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护理学基础的实验课教学,提高护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在教学中贯彻“创造教育”,运用激励和“发现式”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提高护生动手能力。
【关键词】护理学;实验课教学;能力;素质
【中图号】G642【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3-0134-01
护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学科,护生除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应掌握过硬的操作技能。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对护理人员素质要求逐渐提高,如何培养面向21世纪能适应护理发展需要的人才,是护理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主要是一些护理技术操作,它是护理专业中最基础、最基本的内容,是护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运作于临床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学得好坏直接决定护理质量的高低,所以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是护理学中的重中之重。我们在教学中遵循“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并重”的现代教育理念,在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将护生的多种能力培养与实验课教学有机结合,在强化理论知识同实践的联系运用中,使学生的整体
素质得到提高。
1建立模拟病房,创制医院氛围
三年制经高考统招的专科生。教学内容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崔焱主编的专科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教学课本。
建立模拟病房,为学生制造一个病房的环境、医院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每个模拟病房门口墙上挂上相关的一些规章制度。在每学期开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前,反复对学生强调:上课时要衣帽整齐,戴上口罩,发不过肩,不能穿硬底鞋、高跟鞋,保护室内清洁、整齐、安静,爱护所用医疗器械及模型。每次上实验课前老师提前30分钟到位,重新审视环境的每个角落,看其是否符合要求,以免给学生造成错觉,所有检查完成后,老师提前10分钟着装整齐,以高雅、端庄、严肃的仪表迎接学生的到来,并要求学生此刻起就要以一个护士的身份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仪表、行为举止以及与病人交谈的语言艺术等,并在操作前对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和解释。
2改革示教方法,增强创新意识
在过去的实验课教学中,对操作手法规定极其严格,整个操作,必须模仿老师的示教手法,强化了学生学习的被动角色,易使其产生依赖心理,从而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造成护生课前不预习,操作中只动手不动脑,大部分护生对该实验的操作只知其程序而不知原理,缺乏灵活性及创造性。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遵照“创造教育”思想,变传统教育为创造性教育法。学习是可以由学生依靠自己的探索而逐渐取得智力上的进步的,它是一个主动发现过程,教师应用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方法,使使学生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护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首先强调护生在操作中必须遵守操作规则,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护生可以自己灵活操作,没有必要一定按老师每个动作去完成,要自己动脑子思考,认真分析钻研技术操作原理,增加
对该操作的理解,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又能使学生养成创造思维的习惯。
3实体角色扮演,提高练习热情
角色扮演与模型相结合的练习法:过去实验课每项操作都是在模型身上进行,护生缺乏真实感,更无法与病人进行交流沟通。在临床见习过程中,我们发现护生在实施操作时与病人的沟通十分机械呆板,不知道如何应用学过的沟通技巧与病人进行沟通。为此,我们在每项实验练习时,把护生分成十个护理小组,每组选一名小组长负责组操作,每项操作,护生在小组内任意组合成护患关系,每做一次操作时,护士先评估病人的情况,然后按程序进行,操作完成后,充当病人的同学评价护士技术,谈自己的感受,并且每项操作尽可能地在真人身上进行,让每个护生身临其境,找到第一感觉,亲自体会病人的不适和痛苦,认识到“患者”需要因人而异,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及技巧,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增强对病人的同情心和工作责任心。同时练习时的气氛也比较活跃,提高了护生练习的热情,操作中的缺点也能得到及时的反馈。
4强化课外操练,提高综合素质
开放实验室:护理学基础是一门技术性课程,一定要多练多实践,才能达到动作熟练利索,应用自如的目的。护理学基础的学时有限,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相对少,很多护理操作学生只能掌握步骤,无法熟练掌握,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了使护生尽可能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我们利用课余、双休日、节假日时间,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
4.1实习前强化练习护理学基础课设在一年级,而毕业实习在三年级,如果让学生直接进行毕业实习,这时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已感陌生,对各项操作技能缺乏信心,会导致临床带教老师和患者的不满,师生关系和护患关系不好沟通,影响实习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毕业实习前进行5~7天的各项操作强化训练,使学生对护理技能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受到各实习医院的一致好评。
4.2语言激励法在实验课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听课时非常认真,平时练习刻苦,但在操作考试时,由于心理紧张,操作中遇到突发事件不知所措,造成丢分,影响考试成绩。对这部分学生,利用有声及无声语言等技巧,增强他们的信心,激励其进行操作技能练习,如多关心、多指导,及时肯定她们的成绩,在同学面前多表扬她们,培养其兴趣,使其消除紧张心理,树立信心,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对临时出现问题的应变能力。
【关键词】护理学;实验课教学;能力;素质
【中图号】G642【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3-0134-01
护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学科,护生除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应掌握过硬的操作技能。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对护理人员素质要求逐渐提高,如何培养面向21世纪能适应护理发展需要的人才,是护理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主要是一些护理技术操作,它是护理专业中最基础、最基本的内容,是护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运作于临床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学得好坏直接决定护理质量的高低,所以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是护理学中的重中之重。我们在教学中遵循“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并重”的现代教育理念,在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将护生的多种能力培养与实验课教学有机结合,在强化理论知识同实践的联系运用中,使学生的整体
素质得到提高。
1建立模拟病房,创制医院氛围
三年制经高考统招的专科生。教学内容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崔焱主编的专科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教学课本。
建立模拟病房,为学生制造一个病房的环境、医院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每个模拟病房门口墙上挂上相关的一些规章制度。在每学期开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前,反复对学生强调:上课时要衣帽整齐,戴上口罩,发不过肩,不能穿硬底鞋、高跟鞋,保护室内清洁、整齐、安静,爱护所用医疗器械及模型。每次上实验课前老师提前30分钟到位,重新审视环境的每个角落,看其是否符合要求,以免给学生造成错觉,所有检查完成后,老师提前10分钟着装整齐,以高雅、端庄、严肃的仪表迎接学生的到来,并要求学生此刻起就要以一个护士的身份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仪表、行为举止以及与病人交谈的语言艺术等,并在操作前对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和解释。
2改革示教方法,增强创新意识
在过去的实验课教学中,对操作手法规定极其严格,整个操作,必须模仿老师的示教手法,强化了学生学习的被动角色,易使其产生依赖心理,从而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造成护生课前不预习,操作中只动手不动脑,大部分护生对该实验的操作只知其程序而不知原理,缺乏灵活性及创造性。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遵照“创造教育”思想,变传统教育为创造性教育法。学习是可以由学生依靠自己的探索而逐渐取得智力上的进步的,它是一个主动发现过程,教师应用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方法,使使学生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护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首先强调护生在操作中必须遵守操作规则,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护生可以自己灵活操作,没有必要一定按老师每个动作去完成,要自己动脑子思考,认真分析钻研技术操作原理,增加
对该操作的理解,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又能使学生养成创造思维的习惯。
3实体角色扮演,提高练习热情
角色扮演与模型相结合的练习法:过去实验课每项操作都是在模型身上进行,护生缺乏真实感,更无法与病人进行交流沟通。在临床见习过程中,我们发现护生在实施操作时与病人的沟通十分机械呆板,不知道如何应用学过的沟通技巧与病人进行沟通。为此,我们在每项实验练习时,把护生分成十个护理小组,每组选一名小组长负责组操作,每项操作,护生在小组内任意组合成护患关系,每做一次操作时,护士先评估病人的情况,然后按程序进行,操作完成后,充当病人的同学评价护士技术,谈自己的感受,并且每项操作尽可能地在真人身上进行,让每个护生身临其境,找到第一感觉,亲自体会病人的不适和痛苦,认识到“患者”需要因人而异,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及技巧,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增强对病人的同情心和工作责任心。同时练习时的气氛也比较活跃,提高了护生练习的热情,操作中的缺点也能得到及时的反馈。
4强化课外操练,提高综合素质
开放实验室:护理学基础是一门技术性课程,一定要多练多实践,才能达到动作熟练利索,应用自如的目的。护理学基础的学时有限,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相对少,很多护理操作学生只能掌握步骤,无法熟练掌握,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了使护生尽可能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我们利用课余、双休日、节假日时间,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
4.1实习前强化练习护理学基础课设在一年级,而毕业实习在三年级,如果让学生直接进行毕业实习,这时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已感陌生,对各项操作技能缺乏信心,会导致临床带教老师和患者的不满,师生关系和护患关系不好沟通,影响实习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毕业实习前进行5~7天的各项操作强化训练,使学生对护理技能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受到各实习医院的一致好评。
4.2语言激励法在实验课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听课时非常认真,平时练习刻苦,但在操作考试时,由于心理紧张,操作中遇到突发事件不知所措,造成丢分,影响考试成绩。对这部分学生,利用有声及无声语言等技巧,增强他们的信心,激励其进行操作技能练习,如多关心、多指导,及时肯定她们的成绩,在同学面前多表扬她们,培养其兴趣,使其消除紧张心理,树立信心,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对临时出现问题的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