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先死”引发的感触
印尼的普通民众生活艰辛,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我很少见到当地人露出严肃、悲苦、无奈等情绪,他们每天仍然是乐呵呵的。
最近,我第一次在永远笑呵呵的印尼人脸上看到了一丝沉重。
引发此感触的是一位在Kelapa岛经营“客先死”(遍布东南亚旅游景点的特色拉客三轮车)服务的大叔和两个坐在凉亭无所事事的女学生。
这是我第二次来这里,第一次是2016年8月。实际上这是两个相连的居民岛,一个叫Kelapa岛,印尼语里是“椰子”的意思;另一个叫Harapan岛,意思是“希望”。两个名字都很美丽。
从雅加达北部港口坐快艇出海一路向北,沿途会经过很多小岛,其中少数几个是旅游岛,大多数都是居民岛。这两个岛只是干岛群岛上百岛屿中很普通的两个,但由于两岛相互连接,所以它们算是居民岛中规模比较大的,总人口超过8000人。
初探岛上居民的简陋住所
记得我第一次到Kelapa岛,是抱着在岛上住宿的预期去的。
当时有一位上了年纪头发胡子花白的大爷,经船上同行的当地人介绍搭上了线,骑摩托车带我们进入村庄,一家家介绍“homestay”。虽然大爷不辞辛苦,服务非常周到并耐心地介绍了很多家,但由于居住环境实在太差,我们还是放弃了过夜的想法。
那些外租的客房内基本没有家具,一块脏兮兮的床垫和两个枕头往地上一扔,就是所有家具了。墻壁漆皮斑驳,地面是水泥地。洗澡只能在厕所用水龙头接水,拿瓢往身上泼。
岛上普通住户家的生活条件普遍不是太好,虽然房子外表看起来很萌很小清新,一栋栋小楼粉刷上各种颜色,在海边自成一道风景,但是里面却又小又阴暗又潮湿。
这次我更加仔细地观察了岛上住户的内部环境。从外面一眼望进去,大多数人家里都是一堆妇女儿童坐在地板上玩耍。家里的地板是铺了瓷砖的,有的会铺个垫子。他们的房子外表普遍装修得还不错,外墙瓷砖也很新,还有各种装饰。但晾在外面的一堆堆旧衣服却又一次暴露了他们比较清贫的生活。
“客先死”的乐观天性与艰辛生活
第一次去的时候并没有看到经营“客先死”的当地人,但这次我们一下船,竟然看到大批“客先死”在岛上忙碌着,有的忙着拉客,有的忙着运输货船上的补给物资。我想这是岛民引进的除了“homestay”(农家乐)和出海浮潜服务外的新营生。
拉我们的这个大叔叫Opi。跟其他“客先死”不同,我们遇到他时,他正在墙根跟村里人聊天,三轮车就停在一边。
Opi从拉到我们开始就保持着非常快乐的笑容,嘴咧得很大。一方面是印尼人普遍服务态度好,永远爱打招呼,永远爱闲聊,永远笑容满面;另一方面我想他应该是真的高兴拉到了活儿。
其实岛上居民的谋生手段有限,平时主要靠打渔为生,节假日会接一些游客服务的营生。由于是居民岛,旅游资源匮乏,上岛的人中,来往于雅加达及各岛之间的岛民占多数。只有在节假日才有一些游客上岛,且以雅加达当地人居多,消费水平不高。
路上,我们陆陆续续遇到很多“客先死”,他们大都拉着货船上卸下来的补给物资,主要是水果、蔬菜和瓶装水等,少数人在拉着刚下船、带着大包小包的中老年妇女,我想这些应该也是当地居民,估计不会收太多的服务费。
印尼人的服务态度普遍比较好,一路上,Opi大叔非常殷勤,骑着三轮车载着我们参观岛上的基础设施,比如学校、医院、办公楼(类似村委会)、清真寺等,还兴致盎然地给我们做讲解。即使是学校有人在开会,也主动帮我们沟通,让我们进去拍照,还不停地说“No problem!”当然,他也会夸张地恭维中国人和中国,但这些我都没当真。
Opi大叔会说几句英文,时不时还能蹦出几个中文词汇,在这偏远贫穷的岛上显得很少见。他说他曾经去过尼日利亚远洋捕鱼,来回需要3个月,我想他的英文应该是在那时候学的。而他的中文,估计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以便更好地赚中国游客的钱才学的。路上他不停地问我汉语中商店、岛、鱼、亭子等词汇的说法,并且不断重复询问,学习得很认真。
Opi的这份工作非常累。他的三轮车看起来摇摇欲坠,铁制框架,木质坐椅,座位狭窄,三个轱辘细而脆弱,感觉有点变形。我们两个成年人的重量挤在上面,他一个人在后面或骑或推,再加上赤道中午灼热的大太阳以及崎岖蜿蜒又狭窄的道路,他很多时候只能下地艰难地推着我们在岛上吱吱呀呀地前行。
其实我心里是蛮不好意思的。但是让他有钱赚,他反而是高兴的,而且岛上路过的人看到我们做当地人的生意,也很高兴。
Opi带着我们在岛上转了近一个小时,全身衣服都湿透了,所以付钱时,我们让他出价。印尼人服务的一个特点是,态度绝佳,顺从,好沟通,让你有一种高高在上、宾至如归的感受,然后再以好的服务换取高价服务费。
Opi也是这样,他狮子大开口要了300千印尼盾(约150元人民币),但他心里很清楚他的要价有点夸张,所以当我们向他讨价还价时,他没有一点负面情绪,爽快地笑着说:bisa(可以)!
然而这个时候,作为享受了热情服务的我们却不好意思砍太多价格。这个感觉就像在国内砍价一样,国内买东西一般直接砍掉一半价格,然后再商量,到最后估计也不会太贵。印尼人则是先说个高价,游客在接受了他们热情的服务后,也不太好意思砍下太多,所以他们很可能在与客人讨价还价后,依然会获得高于自己预期的回报。我们最终也给了Opi200千印尼盾(约100元人民币)的报酬。
所以说,印尼人虽然揽活的时候不太进取,不太积极,但是干活时还是有自己的生存智慧的。
印尼的普通民众生活艰辛,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我很少见到当地人露出严肃、悲苦、无奈等情绪,他们每天仍然是乐呵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