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技术 营造创新氛围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ex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通过后天的有目的培养才能获得。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营造创新氛围。本文将结合《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就语文教学实践中借助信息技术,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创造性的课堂气氛进行思考与尝试。
  一、借助信息技术,搜集学习资料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语文第九册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体验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一定困难。
  因此本节课我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充分搜集学习资料。一是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工具搜集关于圆明园的大量历史资料,并学习整理资料。二是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单一,不能满足于实现教学目标这一现象,在教学中我又设计运用了集图、文、音、像等信息于一体的教学课件,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课件分为三部分,即圆明废墟;名园风光(包括布局巧妙、建筑宏伟、收藏珍贵三部分):根据圆明园平面图,概括介绍圆明园的全貌,通过圆明园景观图片,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至真至善的美;名园浩劫:通过英法联军犯下滔天罪行的视频信息和圆明园的断壁残垣的图片让学生在极度激昂悲愤的情绪中,体会强盗们的贪婪、疯狂,真正了解到“国弱则人欺”的历史原因,进而将内心的愤怒和伤痛发泄至极点。
  二、借助信息技术,突出学习目标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忽视教学性,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确立好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在导入阶段,让学生明确这节课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从而能够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
  三、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用音乐渲染、用语言描绘可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
  1.以精彩的课堂“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上课伊始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并配以音乐:圆明园大水法残迹(荒草丛中、乱石堆上几根劫后残留的烟痕犹存的石柱,石柱上雕饰的长青藤依然顽强地攀附在石柱上,远近石柱子高低错落,到处是残垣断壁)。
  面对这破败、荒凉的废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多媒体点击出示中心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的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残迹图和沉重的音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圆明园今日的荒凉,把课文的情感基调进行总体的定位,在毁灭的前提下谈曾经的辉煌,其情感是痛的,同时追忆曾经的爱,进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处理,整个课堂情感氛围就营造得比较成功,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2.借助图片、视频,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课件中圆明园风光部分包括布局巧妙、建筑宏伟、收藏珍贵三部分。布局巧妙:根据圆明园平面图,概括介绍圆明园的全貌;理解“众星拱月”,分辨哪是星哪是月。建筑宏伟:通过圆明园景观图片,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至真至善的美;播放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视频,出示:“漫步园内……”一句,配上音乐,引导反复朗读,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学生不仅认识到了景观之美,还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收藏珍贵:展示圆明园收藏的珍贵的历史文物,感受它作为中国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的崇高地位。
  圆明浩劫部分,通过出示课文重点段落,理解“统统、任意”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同时又安排英法联军犯下滔天罪行的视频和圆明园的断壁残垣的图片,让学生在极度激昂悲愤的情绪中,体会强盗们的贪婪、疯狂,真正了解到“国弱则人欺”的历史原因,进而将内心的愤怒和伤痛发泄至极点。
  3.进行语言训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内拓展部分, 课件出示:“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这痛苦的耻辱一直刻在我们的心里已经100多年了,我们虽然走出了圆明园,但是无论怎样,我们走不出历史的阴影,现在让我们重温历史,回到145年前,假如你是皇帝,或是管理国家的大臣,或是保卫国家的士兵、或是北京城里的一名普通百姓,面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想象,进行口语训练。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总结提升部分,课件出示: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了给人看。”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国人的悲剧,也是整个世界的悲剧。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为什么会被几千个强盗杀到京城?圆明园烧毁的究竟是什么?毁灭的究竟是什么?永远也烧不毁的又是什么?关于圆明园,关于圆明园的毁灭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通过大范围的探究,不仅体会到强盗们的贪婪、疯狂,而且了解到“国弱则人欺”的历史原因,进而将内心的愤怒和伤痛发泄至极点。课件出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最后展示神六飞天和申奥成功等体现中国强大的振奋人心的历史画面,激发学生为中华的振兴而努力的历史责任感。
  语文教学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大多来自文字,小学生语文基础差,难以从课文中获取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受。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光、色、形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投入自觉的认知活动中。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正> Fluke1550B数字兆欧表是电气工程师得力的工具。可以在高达5000伏的直流电压下测试断路器、发电机、电动机和电缆的绝缘情况,包括:从单一的绝缘测试到绝缘破坏试验的步
本试验采用沉淀煅烧法,以粗镉为原料制备镉黄颜料,从工艺和技术上都是可行的,经济效益显著,可望工业化生产。
数学,它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要让每个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都参与数学,让学生在自身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并掌握数学知识和技术应用的方法与途径,即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与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创设使学生对自然界与社会中的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并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操作活动的情境,能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要求。  如从“山倒映在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