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山林:建筑学践行与观察

来源 :世界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LANJI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本看似散文体、随笔式的建筑自传,记录了褚冬竹先生迄今的求学、教学、研究和创作历程,实则是一本将思想火花转化为系统思考的文集.在咫尺山林》书籍靳口的文字上,作者将自己定义为“教师、学者、建筑师”,想必对于众多建筑院校的教师来说可谓“心有戚戚焉”!文集也是围绕着建筑学的教学、科研和设计实践3条线索展开.3条线索看似平行,实则隐性交汇.书中不仅呈现出作者如何将自己的认识、科研和设计实践构建起跟教学的关联,引领学生“开始设计”“赋能空间……观达天下”,而且这种精神不会因职业身份的改变而改变,相信现主要作为建筑师的作者亦是如此.
其他文献
自然构成了程泰宁建筑创作理论与实践中的一条重要线索.在他的建筑创作思想与实践中,自然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同时也映射了对宇宙万物的理解,根檀于中国文化中的审美意趣,以及从自然的法度出发的建筑创作思想.
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深度学习开始在很多领域诸如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推荐系统大放异彩。然而,在很多数据稀疏的场景下,训练样本的短缺导致深度学习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解决数据稀疏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引入更多的信息和关联来增强信息的传递和共享,而这正是网络表示学习技术的优势所在,通过构建同构或异构网络并使用低维向量表示节点,网络表示学习可以在高效处理大规模网络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原网络中的节
在过去的两年里,俄罗斯联邦馆探索了文化机构在全球危机时期的公共作用与社会意义,并希望在更坚实和包容的基础上重建自己.rn为了重塑其建筑结构和体制结构,俄罗斯馆找到了一处理想的试验场,在不同维度之上的——实体的、数字的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一切维度——无定形、模糊空间中尝试更富同理心与意义的联盟及亲属形式.正是在这种局面下,“敞开”项目为第17届建筑双年展策展人哈希姆·萨基斯提出的问题找到了初步答案: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rn俄罗斯馆探讨了我们如何通过重叠的视角反思文化机构:其自身实体建筑的改造、我们每天接触的数
在建筑和规划领域中与中国公共空间相关的英文文献近年大幅增长,但与之相关的中文文献在热点上呈现不同;本文选取2010年之后10年间中英文核心文献并运用文献计量与可视化方法,以关键词聚类图谱为基础,对其研究热点、关键文献、历史演进进行分析,再通过对比窥探在国际和本土视角下构建中国公共空间相关话语的复杂痕迹和异同.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和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fifth generation of mobile technology,5G)的发展,高清视频直播、增强现实(augment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智能硬件设备等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网络应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对现有的光通信网络提出了更高速率、更大带宽、更低延时的要求。不论是已有
“城市实践的实例”是关于如何转移建筑学的视角:从建筑对象到建筑实践,从事物或最终结果到合格的过程——把建筑看作一系列具有社会立场的行动.rn通过“城市实践的实例”,raumlabor展示了两个环境,它们目前正在现场谈判的过程中,raumlabor在一个由各种合作者组成的网络中担任着发起人、谈判者、空间创造者、调解者和照看者的角色.rn“漂浮大学”和“统计局大楼”都位于柏林,相邻地区都很特别:“漂浮大学”毗邻前坦佩尔霍夫机场,“统计局大楼”在亚历山大广场附近.它们有非常不同的特点和外观,但都以同一种哲学为基
期刊
“丛林”作为一处精致且美轮美奂的聚会空间,为包容、开放式建筑提供了美好愿景.一片高耸起伏、明光烁亮的遮篷悬浮在水池状的中央屏幕上方,那蕾丝状的云朵内嵌着装满液体的玻璃器皿.投影里正放映着由伦敦的沃伦·杜·普雷和尼克·桑顿·琼斯制作的电影《丛林摇篮》.图腾般的篓状柱子林立于投影池周围,其内嵌的定制扬声器录有4DSOUND工作室的音乐作品(由阿姆斯特丹的萨尔瓦多·布雷德创作).
期刊
二战后,现代主义建筑因其功能的实用,建造的高效,迅速满足战后大量建设的需要,但也逐渐出现了单调统一的国际主义建筑的千篇一律、缺乏创新等问题,在欧美各国开始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探索,后现代主义的实践出现,特别是美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展示了对国际式的反思.苏联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建筑因其特殊的政治体制、历史环境、文化脉络,其起源与发展也带有独特的地域特点,大量带有探索性与冲击力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建筑引人瞩目.基于建成建筑形成的多样性与地域性特征,详细分析研究苏俄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与发展,并与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进行
本文提出对全球化同质化的思考,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延续城市文脉、塑造城市整体环境形象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对地域与历史文脉延续下的公园绿地再认识,分别从认识论角度厘清公园绿地、历史文脉等关键概念;然后从方法论角度,引入景观的原型设计方法,对历史原型的引入与转译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梳理在历史文脉延续下的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原则;并以规划设计方法为核心,引入景观叙事的设计方法,通过“叙事”的视角去解读景观,旨在回答如何认知与描述、挖掘与提炼、转译与表达景观文脉的问题,探讨其如何在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中,体现和而不同
文章旨在探讨艺术领域中作为解读图像意义的图像学方法如何运用到近代住宅的室内装饰分析中,以及有何价值.文章首先解读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方法,并在巫鸿、赖德霖对图像学方法扩充的基础上,经过分析认为图像学在近代住宅室内要素中的适用范围为装饰性元素,进而以上海荣宗敬住宅为例,探讨室内装饰“个性-社会”意义的阐释策略以及装饰图案的空间性解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