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些经验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h8686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就我的看法和体会与同仁们一起探讨:
  1.关注学生必备的物理素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必备的物理素质,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事实、概念、原理等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具备物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避免向学生传输说教式的、纯理论性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的是“对生活有用的物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物理”,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获取与生活密切关联的信息,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处理、分析、加工这些信息。
  2.满足不同学生的物理学习需要
  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过程、要求的多元性。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教师掌握全体学生学习物理的思想动态,运用联系生活、启发兴趣、循循善诱的方法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选修课程内容突出物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由于教学对象是对物理学科有兴趣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高且主动性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对他们进行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3.巧妙地练习一题多解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练习一题多解。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并把物理过程图形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画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可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更重要的是,在讲解物理习题时,一定要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对习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最佳解题途径,这点在做作业时同样适用。
  利用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也是打好高中物理基础的一种方法。在上课之前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问题,让学生一边看书一边思考。在物理定律的学习中,应经常采用设问的方法,不直接告诉学生是怎样的,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摆出困难让学生克服,制定目标让学生实现,这样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高中物理探究实验的评估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很多物理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及体会探究过程所用的科学方法。但在探究实验之后教师有必要进行对探究实验的评估教学。尝试分析假设与实验结果间的差异,注意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通过评估改进实验方案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对探究实验的评估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及实验能力要求”、“共同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并列,作为内容标准的三大部分,由此不难看出,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科学探究、物理实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设置了很多探究性实验。但探究性试验不是学生实验做完就标志学生、教师的任务都完成了。在探究性实验后,应在适当时候再安排一节课对该探究实验进行评估,教学的目的是揭示探究实验的原理、条件等。
  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与他们的学习活动息息相关,要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就必须让他们体验相关过程。他们获得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忘却,但从事某种学习活动所获得的体验和感悟却会在今后的各种学习活动中加强和深化。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而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来自于各种冲突矛盾,可能是客观事实与旧认知间的矛盾,可能是实验事实与理论预期间的矛盾。对于出现的矛盾可以引发学生的猜想,并让他们对猜想进行合理性评价,找到矛盾的突破口。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解释矛盾成因,最后强化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能力,让他们体验用实验论证分析所得结论的正确性的过程。让学生从实验中来,回到实验中去,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验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
  5.运用类比法
  运用类比法突破教学难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认识不太熟悉的知识。关键在引导。老师可以举些形象、生动的实例,打一些恰当的比方,帮助学生理解和想象。
  例如在讲电场的概念时,为了研究某点电场的强弱,需要引入一个试探电荷。某一点电场的强弱与试探电荷无关。这一点学生很难接受。这时可以把试探电荷比作侦察兵。不管派谁去,甚至不派人去,当前的敌情已经是客观确定的,与侦察兵无关。这使学生很快明确了电荷是用来侦察电场情况的,电场的强弱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即由场源电荷决定,与试探电荷无关。
  再如,“苹果落地”与月球这个“大苹果”不落地,推至月底检验;电势能与重力势能类比;电流的形成与原地待命的队伍在接到命令后的前进相类比,这样很容易理解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虽然很小,10-5m/s的数量级,可电流形成的速度很大,接近光速。
  6.充分发挥试卷讲评课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表明:考试之后,学生急切地想知道的不是问题的答案及错误的原因,而是他们自己成绩的高低、名次的进退等。这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常常表现为希望得到好的分数,不能落后于同伴,希望经常受到教师的赞扬,等等,即具有强烈的好胜心和荣耀心等积极的心理倾向。因此,试卷讲评课要保持和强化这些心理动机,激励应贯穿于讲评课的始终。激励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表扬较高成绩获得者;二是表扬成绩提高幅度较大的学生;三是表扬做题思路新颖的学生。
  因此,试卷讲评课要科学地分析学生的成绩,要本着多鼓励、少责备的原则,从不同角度,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表扬,不仅表扬成绩一贯优秀的学生,更要热情表扬那些基础较差但有进步的学生,还要想方设法使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受到表扬,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为动力,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朝所期望的目标,更努力、更主动地学习。
其他文献
摘 要: 物理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中职物理教学中,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提高中职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物理基础较差等问题,缺乏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在中职物理教学中,教师只有紧紧抓住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中职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 心理特点 中职物理教学 教学质量  1.引言  中职院校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近年来,政府增加对中
协作式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的策略。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者之间的活动是一种有机关系,一方面学习者需要独立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要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共同完成整体的学习任务。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密不可分,学习者之间应保持融洽的关系,以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
摘 要: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影响深远。本文试从历史教学的角度出发谈谈生活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历史就是生活史,是过去的生活经历。所以从过去的生活出发,联系现在的生活,进行历史教学,可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本文试从创设历史知识的生活情境、寻找现实生活中的历史足迹、探讨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共鸣三个方面讲述历史与生活的关系,并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做法及想法。  关键词: 历史
摘 要: 合作学习一般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组内自主探索和互助学习,最终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开放的学习方式。高中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学生普遍反应相对较难的一门课程,因此将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应用到高中物理的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合作学习 高中物理教学 实践研究  一、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
AZO薄膜作为一种新兴的半导体材料,一经问世便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目前,AZO薄膜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其透明导电方向上,国内外科研人员针对AZO透明导电薄膜的光电性能、晶体结构、镀膜技术及其相关器件的开发应用已进行了深入研究。随着薄膜研究的不断进展,发现由导体的ZnO和绝缘的Al_2O_3复合而成的AZO薄膜材料具有宽范围的电阻可调性,能够满足微通道板导电层的电阻率要求。不同于传统AZO透明
学位
摘 要: 初中阶段,就物理学习而言,对学生是关键时期。教师要上好序言课,重视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与学生加强情感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 多媒体教学 情感交流  初中阶段,就物理学习而言,对学生是关键时期。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自己打开盒子,了解物理最有趣的地方,这对学生初中学习,甚至以后的学习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上好序言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求知、探索、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兴趣是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重要源泉和动力之一,它能激发和引导人的思想和意志,并努力探讨事物的奥秘,促进其智力的开发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求知的欲望,才会积极思维努力探索。但要让学生对历史这门课感兴趣,就必须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和找
土壤中的反硝化过程主要由微生物参与,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一直把土壤中的反硝化作用归结于反硝化细菌的作用,忽视了土壤中其它微生物的作用。而很多文献资料表明,反硝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