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三在医学院校羽毛球选项课中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采取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三对三羽毛球教学法和传统的羽毛球教学法的教学研究。结果表明:同样基础的医学生在同样环境下,三对三羽毛球教学能够增加学生对于有限资源的利用率;相较于传统教学,其练习密度更高,运动量更大,但强度更小,三对三羽毛球教学法可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探究三對三在厦门医学院羽毛球选项课中开展的可行性,以期为其他医学院校羽毛球选项课的多元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羽毛球 三对三 实验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4(b)-0090-02
  羽毛球作为高校体育选项课最热门的运动项目之一,其受众广、需求大、关注度高。目前,我国各高校羽毛球场地设施等资源和学生需求之间普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现象,学生迫切要求能够改变现状,增加他们学习羽毛球的机会。2010年国家羽毛球主教练李永波开启了三对三羽毛球比赛的风潮,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中三对三的精彩展现更加快速地将三对三推广到各大城市,其参与人数多、活动量较大、活动强度适中等特点符合现阶段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要求。因此,本文将通过对羽毛球三对三在厦门医学院羽毛选项课中的开展进行可行性研究,以便为其他医学院校羽毛球选项课的多元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1 研究对象与实验设计
  1.1 研究对象
  以三对三在厦门医学院羽毛球选项班开展的可行性为研究对象。
  1.2 实验设计
  实验前,对2015级羽毛球选项一班(男生11人,女生19人)和二班(男生10人,女生20人)的全体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摸底,了解到全体学生属于同等基础。在此基础上,将一班设置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将二班设置为实验组,采用三对三教学法。教学实验共60学时,每周1次课2学时。在原有的教学大纲指导下,制定三对三羽毛球教学方案,供实验组使用,对照组使用原始教案。在实验前、中、后按教学大纲考核要求,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掌握情况进行阶段性测试并进行比较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全体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摸底情况
  实验前两组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水水平的平均成绩见表1。
  2.2 实验中期两组学生小测情况
  实验中两组学生小测试平均成绩见表2。
  2.3 实验后两组学生对抗比赛情况
  2.3.1 比赛方法
  (1)比赛分为班内选拔赛和班际对抗赛。班内决胜出第一名的队伍,参加班际对抗赛。
  (2)比赛设有女双、混双、混合三人两对,共10人一队。每人只能参加一项,不得兼项(除女单)。班内学生自由组队。
  (3)比赛采用单循环,21分一局制,不加分,先到21分者获胜。胜者得1分,负者得0分。
  (4)如若大比分出现2∶2,则进行一场女单比赛决胜负。
  2.3.2 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抗赛
  班际对抗赛情况分析见表3。
  2.4 实验小结
  实验前表1数据显示全体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组学生属同等基础。实验中如表2,在同等环境下,30学时后实验组小测5项成绩均比对照组学生高。实验后表3实验组以3∶1取得了班际对抗赛的压倒性胜利,且每场比分都有较大差距。另外,对比两组选拔赛发现,实验组的平均每场比赛用时为30.50min,对照组为18.80min,说明实验组队与队之间实力比较相当,而对照组水平高低悬殊。
  说明经过60学时的实验,实验组的学生整体水平都取得了优于对照组的提高。
  2.5 分析
  (1)三对三羽毛球教学法根据其特点,更加注重速度和力量的锻炼,更加强调战术的变化,更能培养队员的配合。因此,实验组的学生能够在体质上取得更大的进步。更加优良的体质势必为赛场上对抗时球技的发挥助力,从而赢得比赛。
  (2)三对三羽毛球是一种新兴项目,可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除此之外,从实验组学生的表现发现,因为新颖而好奇,许多同学自发地会上网搜索相关视频等资料,这种自主学习的态度对于学生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3)三对三羽毛球增加了参与人数,导致球速和比赛节奏加快,因此也增加了学生上场次数,从而提高了场地器材的利用率。
  (4)三对三羽毛球减少了场上人均防守面积,从而使得单场体力消耗减少,而刺激性和趣味性增加,因此学生不会贪恋休息,反而更加期待上场体验这份运动的刺激与快乐。
  3 结语
  同样基础的医学生在同样环境下,三对三羽毛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有限资源的利用率。相较于传统教学,三对三教学法练习密度更高、运动量更大,但强度更小,这种教学法更加迎合现今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增加了他们体育锻炼的兴趣,有利于他们培养终生体育的意识。三对三羽毛球教学法比传统的羽毛球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羽毛球技能水平有着更加显著的效果。通过实验研究对比,三对三在医学院校羽毛球选项课中开展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李俊杰,李冉冉.赤峰学院羽毛球课程中三对三开展的可行性研究[J].才智,2015(32):202.
  [2] 谢宏梅.3人制羽毛球在山西省高校推广的可行性研究[J].运动,2017(22):96-97.
  [3] 许斌,高诚,田婷婷,等.羽毛球三对三模式的探索[J].福建体育科技,2013(1):34-36.
其他文献
“十一五”期间,我国省、市、县三位一体、协调运行、监管有力的建筑节能管理机制全面建立,新建建筑节能监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工作成效显著。在城市建筑节能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农村的节能工作至今还未纳入监管体系当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广大的农村,是建筑节能工作的最终环节,也是如今建筑节能工作中监管最薄弱的环节。资料显示,我国现约有7亿人居住在农村,占全国总人口的56%。农
摘 要:以武术为媒介进行汉语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及对比分析对嵩山少林武术职业技术学院外派武术教师进行分析,针对外派教师赴外国人数、年龄、性别、学历以及面试等情况,总结出外派武术教师培养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随着“汉语热、武术热”的到来,世界各国对武术教师的需求数量猛增,但是国内能够提供的合格武术师资严重不足。针对这种情况,为汉推专业的积极发展提供了重要
进一步加强农村能源宣传工作    2011年1月31日,农业部科教司根据中宣部新闻局《关于做好农村新能源宣传报道的通知》(通知【2011】1号)文件精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能源宣传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强调要大力宣传我国农村能源发展的经验、成效以及对节能减排做出的重要贡献,切实加强农村能源宣传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一、深入领会中宣部通知精神,尽快形成宣传声势   我部领导对中宣部下发的通
村庄环境风貌整治工作,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日前,黄山市首个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项目在西溪南镇西溪南村开建。  据悉,该技术由浙江浙大水业有限公司同浙江大学共同研究开发,以传统“a2/o”工艺为基础,根据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特点,吸纳“a2/o”工艺中的关键因素整合开发形成的一种全新工艺,整套工艺的动力来源由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提供,以太阳能为能源,利用太阳能光伏板光电转换技术,为污水处理中的曝气
近几年来,河北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沼气建设工作,下大力解决沼气建设快速发展与沼气物业服务滞后之间的矛盾,立足“以建池农户为本”的发展理念,把“一使用,两满意”作为工作目标,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有偿服务”的原则,从与群众关系最密切的村级站建设入手。完善服务网络,加强硬件建设,强化管理手段,创新运行模式,构建了以鹿泉市为代表的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保证了新建池成功率100%,使
7月12~14日,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和中国沼气学会联合主办,辽宁省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和北京中农科企农业科技研究院共同承办的“2011年第一期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与管理培训班”在辽宁省丹东市举办。中国沼气学会秘书长李景明、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正元、丹东市农业委员会主任谷桂林、辽宁省农村能源办公室副主任王莹、辽宁省农村能源行业协会会长唐春福等有关领导出席了培训班开班典礼。  此次培训班邀请了从
摘要:为了提高生物质能-太阳能互补供热系统的经济效益,该文从经济性角度对系统的主要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生物质能-太阳能互补供热系统设计方案,建立了系统的经济分析模型,并采用线性规划的方法进行优化,并以北京地区-供热面积为200m2的办公楼为例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建立的经济分析模型可用,其中,太阳能集热器的价格、生物质颗粒燃料的价格、蓄热水箱的价格、生物质颗粒燃烧器的价格对系统中各部分参数
摘要:本文通过对沼肥在甘蓝、油菜上的对比试验,采用相同的田间管理方法,不同施肥方式、不同浓  度对作物的影响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相应结论。  沼肥是优质的无公害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为研究沼肥施用技术在太原市蔬菜上的应用,选取了小店区西草寨蔬菜生产基地进行沼渣、沼液在甘蓝、油菜上试验。该基地土壤结构、灌溉条件、农技水平、基础设施较好,常年种植各类时令、反季节蔬菜,具备试验条件。  1
传统油源日渐枯竭,地球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影响愈演愈烈,因应而起的再生能源产业成为可能拯救地球与振兴经济的方法,因此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成为大家注目的焦点。以蓬勃发展的太阳能产业来看,德国研发使用太阳能电池(Photovoltaik-Module)已超过20年,且德国去年的太阳能装置容量达3GW,产电量更由2008年的4.4TWh增加至2009年的6.2TWh,发展迅速。  随着全球太阳能产业的迅速成长,
晋城市城区是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后设立的市辖行政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四周与泽州县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35°25’~35°35’,东经112°44’~112°55’。南北长15.4km,东西宽17.5km。总面积149.6km2,其中耕地面积4.3万亩。现辖1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共有78个社区、67个行政村。全区总人口4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