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治通鉴》英译活动肇始于20世纪30、40年代,迄今为止,相关英译节译本已近10种。其中,以美国华裔学者方志彤和澳大利亚史学家张磊夫译本的学术影响力及接受度最甚。方志彤以原始资料研究“Quellenforschung”为目的,附注详考原作文献来源;张磊夫以启牖读者为目的,傍释详解原作历史事件之本因。鉴于两位译者在身份上具有显著特质,进而诉诸译者身份视阈,探讨译者个人身份对翻译过程的影响,为微观文字层面的翻译现象,寻求中观译者因素层面的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