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研究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yjied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环境及信息获取的途径,还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新现象的出现也给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此,文章在简要阐述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与认知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并据此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革措施。希望能够深化人们对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特殊性的认识,同时能够指导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  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  改革创新
  融媒体是新媒体创新与发展的核心特征所在,也是传统媒体自救与突围的重要方式之一,融媒体同时也是媒体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新的媒介形态带来新的信息采集、传播、分享与使用方式,大众的思想与观念也随之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在这种情势之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如果开展得比较好,就能够为社会培养一批批具有良好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并积极适应融媒体发展的趋势,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开展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工作。
  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特征
  1.思想更加开放活跃
  融媒体是整合了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媒体的组织、形态、内容、资源等而形成的媒体形式,如网络视频、网络直播、新闻网站、数字电视等。融媒体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把关人”的角色,而且还改变了单向传播的模式,拓展了传播的内容与形态。广大用户同时还兼具着内容“提供者”“使用者”与“传播者”的多重角色,这就大大地拓展了融媒体的内容形式与规模。高职院校学生在融媒体环境之中,可以通过手机、计算机等智能终端,自由地选择和观看自己所关注的信息内容,并且可以根据个人的知识背景及个人的观点和情感思想来解读相关的信息,最后形成个人的新见解。学生在内容选择的范围上变得更加广泛,在信息解读方面也有更多的自由,他们所形成的个人观点也越来越有深度,最终使自己具有更加开放和活跃的思想。以上这些也是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思想特征。
  2.个人观点意识更强
  高职院校学生在融媒体时代可以自由地选择、解读和认知信息,这非常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逐步形成思辨性地解读信息、总结观点的能力和习惯,尤其是当他们围绕某一问题或事件掌握大量信息再去接触不同观点的时候,这就会更进一步地强化他们思辨性地看待问题的意识。他们很难再被单独的一个人、媒体、组织、机构的简单的“话语”轻易说服,他们的思想变得更加自由和活跃。然而因为越来越多虚假信息的泛滥、反转新闻的频繁发生、负面舆情的不断出现,广大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的时候往往也会因为个人思想不成熟、性格冲动、情绪不稳等原因,容易被一些虚假的信息、负面的舆情等所蒙骗,形成错误的观点和见解,甚至在某些时候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个人、媒体、组织等所利用。
  3.自我中心观念更突出
  高职院校学生多属于“00后”,他们一般都是在良好的家庭、学校与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从小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这使得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便捷的信息选择与传播方式,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观点,使他们有了强烈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另一方面也使高职院校学生掌握了诸多新技能,比如直播、短视频、自媒体等方面的技能,有些技能甚至超过了他们父辈所能够认知、理解与使用的范围,这就更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对自我能力的肯定与自信,增强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这一点表现在他们日常生活中比較注重自我感觉、自我选择与自我行为等;同时也表现在他们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以自我认知与见解为核心来解读特定的观点等。总的来说,高职院校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强烈,他们对教学内容的解读与辨识分析能力也比较强。
  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1.单一的思政课堂教学不合时宜
  融媒体时代形成了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环境,这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渠道和海量的信息内容。各种思想、观点等如潮水般涌向高职院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与观念,一些负面内容一旦形成先入为主的固化思想便很难改变,并且会进一步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选择、解读与认知行为等。高职院校以思政课作为主要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方式,一般为每周四节课,每学期36个学时,而且主要集中在大一学年和大二学年,这在时间上就很难保证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比较深入的、系统的思政教育,导致的后果就是高职院校无法有效地应对融媒体环境下潮水般的不同思想、观点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渗透与影响。而且端正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增强学生的道德素质是一个长期且潜移默化的过程,面对潮水般的信息对高职院校学生无时无处不在的影响,高职院校单一的思政教育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2.生硬的单向说教效果十分有限
  融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变得更加开放活跃,他们的观点辨识意识更强,以自我为中心的信息选择、解读更为突出,这大大提高了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对学生思想、观念等引导教育的难度。然而高职院校大量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仍然沿用常规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的教学方式,思政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向学生阐述思政知识和个人观点,学生则处于单纯聆听、被动记忆的状态。这造成思政教师不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真实的想法和观点,无法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更无法及时解决高职院校学生所存在的认知问题和思想困惑。高职院校学生也因此更加缺乏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因为受到固有观念和思辨意识的影响,而去质疑思政教育的内容,甚至有的时候会产生排斥、抵触思政学习的情绪。这导致思政课堂不仅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甚至还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针对治理大气中有害物质挥发性有机物(VOCs),阐述并归纳了吸附、冷凝、燃烧、光催化等现有处理技术中的工艺特点,介绍了目前典型技术中极具有研究前景及应用价值的低温等离子
考察包装白酒的不同材料、不同酒精度、存放温度及与塑料制品的接触时间等对塑化剂迁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PE相对于PP、PE、PET等材料,塑化剂迁移明显,且塑化剂迁移量随酒
[摘 要]大学英语是高校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公共基础课程,具有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大学英语在教学内容上应有机融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家的发展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以培养能用外语传播中国故事的优秀人才。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进行如下创新:提升教师素质、丰富课程体系、完善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推动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特色 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教学 创新  习近平总
[摘 要]随着近些年网络技术的发展,“微时代”悄然而至,给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应结合“微时代”特点,以便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价值。本文在分析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阐述“微时代”含义及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以期对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微时代 高校 思政教育
[摘 要]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其教学内容灵活性不足,过于注重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教学方式方法过于单一,考核评估方式不完善,急需进一步创新改革。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可基于信息化教学手段共享教学资源,融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双重优势,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学习主体性、针对性的需求。因此,为提高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实效性,引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已是必然趋势。  [关
实用写作是高校中实践性极强的一门素质选修课。目前,实用写作课程的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复课之后,实用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精心选择教学资源、合理设置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