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苍水诗歌的“诗史”内涵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ch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史”作为文学批评上的范畴自晚唐出现,其内涵发展至明末清初已至臻完善,张苍水以诗歌为年谱的观念为“诗史”一词增加了新的内涵。张苍水的诗歌具有叙事方面的成就和知人论世的作用,尤其是以诗歌为年谱,是最为独特之处。通过对张苍水诗歌“诗史”内涵的分析,可以更为真切地了解张苍水和其诗歌上的成就。
  关键词:诗史张苍水叙事知人论世年谱
  一、“诗史”内涵的演变
  在中国诗学史上,“诗史”范畴至关重要。“诗史”一词最早见于《宋书·谢灵运传》,主要指诗歌的历史。作为文学批评上的专门概念,则最早见于晚唐孟柴的《本事诗》:“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可见“诗史”一词是晚唐时期指称杜甫诗歌的。有宋一代,随着杜诗地位的不断提高,“诗史”内涵得到了极大丰富,据张晖考证,“诗史”一词在宋代有十多种内涵。南宋时期,出现了将“诗史”冠以杜甫之外的诗人,如南宋人王楙称白居易诗歌为“诗史”:“白乐天诗多纪岁时,每岁必纪其气血之如何与夫一时之事,后人能以其诗次第而考之,则乐天平生大略可睹,亦可谓‘诗史’者焉。”至宋末元初开始,“诗史”一词广泛用于赞美诗人或其诗歌。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诗史”一词指称杜甫以外的诗人或其诗歌,也多是因为诗人或其诗具有与上述“诗史”相近的性质或内涵,如王楙称白居易之诗歌为“诗史”,是因白诗具有知人论世的功能,读后可以了解诗人和所处时代。到了明代,“诗史”内涵没有得到太大的扩展,而是更多地集中于诗歌的叙事问题。如杨慎认为诗歌应该含蓄蕴藉地记载实事,王世贞则认为诗歌应该以“赋”的方式直陈其事。明末清初,“诗史”内涵又有了新的变化。
  二、张苍水诗歌的“诗史”内涵
  张苍水(1620-1664),字玄箸,名煌言,号苍水,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张苍水坚持抗清十九年,人言“自丙戌至甲辰,盖十九年矣,煌言死而明亡”。张苍水曾率军三入长江、攻打南京、收复芜湖等地,卓越的军事才能广为人知,他的诗人身份因之也被埋没。张苍水还是一位文学家,他在戎马倥偬之余,留下了数量可观的诗文,对我们了解其人其时代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张寿镛在整理张苍水文集时于序下明言:“先生之诗,诗史也。”而早在张苍水同时期的好友黄宗羲就已敏锐地注意到了张苍水诗歌的“诗史”性:“逮夫流极之运,东观兰台但记事功,而天地之所以不毁、名教之所以仅存者,多在亡国人物……明室之亡,分国鲛人,纪年鬼窟,较之前代干戈,久无条序;其从亡之士,章皇草泽之民,不无危苦之词。以余所见者,石斋、次野、介子、霞舟、希声、苍水、密之十余家,无关受命之笔,然故国之铿尔,不可不谓之史也。”可以看出,易代之际,正史记载无序,作为亡国人物的张苍水的诗歌,是具有“诗史”特质的。明清之际,社会动荡,地覆天翻。异于宋明时期从文学批评角度的理解,“诗史”一词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张苍水诗歌的“诗史”内涵既有似于前人之处,又有独特的地方。
  第一,张苍水诗歌具有叙事方面的成就。叙事是“诗史”最为重要的内涵。诗歌的叙事功能是在杜诗中即广为认可的,也是诗歌最为基本的功能。张苍水所处时代和环境的特殊,使他没有足够的条件将发生的事情都如正史一般记录下来,诗歌就此充当了叙事的功能,勾勒出了当时历史的种种。张苍水自编诗集并作序,明确提到了写作诗歌的目的:“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师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序中明确提到了诗歌记载了十七年来忧国思家等感情,尤其是记载关于北伐的长歌体和南征的短诗等。今观其诗,长歌体如写于壬辰年的《翁洲行》《闽南行》等,短诗如写于己亥年的《师次观音门》《师次芜湖,时余所遣前军已受降》等诗歌,不胜枚举。张苍水诗歌的叙事,为我们提供了南明时期的宝贵历史,无论战争、农耕、禁海甚至民俗,等等,这是记载此段历史的正史所欠缺的。同时,从叙事中也可以体会到时代的变迁中个人的矛盾和志向等。
  第二,张苍水的“诗歌”具有知人论世的作用。诗歌具有文本上的特殊性。早在杜诗中,诗歌就被认为具有了解诗人及其时代的独特之处。张苍水处于明末清初的战乱之中,诗歌作为独特的体式,成为后人了解其人其事其时其史的一手资料。张苍水在前序明确说道:“余自舞象,辄好为诗歌……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师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日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序中提到了诗歌记载了十七年来忧国思家、北伐南征等感情和事实,反映出时代的真实一面。忧国之作如《述怀二首》(戊戌)《见友人咏怀诗有感,遂依韵和之二首》(辛丑)等,思家之作如《余自丙戌蹈海,奉违家君定省,已四载矣。兹待罪军次,每一念至,为之黯然》(己丑)《得友人书,道内子艰难状》(甲午)等。当时所处时代南北征战,民不聊生,反映民不聊生的如《舟山感旧四首》(戊戌)、《辛丑秋,虏迁闽浙沿海居民。壬寅春,余舣棹海滨,春燕来巢于舟,有感而作》(壬寅)等。通过张苍水的诗歌,我们能从中看到一个一生矢志不渝為恢复明室而努力的战士,一个体恤民情、愧对家人的诗人。
  第三,张苍水借诗歌为年谱。这是张苍水拓展“诗史”内涵的独特之处。张苍水一生处于颠沛流离与军营战斗之中,没有足够的可能将自己每年发生的事详细地记录下来,而诗歌作为可以承载各种感情和叙事的体式,最能将诗人的经历和感情记录下来,这也为诗歌借为年谱创造了可能。张苍水在整理诗歌时提到:“年来叹天步之未夷,虑河清之难俟,思借声诗以代年谱……嗟乎!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陶靖节躬丁晋乱,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熙。宋室既亡,郑所南尚以铁匣投史眢井,至三百年而后出。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诚可念也已。”张苍水的诗歌多由自己修订于去世前两年,其时清朝统治已经稳固,其以诗歌代年谱并不是为了闻名于后世,而是将自己一生的志向和真情记录下来,以诗歌的形式保存自己一生的战斗事迹和爱国之情。
  所谓年谱,是指以谱主为核心,以年月为经纬,用编年体的形式记载谱主生平事迹的著作。但全以诗歌作为生平事迹,代入年谱中却是极为罕见的。以诗歌为年谱,在保存了张苍水个人之史与时代之史的同时,也保存了他的真情实感。张苍水以诗歌为年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于每首诗歌题目后标出所写年代,如《闲居》(丁亥)可知写于丁亥年。此后自丁亥至甲辰年被捕,几乎每首诗都标有纪年。此外,诗题中还经常标出季节、节日,甚至具体到某一日,如《端阳喜雨,呈张相国鲵渊》(辛卯)《四月八日过仙洞访石田和尚》(壬辰)等,通过诗题后的纪年和诗题中的节日等,可以清晰地描绘出张苍水一生的轨迹,这与年谱的功效是一致的。第二,不少诗歌于题目中标明具体事迹,以此明了作诗时的背景,如《我师围漳郡,余过觇之,赋以志慨》(壬辰)《辛丑秋,虏迁闽浙沿海居民。壬寅春,余舣棹海滨,春燕来巢于舟,有感而作》(壬寅)等,诗题中清晰地记载了诗人战争的地点,与之同行的人物甚或驻扎原因,通过诗题即可对战争的大体情形有所了解,不唯如此,对于民生等方面也有细节刻画。充分利用诗题以叙事事迹,这也是张苍水诗歌的特色之一。第三,通过诗歌内容进行详细地叙事和感情地抒发。以诗歌入年谱,或许详细程度上诗歌纪事不若年谱,但感发抒情方面,诗歌却远胜于年谱。诗歌中饱含诗人的感情,读之可以感知到一位立体化、有血有肉的诗人,而不只是冰冷的事迹。如《秦吉了》(辛卯)、《得家信有感二首》(戊戌)等,可以看到张苍水一生为国和坚贞地爱国之心。总之,以诗歌为年谱,这是张苍水诗歌“诗史”内涵的最为独到之处。需要注意的说,张苍水的以诗歌为年谱与其诗歌的叙事成就和知人论世的功能是不可分开的。
  三、结论
  “诗史”作为文学批评上的范畴自晚唐出现,其内涵发展至明末清初已至臻完善,张苍水以诗歌为年谱的观念为“诗史”一词增加了新的内涵。张苍水的诗歌具有叙事方面的成就和知人论世的作用,尤其是以诗歌为年谱,是最为独特之处。通过对张苍水诗歌“诗史”内涵的分析,可以更为真切地了解张苍水和其诗歌上的成就。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普通人为对象的爱情叙事反映了现代社会复杂的两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市民文化中的社会矛盾。何顿在《幸福街》中通过对青年一代与父母一代两辈人的爱情故事的描绘展现生活最本真的状态,以底层市民群体爱情问题来折射社会的发展状况。本文从故事模式、艺术表现以及价值与局限三个方面对不同人物角色的爱情叙事进行研究,旨在基于对作品中的形象塑造的梳理来发掘叙事特色与技巧以及探寻隐藏在情感关系和伦理关系背
摘 要:巴金最早曾以异域题材小说创作闻名,这些作品凝聚着作家的个人理想与抱负。靳以早期小说虽然也被冠以“异域情调”,但究其实,不过是把异域人物放在国内背景中,旨在书写个体的情感隐痛。巴金、靳以的这些小说,对他们个人的总体创作,都有极为重要的奠基意义,即巴金具有深广的创作视野与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靳以则因器局颇为狭小而难有更多建树。  关键词:巴金 靳以 小说 “异域情调”  在20世纪30年代,巴
摘要:将知识思维全面展现出来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借助思维导图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全面改革,是现如今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借助思维导图教学可以将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展现,课前利用导图进行课程准备,可以将教学思路更加言简意赅地教授给学生。教学课程中,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深度理解以及记忆,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多方位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文教学  一、精心设计板
摘 要: 脱胎于西方文学史的成长小说伴随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孕育出反成长小说。受多元文化熏陶的艾利丝·门罗创作出反成长小说《亲爱的生活》。该部作品通过审视女性的成长历程,揭示两性生存处境、阐明人的成长方式、澄清成长的过程性,为反成长小说的对象、现象、本质提供参照。  关键词:成长 反成长 门罗 《亲爱的生活》  成长小说形成于浪漫主义时期,在德国的典型样式是教育小说,如维兰德《阿迦同的故事》、歌德
摘 要:新世纪以来的文化界掀起了一股“阳明热”,其中在王阳明的故乡浙江就创排了多部“阳明戏”。姚剧《王阳明》、越剧《王阳明》 和话剧《千古一圣王阳明》 等“阳明戏”,立足于全面展现王阳明一生的传奇经历,这些戏剧的创排无疑既有助于我们形象地了解王阳明的生平事迹,又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王阳明的思想精神。  关键词:王阳明 越剧 姚剧 话剧  一、新世纪浙江“阳明戏”的创排  新世纪以来的文化界掀起了一股
摘 要: 话剧《生死场》是导演田沁鑫根据著名作家萧红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一部作品。在继承原著对于生死这一命题的聚焦外,田沁鑫还重新搭建了人物关系,以两个家庭为主线,将新生与愚昧、剥削与反抗、侵略与觉醒这三对主要矛盾串联起来,化解了原著结构松散的问题,从而使话剧《生死场》更具艺术张力和戏剧冲击力。  关键词:话剧 《生死场》 戏剧冲突 愚昧 反抗 觉醒  话剧《生死场》是导演田沁鑫根据著名作家萧红的
摘 要: 以当代中美女性诗人中的普拉斯和翟永明为代表,尽管两者之间存在着文化语境上的差异,并在创作时间上有先后之分,但基于女性的共同经验,她们的创作又代表了当代女性诗歌的一些共性。她们在其诗歌中所传达的黑暗意识,不仅是女性生命体验的必然呈现,亦是基于女性诗学原则的独特表达。立足于文本,回归文学的本质,对女性诗歌中黑暗意识的重新阐释,是提供一个建构当代女性诗歌整体风貌的文学视角,也是对当代女性诗歌批
摘 要: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并非只有爱情和友情的戏剧,这光彩的人文主义情怀之下还深藏着一个旧时代的没落和惨淡——安东尼奥充满宗教主义色彩的狭隘之爱、以巴萨尼奥为代表的旧贵族的奢靡、世俗婚姻的肤浅、法律上的偏见,这部所谓的喜剧实际上浓缩着很大的悲剧成分。而这种悲剧因素在当时人文主义情怀的基调下被忽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关于友情观、爱情观、种族主义和宗教冲突等方面的问题不断衍化,而人们的观点
摘 要: 真人版动画电影《阿拉丁》在北美和中国内地同步上映后赢得了票房和口碑。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重点分析和讨论《阿拉丁》的中英文字幕,探讨生态翻译伦理对字幕翻译策略的指导功能和规范作用。《阿拉丁》字幕翻译中选取的简洁化、口语化和娱乐化的翻译策略都较好地遵守了生态翻译伦理的四大基本原则,又反过来对生态翻译伦理原则进行了论证,促进了生态翻译学和生态翻译伦理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阿拉丁》
摘 要: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和人口的流动,句容方言词和婚丧民俗十分复杂。句容方言词和句容婚丧民俗是相辅相成的。句容方言词记录了句容相关婚丧民俗现象,反映了句容婚丧民俗心理,体现了句容婚丧民俗观念。  关键词:句容 方言词 婚喪民俗  民俗的存在应是先于方言的存在,方言的出现某种层面上反映了民俗。方言与民俗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方言是对民俗文化的概括,民俗文化又对方言起着制约作用。这一观点在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