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技工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很大,尤其是焊工专业。因为焊工本身属于一个特殊工种,日常工作伴随着高温、弧光辐射、火星飞溅等。因此在生产实习时,学生很难积极主动地多操作多练习,长此以往,就会直接影响到训练的效果。作为一名实习指导老师,设法让学生对焊工产生兴趣,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是搞好技能教学的前提条件,为此,笔者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提高学生对焊接专业的兴趣
学生对焊接专业不感兴趣,在生产实习过程中怕苦怕累,不愿动手,最大的原因是他们不够了解所学专业的意义和前景。所以教师在学生实习之前,应当上好绪言课,令学生了解实习专业的意义和作用。例如教师在讲授焊接的应用时,突出焊接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觉得本专业贴近生活、学有所用;教师可在上课时多举例,把往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成功的例子列出来,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前景,从而消除学生对本专业的抵触情绪,对专业的前景多一点向往和热爱。
二、改变教法
1.理论的作用是为了指导实践
在技能教学中,通常都是先讲授理论课,后进行实操练习,但由于技工学校学生底子薄,所学专业的技能知识较深,原理抽象,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难以融会贯通,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为此,我们打破常规教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即在授课之前,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实习专业的产品工件,然后简单操作示范一次,让学生知道将要学的专业技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例如学生在实习点焊时,教师会先把带有焊缝连接的工件让学生认识,然后讲解焊接的原理,让学生认识焊接的操作,这样,到讲授弧光,飞溅等原理时,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明白。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也尽量把课题里提及的实习工具和材料等实物都准备好,在授课的过程中向学生一一介绍,让学生一目了然,以防生动的课堂变成空洞的“纸上谈兵”,让学生听起来“一头雾水”。
2.课堂上必要的操作示范
在此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在讲授实习平对接焊的时候,可让学生先操作,因为学生在此之前已有了一些焊和平敷焊的基础。让学生先操作,虽然能完成,但操作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不正确的做法,而这些错误的做法很有可能是所有同学在练习中都会出现的,所以教师首先表扬学生正确的一面,再根据错误的动作和工件的质量加以分析后再作正规的示范,这样的教学,既容易理解掌握,学生在练习的时候也不易重犯,且印象深刻,使实习质量“事半功倍”。
三、激发学生实习的动力
1.多巡回指导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指导教师如果不及时给予解决,学生很容易在困难面前产生退却心理,从而慢慢地放弃自主学习。所以我们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要手把手的指导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快的掌握所学的技能,增强自信心,增加学习的动力。
2.认真总结
每天放学前都要认真的进行总结,对学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
3.按时布置作业,认真评分
把质量好的工件摆放出来,让全班同学参观、学习。因为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学生,好胜心强,渴望成功,都有一种希望得到别人肯定和不服输的心理,所以这样就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形成一股良性的“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
学生往往对简单重复的操作不感兴趣,我们便由浅入深,从低要求到高标准。例如在第二次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训练的过程中,首先进行平对接的练习,很多参加比赛的同学很快就焊得又平又直,于是他们自认为掌握了焊接的全部技能,没什么可学的了,身为考官的笔者就向这些学生讲解焊接有外观质量和内部质量之分,以及外观质量和内部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在焊接操作的过程中就能判别焊纹形状和保证内部质量等问题,这时,学生才知道自己所谓掌握的只不过是“表面的皮毛”而已,离高标准还有很长的距离。笔者接着教学生为避免焊缝内部缺陷,保证探伤质量,应该如何的分清焊水焊渣,如何的判别焊接熔池形状等,从中进一步深入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兴致勃勃,学习气氛非常的活跃。最后有两位同学在经过多次的选拔后代表广东省参加了全国赛。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满足好奇心的同时,自己的实力又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学习兴趣就会加深,学习动力也会加大,越学就越想学,越想学成绩也就越来越好。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单位:广东肇庆市高级技工学校)
一、提高学生对焊接专业的兴趣
学生对焊接专业不感兴趣,在生产实习过程中怕苦怕累,不愿动手,最大的原因是他们不够了解所学专业的意义和前景。所以教师在学生实习之前,应当上好绪言课,令学生了解实习专业的意义和作用。例如教师在讲授焊接的应用时,突出焊接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觉得本专业贴近生活、学有所用;教师可在上课时多举例,把往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成功的例子列出来,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前景,从而消除学生对本专业的抵触情绪,对专业的前景多一点向往和热爱。
二、改变教法
1.理论的作用是为了指导实践
在技能教学中,通常都是先讲授理论课,后进行实操练习,但由于技工学校学生底子薄,所学专业的技能知识较深,原理抽象,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难以融会贯通,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为此,我们打破常规教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即在授课之前,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实习专业的产品工件,然后简单操作示范一次,让学生知道将要学的专业技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例如学生在实习点焊时,教师会先把带有焊缝连接的工件让学生认识,然后讲解焊接的原理,让学生认识焊接的操作,这样,到讲授弧光,飞溅等原理时,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明白。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也尽量把课题里提及的实习工具和材料等实物都准备好,在授课的过程中向学生一一介绍,让学生一目了然,以防生动的课堂变成空洞的“纸上谈兵”,让学生听起来“一头雾水”。
2.课堂上必要的操作示范
在此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在讲授实习平对接焊的时候,可让学生先操作,因为学生在此之前已有了一些焊和平敷焊的基础。让学生先操作,虽然能完成,但操作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不正确的做法,而这些错误的做法很有可能是所有同学在练习中都会出现的,所以教师首先表扬学生正确的一面,再根据错误的动作和工件的质量加以分析后再作正规的示范,这样的教学,既容易理解掌握,学生在练习的时候也不易重犯,且印象深刻,使实习质量“事半功倍”。
三、激发学生实习的动力
1.多巡回指导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指导教师如果不及时给予解决,学生很容易在困难面前产生退却心理,从而慢慢地放弃自主学习。所以我们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要手把手的指导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快的掌握所学的技能,增强自信心,增加学习的动力。
2.认真总结
每天放学前都要认真的进行总结,对学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
3.按时布置作业,认真评分
把质量好的工件摆放出来,让全班同学参观、学习。因为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学生,好胜心强,渴望成功,都有一种希望得到别人肯定和不服输的心理,所以这样就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形成一股良性的“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
学生往往对简单重复的操作不感兴趣,我们便由浅入深,从低要求到高标准。例如在第二次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训练的过程中,首先进行平对接的练习,很多参加比赛的同学很快就焊得又平又直,于是他们自认为掌握了焊接的全部技能,没什么可学的了,身为考官的笔者就向这些学生讲解焊接有外观质量和内部质量之分,以及外观质量和内部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在焊接操作的过程中就能判别焊纹形状和保证内部质量等问题,这时,学生才知道自己所谓掌握的只不过是“表面的皮毛”而已,离高标准还有很长的距离。笔者接着教学生为避免焊缝内部缺陷,保证探伤质量,应该如何的分清焊水焊渣,如何的判别焊接熔池形状等,从中进一步深入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兴致勃勃,学习气氛非常的活跃。最后有两位同学在经过多次的选拔后代表广东省参加了全国赛。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满足好奇心的同时,自己的实力又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学习兴趣就会加深,学习动力也会加大,越学就越想学,越想学成绩也就越来越好。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单位:广东肇庆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