实践而逐渐培
摘 要: 前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教育的开创者,在思想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思想方面存在一定的混乱时期,后来开始重视思想教育。前苏联和俄罗斯联邦的思想教育给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教育带来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 苏联 俄罗斯 思想教育  一、苏联思想教育方法与实践  前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教育的开创者。前苏联一直非常重视对人民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对学
摘 要: 德国文化批评家本雅明所提出的机械复制时代的概念,可用于阐释二十世纪艺术作品的相关特征。本文欲从其所多次强调的“灵晕”概念出发,从叛逆和复归两个宏观角度入手,分析并评价机械复制时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从而得到对当下国内文学作品创作的启迪。  关键词: 机械复制 灵晕 文学作品  本雅明认为“在机械复制时代凋萎的东西正是艺术作品的灵晕”,是站在受众接受审美层面上反观艺术作品的独一无二性、传统
摘 要: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型社交媒体一方面给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本文通过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特征的分析,探讨引导其行为习惯的策略,科学指导其行为认知,规范其行为习惯。  关键词: 新型社交媒体 行为习惯 引导策略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中,微信使用频率最高,为92.53%,日均使用
摘 要: 本文对外国留学生汉语口语学习的需求进行调查,发现其需求如下:希望加强语言要素的学习,喜欢的话题多为日常生活类的话题,喜欢较为简单的练习形式,倾向于在真实交际环境中练习口语,喜欢在完成任务前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词汇和句式,喜欢较为高级的、更接近真实生活的任务类型。据此,我们对任务型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编写提出几点建议:加强语言要素的设置、设计多样的任务类型、任务设计注重增加互动、增强延伸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