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中的常见弊端和矫正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dwer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下高考对于高三课堂复习的要求已悄然发生变化,论从史出、史料判读、新材料新情境创设、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不仅成为新授课的基准,而且渗透到复习课中。可是,大多数教师在面对繁多的知识、紧张的高考复习时,往往选择“以讲代教”的方式应对。通过“焊接”方式,学生获取知识,强化对知识的记忆。
  这种课堂复习的“全讲解”方式,片面强调教师对历史知识简单的重复,以讲解历史知识为主,以梳理历史线索为要点,完全忽视知识的归纳、重难点的突破,只是按照课文知识点的顺序,事无巨细,按部就班,忽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不利于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可见,这种复习方式不仅无情地取代了学生对新材料、新情境的体悟,而且抹杀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机会,更挫伤了学生学习历史、备战高考的积极性。其弊端如下:
  一、复习内容上流于重复,只将相关知识进行简单整合或概括,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例如历史必修一的专题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复习中,某些教师只是逐个复习课本知识,并未概括中国的现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表现和对应的历史事件,复习必修一,并未以通史的形式概括必修二、三的相关内容,学生知识支离破碎。如在2013年全国高考历史卷中第29题:现代化是晚晴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戊戌变法——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辛亥革命
  如果不进行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概括,学生就很难选出答案,对于现代化的内涵也不能理解,现代化首先是经济上的工业化,开启近代工业化的是洋务运动,政治民主化主要有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最后在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近代化方面主要的事件是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本题选项只有辛亥革命符合。可见,高考试题强调学生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对于相关知识掌握必须系统化,可是大多学生选错了。
  二、复习教学中,过于重视教师讲解而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课程教学方式单一,除了课本复习资料外,再无基本史料的补充,只凭教师凌乱复杂的板书就完成一堂课的高考复习,课堂缺乏师生间的互动,教师一味灌输,很难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导致教学两张皮的现象频繁出现。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师必须在学生已有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重点内容,探析构建知识间内在联系,通过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高考强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这就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运用知识的思维运行机制和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要实现这一目标,第一步必须概括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认清历史阶段的本质特征,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明晰,这就为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奠定了基础。所以,在复习中教师必须超越教科书的表述,不拘泥于教科书,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满堂灌”,复习的史实要紧扣高考考试范围,而不是无的放矢,以此提高高考复习效率。
  2.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再次进行自主探究的机会。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增强学生的证据意识和史料意识,运用史料论证、说明、补充历史史实和结论,并通过史料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解决新问题,其实质是运用知识在新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具体要做到,找准的重点复习材料要典型、多样,紧扣本课知识,但需超越课本;问题设计要有层次,帮助学生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严密的知识结构、有选择的史料论证等方式理解史实。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减少讲述,提供充足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3.讲练结合。目前不少教师图省事,以解题为目的,教学流于对答案,缺乏综合、归纳和提炼。对训练中发现的问题不做剖析和思路的分析,讲题效果不佳。所以,教师应该做好试题训练,首先是有针对性地选择既能巩固基础知识的,又是高考中的典型试题,题量不必多,难度适中,起到巩固高考复习、突破难点、训练学生新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即可。对试卷的讲评,应建立在归纳、综合、提炼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应通过批改试卷,找到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距,指导学生找到知识的漏洞,尽快补救。此外,我们在专题复习阶段一定要处理好专题资料与课本的关系,做到专题资料从课本中来,让学生在复习时根据资料能回归到教材中。
  总之,克服高考复习中的各种弊端,需要从高考复习的最小环节做起,需要改变高考复习中单纯讲授模式,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在严密系统的知识中探究历史学的奥妙,在经典试题的引导下回归教材,真正实现高考复习的高效。
其他文献
总结了间隙和置换元素对铝低温塑性的影响。少量的间隙元素氧使钼的塑脆转变温度(DBTT)有很大的提高,氮的影响次之,碳的影响较为复杂,一般认为:少量碳会降低钼的DBTT,当碳含量提高时
采用ADAMS软件,对带间隙空间铰接机构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 带间隙伸展机构在伸展过程中发生着频繁的撞,碰撞力激发了系统的高频振动,不令影响到航天器的姿态运
根据MARKOV点过程理论提出间歇结晶过程模拟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在丁二酸的间歇结晶中吻合很好。根据该模型可以预测数学上的预测值及其差异性。
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明确要求[1],它对实现课程目标无疑是有利的。问题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发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深学生
摘 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学重点逐渐从教师的经验教学向外围拓展,教学更注重以下几点:学生的生活想法、学习动机、学习研究和独立思考能力,促进情感体验。兴趣是学习科学的关键,作者针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 小学科学 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  1.灵活运用控制材料  不管是在传统教学中,还是在当今新课程改革教学中,材料一直是教育的精神
摘 要: 海明威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闻名于世。本文通过分析其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探讨了海明威的“冰山”创作理论、象征手法的运用、零度结尾等创作手法。  关键词: 海明威 《白象似的群山》 创作手法  一、引言  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1954年凭借其作品《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概括海明威的艺术风格:洗练、含蓄。英国小说家赫·
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最主要的还是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这是一种由于长期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心理状态。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群体渐渐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内涵  所谓教师职业倦怠是个体超负荷工作,忽视自身需要所引起的疲惫状态,情绪衰竭,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产生职业倦怠的个体对于服务对象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变流、间歇式进水工况,连续排出上清液的浮动取水装置的设计原理、特点、结构及应用。
对以常微分方程描述的间歇发酵过程在约束范围内参数最优化问题,归为控制参数序列最优化问题,采用庞特里雅金最小值原理结合有约束的梯度法求解取得满意结果。在锌酵母间歇发酵
该文简要介绍了间歇生产过程及其特点,结合间歇生产过程对控制的要求,提出了相应的自动控制方案。同时通过介绍JX-300 DCS在该领域的应用,阐述了间歇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