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结合应用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ei526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是实现教育功能的两种不同呈现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相结合是当前思政教育创新改革的方向,也是教育内在的规律与必然选择。本文首先对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其次针对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最后对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结合应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旨在实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显性教育  隐性教育  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揭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是办好新时代思政课的基本遵循。对目前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多数学校都采取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即以显性教育为主,同时在思政课程显性教育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基于此,文章主要对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和统一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创新,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价值和作用,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概述
  1.显性教育
  长期以来,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显性思政教育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引导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显性思政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针对性、系统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显性教育是以理论知识传递和专题报告会议的形式存在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教育目标明确;第二,教育手段外化;第三,教学形式公开。显性教育是传统教育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方式,主要以知识灌输为主。但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改革,显性思政教育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对此,学校应进一步创新教育教学路径,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隐性教育
  隐性教育是指在宏观背景下,通过无计划、间接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旨在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强调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有效规避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内隐性,即在隐性思政教育过程中无声无息地给学生传递教育内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从而在无形之中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其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隐性思政教育能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可随时随地地给予学生一定的支持。第二是广泛性,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除了显性教育资源之外,其他都是隐性教育资源,隐性教育资源包含的领域相对比较广泛,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教学楼、宿舍楼到广场甚至走廊,几乎无处不在,都属于隐性教育资源。第三是多样性,因为隐性教育资源的范围相对比较广泛,所以其也具备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可以多种形式呈现。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将显性教育、隐性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效结合在一起,以真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质量。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关系
  1.教育地位不同
  尽管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存在一定差别,但是两者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而教育地位的不同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者的相互结合,可以有效规避实践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显性教育占据着主导地位,可让高职院校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真正地理解思政课的理论知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教育渗透过程中,其教学方法必须清晰和明确,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多元的文化时代背景下,信息传递的渠道和速度呈现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和文化观念造成一定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显性教育需要隐性教育的协助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隐性教育的渗透可帮助大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相关内容,两者之间的结合能够起到较好的教育性,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养成奠定基础,也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课程质量的提升提供方法和途径。
  2.运用中互补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教育方法上面存在一定差别。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显性教育是以思政教材为导向,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知识,即以课堂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强化思政知识的认知,以此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相对于隐性教育来说,显性教育实际运用的效果更强,可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实现教育目的。而隐性教育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环境的熏陶在無声无息中对学生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进行较为积极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也是以渗透的方式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综合素养。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是通过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的,两者相互补充,以弥补对方存在的不足,有效地促进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3.渗透中转化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隐性教育的运用能够有效实现显性教育的目的,而显性教育的应用又能进一步促进隐性教育的发展,因此,两者是相互促进,甚至相互转化的,只有将两者相结合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真正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质量。笔者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实际开展中发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结合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实践教育活动的进行。随着活动的深入,隐性教育资源可以转化为显性教育资源,学生能在隐性教育过程中充分认识思政教育资源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程相关知识的感知能力,从而为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提供有效途径。因而,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的结合不仅改善了传统的教育方式,还打破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更好地实现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考察包装白酒的不同材料、不同酒精度、存放温度及与塑料制品的接触时间等对塑化剂迁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PE相对于PP、PE、PET等材料,塑化剂迁移明显,且塑化剂迁移量随酒
[摘 要]大学英语是高校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公共基础课程,具有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大学英语在教学内容上应有机融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家的发展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以培养能用外语传播中国故事的优秀人才。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进行如下创新:提升教师素质、丰富课程体系、完善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推动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特色 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教学 创新  习近平总
[摘 要]随着近些年网络技术的发展,“微时代”悄然而至,给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应结合“微时代”特点,以便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价值。本文在分析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阐述“微时代”含义及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以期对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微时代 高校 思政教育
[摘 要]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其教学内容灵活性不足,过于注重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教学方式方法过于单一,考核评估方式不完善,急需进一步创新改革。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可基于信息化教学手段共享教学资源,融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双重优势,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学习主体性、针对性的需求。因此,为提高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实效性,引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已是必然趋势。  [关
实用写作是高校中实践性极强的一门素质选修课。目前,实用写作课程的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复课之后,实用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精心选择教学资源、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摘 要]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环境及信息获取的途径,还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新现象的出现也给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此,文章在简要阐述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与认知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并据此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革措施。希望能够深化人们对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特殊性的认识,同时能够指导高
[摘 要]虽然国际商务英语函电在国际贸易各流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的国际商务英语函电教学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以工作为导向的国际商务英语函电教学模式,应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为学生创造较为真实的贸易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国际商务英语函电 教学模式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职业素养  基金项目:西安翻译学院科研团队“陕西自贸区语言服务科研团队”的部分研究成果(
[摘 要]中国传统“关学”文化具有“合作共赢、和谐相处、相互尊重、彼此包容”的国际价值。对外汉语教学往往离不开汉文化因子,运用良好的文化因子可以极大地改善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效果,增强目的语国家学习者的跨文化综合交际能力。本文以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为出发点,基于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传播学视角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关学”文化 国际价值 5W传播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