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 叶永烈(上海市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本刊编委)
如今去香港,非常方便。手持五年有效的“往来港澳通行证”,说去就去。
香港“寸土如金”,比之别处,港人更懂得如何充分利用空间。铜锣湾珀丽酒店的标准房大约只有中国内地标准房的一半那么大。虽说房间里有两张单人床,却只有一把椅子,倘若再放一把椅子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我注意到,窗台被利用起来了,嵌进一张可以坐两人的无脚沙发,这样来了客人勉强可以有坐的地方。香港朋友告诉我,他家也是把窗台改装成沙发。他在香港奋斗了40年,从租房到买了40平方米的房子,然后又继续努力,如今算是拥有80平方米的分期付款的两房一厅,已经很不错了。难怪香港的楼房那么高,40多层的公寓楼比比皆是。也难怪,香港人会客,大都在茶楼饭馆,或者公园海滨,因为家中实在太逼仄局促了。
香港人的求知热情令人意外。珀丽酒店一侧是香港中央图书馆,每天总是看到读者络绎不绝地朝这里走来。我曾经到这家图书馆各阅览室看了一下,都坐得满满的,其中以年轻人居多。都说香港的商业气氛浓厚,但没想到港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依然保留着看书的习惯。
香港是一个非常讲究效率的城市。研讨会限定每位嘉宾的发言不得超过20分钟。到了第15分钟,坐在第一排的小姐就举起“5分钟”的牌子提示;到了第18分钟,举起了“两分钟”的牌子提示;到了20分钟,铃声响起,演讲者必须结束发言。香港的“会风”很好,无人迟到,也无人早退,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演讲。除了有事请假者之外,没有人无故缺席。香港人没有午睡的习惯。
往日,港币比人民币“吃香”,长期以来汇率为“三条杠”,即“111”,也就是111元人民币兑换100元港币。这一回,我见到街头的“人民币找换店”面前,挂着“人民币兑换港币1:1”的牌子,清楚地表明人民币明显升值了。另外,街头的“ATM”机标明,凭中国内地的“银联卡”,可以直接提取人民币或者港币,这给内地游客购物提供了很大方便。
香港对于政府机关的开支控制甚严。由于连日开会,香港主办方觉得不好意思,在最后一天安排与会者“香港一日游”。那天碧空如洗,香港显得格外美丽。“一日游”结束后,我即将离港,才从同行的朋友那里得知,一位喜欢写诗的香港文友自掏腰包为来自中国内地的文友们不声不响“埋单”。原来,像“香港一日游”之类的费用是不允许由香港艺术发展局这样的政府部门支出的。我不由记起,这次研讨会,香港艺术发展局给所有出席者提供的旅费,从不支付现金,而是开支票。据说,这也是香港政府的规定,以便从制度上不给贪腐以可乘之机。
香港人敬业、高效率、讲究诚信、善于管理的风格,让我这个上海人也不得不从心底里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