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那么,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小学教师最难教的一门课程,也是小学生最不喜欢和最不愿意完成的作业。从一年级的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到六年级东拼西凑、抄袭模仿、网上下载而完成的作文,学生不得不做,教師批阅无法修改。这也可以说是大部分学校学生作文的现状。那么如何进行小学生作文教学,现就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点感悟:
1、作文教学要走进生活
为什么一些小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其原因就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发现。陶西平教授曾讲过这样一个例子,某高校一名外教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母亲的英语作文,所有的学生都轻松的完成了作业,因为他们从小学就开始做这篇作文,写这个内容,可以说是毫不费力。但外籍教师却质疑学生:“你们的母亲难道都一样吗?难道他们从来没有不负责任的时候?没有自私过吗?”可以说,从小学开始,小学生的作文都是正面的,写母亲自然要深挖母亲的善良美丽,任劳任怨;都是无比呵护自己的孩子,早早的为我做饭;都是下雨天顶风冒雨为我送雨伞;都是半夜三更背着我走十多里的山路送我上医院。没有这样的情景,就让学生去想象,从而造成学生作文的千篇一律,也可以说,撒谎是从小学作文开始的。因此,我们的教师要让学生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写他们的所见所闻,谈他们的真实感受,尽管不太成型,也可能词语不够流畅,只要教师加以指导就是一篇好的作文,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2、改变“闭门造车”的方法
写《我最敬佩的人》,最爱的不是爸爸、妈妈,而是电视剧中的人物;写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于是小学生作文里很多老师就是这样得“绝症”死了;写《最难忘的一件事》是扶着老奶奶过马路;写最感动的事是每周一“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我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想起了江姐、董存瑞、雷锋”。于是一篇篇相似雷同的作文就出现在小学生的作文本里。
写母亲打麻将,菜市场上讨价还价,主题思想不积极,写老师批评学生不合情理,写同桌不爱写作业不符合要求,写邻居之间打架不和谐……于是,小学生的作文不是生活的点滴,不是真实的感悟,而是整齐划一的命题。因此,在学生作文时,要鼓励学生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让他们把看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下来,就会真实、生动、感人,就会写得具体,感恩的作文,字里行间就会表达出真情实感;记事的作文,段落就会清晰,内容就会具体。事情是真实的,表达才会是真情的。
3、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和能力。学生如果缺乏能力,或者阅读能力低下,就很难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因为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就会反过来提高表达能力,而这个所谓的表达能力就是用文字表达出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虽然小学生阅读方面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加以指导,这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但也正是从小的培养,通过语言、词汇、人物等方面的描写,掌握一些写作的方法,带给学生将是终身受益。《飞夺泸定桥》课文着重写了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心惊胆寒两部分;《赤壁之战》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战斗起因、经过、结果写得很清楚;《长城》用词精炼;《燕子》描写具体,通过这些课文的阅读和学习,都可以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4、让学生养成平时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写好作文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积累。教师应当从积累方面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好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好的材料。这样,学生在作文中有的时候就会用上。如《鸟的天堂》中优美的词句,《颐和园》中景物的描写等。
其次是通过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法,也是小学生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以写看到的、听到的,还可以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的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就会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写出真实的事情。
第三是摘抄好的词、句和精彩片段。这样既可以增加词汇,还可以在写作当中下笔有物,把一些积累的东西加进作文当中,以提升作文的效果。
5、及时批阅和修改
作文的修改也是比较重要的一方面,因为一篇作文写完不是一了百了的事,更不是应付完成作文作业。
一是让学生有成就感。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这个时候,老师应当及时的批阅作文,并给予及时的评价,学生很容易接受,或者把学生较好地作文在学生中传阅,或者作为例文读一读,恰当的指出同学们应当学习的地方和应借鉴的地方。其实就是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达到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
第二是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后,让学生自己再修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精神,也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知道不足,立即改进,也就是知错能改的良好道德情操。自改的方法还有一种就是让学生把自己作文看几遍再读几遍后,看着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也许这样的批改方法有些麻烦,但对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是有效的。
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给作文以真情实感与灵性,克服虚假、空洞、乏味的现象,给每个孩子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让每个学生乐于表达,乐于作文,从而不再把作文当作负担去对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那么,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小学教师最难教的一门课程,也是小学生最不喜欢和最不愿意完成的作业。从一年级的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到六年级东拼西凑、抄袭模仿、网上下载而完成的作文,学生不得不做,教師批阅无法修改。这也可以说是大部分学校学生作文的现状。那么如何进行小学生作文教学,现就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点感悟:
1、作文教学要走进生活
为什么一些小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其原因就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发现。陶西平教授曾讲过这样一个例子,某高校一名外教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母亲的英语作文,所有的学生都轻松的完成了作业,因为他们从小学就开始做这篇作文,写这个内容,可以说是毫不费力。但外籍教师却质疑学生:“你们的母亲难道都一样吗?难道他们从来没有不负责任的时候?没有自私过吗?”可以说,从小学开始,小学生的作文都是正面的,写母亲自然要深挖母亲的善良美丽,任劳任怨;都是无比呵护自己的孩子,早早的为我做饭;都是下雨天顶风冒雨为我送雨伞;都是半夜三更背着我走十多里的山路送我上医院。没有这样的情景,就让学生去想象,从而造成学生作文的千篇一律,也可以说,撒谎是从小学作文开始的。因此,我们的教师要让学生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写他们的所见所闻,谈他们的真实感受,尽管不太成型,也可能词语不够流畅,只要教师加以指导就是一篇好的作文,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2、改变“闭门造车”的方法
写《我最敬佩的人》,最爱的不是爸爸、妈妈,而是电视剧中的人物;写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于是小学生作文里很多老师就是这样得“绝症”死了;写《最难忘的一件事》是扶着老奶奶过马路;写最感动的事是每周一“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我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想起了江姐、董存瑞、雷锋”。于是一篇篇相似雷同的作文就出现在小学生的作文本里。
写母亲打麻将,菜市场上讨价还价,主题思想不积极,写老师批评学生不合情理,写同桌不爱写作业不符合要求,写邻居之间打架不和谐……于是,小学生的作文不是生活的点滴,不是真实的感悟,而是整齐划一的命题。因此,在学生作文时,要鼓励学生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让他们把看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下来,就会真实、生动、感人,就会写得具体,感恩的作文,字里行间就会表达出真情实感;记事的作文,段落就会清晰,内容就会具体。事情是真实的,表达才会是真情的。
3、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和能力。学生如果缺乏能力,或者阅读能力低下,就很难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因为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就会反过来提高表达能力,而这个所谓的表达能力就是用文字表达出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虽然小学生阅读方面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加以指导,这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但也正是从小的培养,通过语言、词汇、人物等方面的描写,掌握一些写作的方法,带给学生将是终身受益。《飞夺泸定桥》课文着重写了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心惊胆寒两部分;《赤壁之战》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战斗起因、经过、结果写得很清楚;《长城》用词精炼;《燕子》描写具体,通过这些课文的阅读和学习,都可以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4、让学生养成平时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写好作文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积累。教师应当从积累方面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好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好的材料。这样,学生在作文中有的时候就会用上。如《鸟的天堂》中优美的词句,《颐和园》中景物的描写等。
其次是通过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法,也是小学生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以写看到的、听到的,还可以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的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就会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写出真实的事情。
第三是摘抄好的词、句和精彩片段。这样既可以增加词汇,还可以在写作当中下笔有物,把一些积累的东西加进作文当中,以提升作文的效果。
5、及时批阅和修改
作文的修改也是比较重要的一方面,因为一篇作文写完不是一了百了的事,更不是应付完成作文作业。
一是让学生有成就感。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这个时候,老师应当及时的批阅作文,并给予及时的评价,学生很容易接受,或者把学生较好地作文在学生中传阅,或者作为例文读一读,恰当的指出同学们应当学习的地方和应借鉴的地方。其实就是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达到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
第二是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后,让学生自己再修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精神,也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知道不足,立即改进,也就是知错能改的良好道德情操。自改的方法还有一种就是让学生把自己作文看几遍再读几遍后,看着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也许这样的批改方法有些麻烦,但对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是有效的。
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给作文以真情实感与灵性,克服虚假、空洞、乏味的现象,给每个孩子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让每个学生乐于表达,乐于作文,从而不再把作文当作负担去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