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策略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age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更是“催化剂”,使学生乐学、会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音乐课堂中主体性教学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 音乐课堂教学 主体性教学 基本策略 教学模式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其魅力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育灵魂、塑造人格、优化情感,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为此,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研究新课程背景下主体性教学的策略体系就成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课堂是主体性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为此,我们把“主导激活、主体发展”的教学思想作为建模的指导思想,通过对主体性教学中教与学方式的分析,优选学习方式,初步构建音乐课堂的主体性教学模式。其结构框架如下:
  1.设境导致——自我调控:借助语言、动作、形象或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
  2.技趣一体——自主体验:教师通过设计游戏、巧用媒体、创设情景、指导创编、加入器乐、即兴表演、注重综合、积极评价等形式,融基本技能于听、唱、玩、动、奏、创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有兴趣支持的体验中获得知识与能力。
  3.分层导学——自行提高: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环环递进的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实施分层评价,降低难度,使各层次的学生普遍得到提高。
  4.启发诱导——自我感悟: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应对音乐进行描述,并结合音响进行正确诱导、启发,使他们在有情感投入和兴趣支持的学习过程中寻找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的最佳结合点,体验音乐情感,感悟知识真谛。
  5.审美创造——自求创新: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对知识适度延伸,并依据学生的心理结构、生理发展的规律来确定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应用先前学习经验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在知识的应用、拓宽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实现创造美。
  二、主体性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1.转变教学观念,唤醒主体意识。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满足于标准化、模式化,教师死扣教材,学生机械模仿,阻碍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扩大。事实证明,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参与自身发展的自觉性就愈高。因此,必须唤醒主体意识,使学生从接受灌输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参与实践、参与音乐体验、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2.培养学习兴趣,增强主体动力。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一是环节的设计体现一个“趣”字,力求营造一种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以达到情境交融的教学境界;二是语言的运用突出一个“情”字,借助语言创设情境,充分启动学生的激情;三是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学习经验相结合,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学习经验来学习新知识;四是课堂评价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通过评价激起学生的参与,让他们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分享合作的和谐,获得进取力量。
  3.强化人际互动,调动主体参与。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相互影响的过程,良性互动关系不仅能增进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与情感交流,更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重视强化师生间的互动。一是让师生在优化的情境中互动,营造民主和谐的交互氛围,形成交流合作的良好气氛;二是让师生彼此位置互换、角色互变,教师更多地扮演“合作伙伴”、“设计师”的角色,使每个学生发挥最大的学习潜力;三是创设多种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形式和通道,让学生在多种体验形式中互进;四是合理运用激励性评价手段,淡化学生间的横向比较,注重学生的纵向发展,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4.优化课堂结构,发展主体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出来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处处蕴含着审美要素,教师要从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合作互学式、分层自学式、自主探究式、兴趣诱发式等学习方式来组织教学,精心安排教学流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力求环节设计新颖别致,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教学过程编排有序,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引导学生完成从产生兴趣、勇于实践到敢于创造的转变,从而实现教学过程和心灵感悟的统一,促进主体能力的发展。
  5.拓展教学内容,推动主体发展。教材是组织音乐教学的基础,正确把握和深入挖掘教材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新课改后,教材留给教师和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为此,教师一是要把握教材,研读新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明确学段目标,了解各学段的内容标准;二是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调整教材、挖掘教材,并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通过实施主体性教学,拓宽了教学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高涨与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师生互动日渐活跃,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明显增强,思维空间得到拓展,审美创造能力逐渐增强,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主编.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柳斌总主编.学校教育科研全书(下).人民日报出版社.
  [3][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4]戴定澄主编.音乐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音乐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