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后进生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客观存在,校校有,届届有,班班有。后进生是学习上的“特困户”,纪律上的“重灾区”,管理上的“老大难”。一个学校能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能否把每个后进生都培养成全面发展、人格健全、造福于社会的合格人才,关键在于后进生的转化。转化后进生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本文,笔者将结合自我的教学实践来简单地介绍一下后进生的转化途径。
关键词:后进生 转化 爱心 耐心 诚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2(c)-0061-01
在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后进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他们的特点是:大多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总觉得同学们瞧不上,老师们不重视。他们仿佛是久经干旱的小苗,渴望着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关爱。然而,我们往往把过多的关注和赞誉给了成绩优秀的后进生,而把过多的不满和批评丢给了后进生。我们的这种做法,使得后进生本来灰暗的心里又蒙上一层阴影,使得后进生本想向前迈的脚步又收回去。那么如何才能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呢?下面,笔者将简单地谈谈自己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作法,
1 用爱心开启封闭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同情心和由衷的關怀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后进生因经常生活在受人歧视和嫌弃的阴影里,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心,他们的内心情感会比一般学生更加复杂更难以让人捉摸。因此身为教师的我们要想教育他们,就必须用自己的热情去打动他们、感染他们,努力为他们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精神氛围。哪怕是一种亲切的口气、一个关切的眼神;还是一份友善的态度、一个甜美的微笑,都可以让后进生感受到温暖,从而疏解他们的自卑情绪,溶化他们的防卫心理。教师只有走进后进生的内心世界,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与做法。只有真诚地用爱去关心他们,和他们交朋友,才能让他们敞开心扉,从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达到教育的目的。我班有个后进生行为习惯很是怪异,平时不是和这个同学发生纠葛,就是和那个同学打架,而有时又很自闭,颇让我们老师头痛。为了转化他,笔者平时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机会与其接触,闲聊,谈心,慢慢的我了解到他从小就没有妈妈,爸爸每天忙着在外打工赚钱养家,根本无暇顾及对他的教育。自此,天气寒冷时我对他嘘寒问暖,心情不好时我和言导之,学业受挫时又适时予以鼓励。功夫不负有心人,坚冰终得融化,在我的爱心滋润下他逐渐改掉了很多坏毛病,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笔者以为,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后进生,为了后进生的一切”的思想,本着强烈的爱心对后进生“情之爱之导之助之”,自可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令后进生愿意在我们教师面前敞开心扉,倾诉衷肠,在爱心的温暖下“感之改之”最终化为汩汩清泉。
2 用耐心浇灌脆弱的心灵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更是一个既漫长又坎坷的历程。由于教育对象身上的“顽疾”的形成也是有一定的时间积累的。再加上教育对象本身的约束力、克制力都较差。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后进生由坏转好、又由好转坏的反复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时刻怀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绝不能因为后进生一时的负面反应而对其整个教育丧失信心。后进生,往往意志薄弱,情绪变幻不定,行为极为反复无常。遇到学生不良行为反复的出现,教师要有耐心,客观分析他们出现反复的原因,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提醒,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事实上,不少后进生都是经过“进步一反复一再进步一再反复一更大进步”的曲折道路而转变为先进的。正因为如此,转变差生不是一件一帆风顺的事。要反复抓,抓反复,不要看到他的反复就认为是“朽木不可雕”而灰心放弃。应当把每次反复看作是教育的契机。我曾带过的一名后进生,在初一时经常给班里关系好的同学过生日,养成了抽烟喝酒的坏毛病,老师批评教育他,他却振振有词地说:“这是大势所趋,用不着你管”,不仅如此,他还给转走学的同学赠送贵重的礼品。总之,他成天忙碌于同学的交往之中,无暇顾及学习,以致考试经常照抄,成了学校大名鼎鼎的差生。对于这样的学生确实难管理,我曾为之陷入苦苦沉思中。在做他的思想转化工作时,我没有在班上当面批评他,而是找他个别谈话,一方面肯定他这样做的优点,同时指出他这样做这件事有点遗憾。强调作为老师,准许学生犯错误,但不能一味地犯同一性质的错误,虽然过生日,送礼品是不同的两件事,其性质一样,长期以往,校园里也能刮出一股不正之风,这样做,既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又分散学生自己的精力,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话谈到此时,这位同学感到十分后悔,觉得自己家庭十分困难,这样做的确不对。可见从教育转变后进生的反复中看到了前进因素,就有利于促进后进生转化,这就需要教育要有足够的耐心。
3 用诚心烘干潮湿的心
后进生并非永远后进,他们也存在渴求进步的希望,也有提高学习成绩的强烈愿望,只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落后,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采用粗暴、怒斥、挖苦、讽刺、失望、不理睬、歧视、放任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便只能破罐子破摔,逆反报复。所以,教师必须像园丁保护花苗那样,对他们要有加倍的诚心,和他们贴近,听他们吐露心声,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亲近感,用真诚扣开他们那尘封已久的心扉,烘干他们那颗潮湿而冰冷的心,找回他们希望的种子,帮他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转化后进生教师必须真诚地把尊重和信任放在首位,教育家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一个要求受到社会和集体尊重的情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学生进步的动力。后进生不但有自尊心,而且非常敏感别人对他是否尊重,有时教师的一个真诚自然的微笑,就有可能唤醒他们的自尊、自信。要唤醒后进生,教师就要放下架子,平易近人,平等相待,一视同仁,真诚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真心实意地时时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努力给他们创造闪光的机会,用真诚疗治他们心灵的创伤。
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常常不是一蹴而就的。后进生不是天生的,只要身为教师的我们能抓住有利时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赞赏,对他们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爱护,多一点耐心,多一点诚心的话。相信后进生也定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教师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一颗炽热的心,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长的关爱之中,从而真正做到“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
[2] 周弘.学会赏识[Z].中国青少年赏识教育研究室.
[3] 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M].吉林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后进生 转化 爱心 耐心 诚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2(c)-0061-01
在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后进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他们的特点是:大多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总觉得同学们瞧不上,老师们不重视。他们仿佛是久经干旱的小苗,渴望着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关爱。然而,我们往往把过多的关注和赞誉给了成绩优秀的后进生,而把过多的不满和批评丢给了后进生。我们的这种做法,使得后进生本来灰暗的心里又蒙上一层阴影,使得后进生本想向前迈的脚步又收回去。那么如何才能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呢?下面,笔者将简单地谈谈自己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作法,
1 用爱心开启封闭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同情心和由衷的關怀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后进生因经常生活在受人歧视和嫌弃的阴影里,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心,他们的内心情感会比一般学生更加复杂更难以让人捉摸。因此身为教师的我们要想教育他们,就必须用自己的热情去打动他们、感染他们,努力为他们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精神氛围。哪怕是一种亲切的口气、一个关切的眼神;还是一份友善的态度、一个甜美的微笑,都可以让后进生感受到温暖,从而疏解他们的自卑情绪,溶化他们的防卫心理。教师只有走进后进生的内心世界,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与做法。只有真诚地用爱去关心他们,和他们交朋友,才能让他们敞开心扉,从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达到教育的目的。我班有个后进生行为习惯很是怪异,平时不是和这个同学发生纠葛,就是和那个同学打架,而有时又很自闭,颇让我们老师头痛。为了转化他,笔者平时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机会与其接触,闲聊,谈心,慢慢的我了解到他从小就没有妈妈,爸爸每天忙着在外打工赚钱养家,根本无暇顾及对他的教育。自此,天气寒冷时我对他嘘寒问暖,心情不好时我和言导之,学业受挫时又适时予以鼓励。功夫不负有心人,坚冰终得融化,在我的爱心滋润下他逐渐改掉了很多坏毛病,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笔者以为,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后进生,为了后进生的一切”的思想,本着强烈的爱心对后进生“情之爱之导之助之”,自可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令后进生愿意在我们教师面前敞开心扉,倾诉衷肠,在爱心的温暖下“感之改之”最终化为汩汩清泉。
2 用耐心浇灌脆弱的心灵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更是一个既漫长又坎坷的历程。由于教育对象身上的“顽疾”的形成也是有一定的时间积累的。再加上教育对象本身的约束力、克制力都较差。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后进生由坏转好、又由好转坏的反复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时刻怀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绝不能因为后进生一时的负面反应而对其整个教育丧失信心。后进生,往往意志薄弱,情绪变幻不定,行为极为反复无常。遇到学生不良行为反复的出现,教师要有耐心,客观分析他们出现反复的原因,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提醒,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事实上,不少后进生都是经过“进步一反复一再进步一再反复一更大进步”的曲折道路而转变为先进的。正因为如此,转变差生不是一件一帆风顺的事。要反复抓,抓反复,不要看到他的反复就认为是“朽木不可雕”而灰心放弃。应当把每次反复看作是教育的契机。我曾带过的一名后进生,在初一时经常给班里关系好的同学过生日,养成了抽烟喝酒的坏毛病,老师批评教育他,他却振振有词地说:“这是大势所趋,用不着你管”,不仅如此,他还给转走学的同学赠送贵重的礼品。总之,他成天忙碌于同学的交往之中,无暇顾及学习,以致考试经常照抄,成了学校大名鼎鼎的差生。对于这样的学生确实难管理,我曾为之陷入苦苦沉思中。在做他的思想转化工作时,我没有在班上当面批评他,而是找他个别谈话,一方面肯定他这样做的优点,同时指出他这样做这件事有点遗憾。强调作为老师,准许学生犯错误,但不能一味地犯同一性质的错误,虽然过生日,送礼品是不同的两件事,其性质一样,长期以往,校园里也能刮出一股不正之风,这样做,既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又分散学生自己的精力,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话谈到此时,这位同学感到十分后悔,觉得自己家庭十分困难,这样做的确不对。可见从教育转变后进生的反复中看到了前进因素,就有利于促进后进生转化,这就需要教育要有足够的耐心。
3 用诚心烘干潮湿的心
后进生并非永远后进,他们也存在渴求进步的希望,也有提高学习成绩的强烈愿望,只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落后,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采用粗暴、怒斥、挖苦、讽刺、失望、不理睬、歧视、放任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便只能破罐子破摔,逆反报复。所以,教师必须像园丁保护花苗那样,对他们要有加倍的诚心,和他们贴近,听他们吐露心声,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亲近感,用真诚扣开他们那尘封已久的心扉,烘干他们那颗潮湿而冰冷的心,找回他们希望的种子,帮他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转化后进生教师必须真诚地把尊重和信任放在首位,教育家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一个要求受到社会和集体尊重的情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学生进步的动力。后进生不但有自尊心,而且非常敏感别人对他是否尊重,有时教师的一个真诚自然的微笑,就有可能唤醒他们的自尊、自信。要唤醒后进生,教师就要放下架子,平易近人,平等相待,一视同仁,真诚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真心实意地时时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努力给他们创造闪光的机会,用真诚疗治他们心灵的创伤。
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常常不是一蹴而就的。后进生不是天生的,只要身为教师的我们能抓住有利时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赞赏,对他们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爱护,多一点耐心,多一点诚心的话。相信后进生也定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教师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一颗炽热的心,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长的关爱之中,从而真正做到“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
[2] 周弘.学会赏识[Z].中国青少年赏识教育研究室.
[3] 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M].吉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