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生数学综合能力方法探索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na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第八次课程改革要求教育回归原点,坚持以人为本;要重视学生知、情、意、行等单位教学目标的培养。顺应时代的产物当然是“高效课堂”。效率如何提高?来自山东出名的“杜郎口教学模式”进入了大家的视野。接着河南省作为教改实验区,提出了主体多元的“双向五环”高校教学模式。“双向五环”是在横向和纵向所形成教学的网络的完美结合中,把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展示得淋漓尽致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架构,实现师生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寻找一些方法能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从内到外地感受数学,体现数学的魅力,让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方法与实施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希望课堂效果更好,实际上让学生自己组织课堂,开展探索也是一种方法。笔者在教学时,大胆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开展,效果明显,达到训练学生能力的目的。采取的方法是利用课堂上的前10分钟让学生组织开展练习,一名学生负责出题,其余学生来作答的方式。学生们通过动笔,探索,讨论等环节促进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而对于负责出题的学生则是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具体的操作如下:
  (一)课前题目准备
  一开始是以小组的形式轮流开展的,但发现每次都是由小组长来负责,而其他同学并没有得到锻炼的机会。后来就取消了小组形式,而改为了以学号顺序的形式。轮到的同学,在上课的前两天要把题目选好,并且抄到纸上,给教师过目。首先,教师对同学们提出的要求是题目难度中等,不能出现怪题,偏题,而且题目的知识点最好是我们这段时间学习的内容。其次,以解答题的形式相对较好,同学们能在10分钟内可以完成为宜。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大家在选题上有了指引,基本上能达到要求。
  (二)课堂风采展示
  题目的准备是在课前完成的。到了真正展示的时候,负责出题的同学就会把抄在纸上的题目通过实物投影给全班同学做。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大概留给同学们3-5分钟大家思考和动笔,会做的同学用笔写下来,教师巡堂进行批改。如果遇到难度较大的题目,允许同学们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继续巡查同学们的情况,适当给予提示。当时间差不多的时候,那个同学就利用黑板,投影等在上面讲解思路,直到下面大部分的同学能理解。当上面的同学在讲解的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帮忙的时候,教师及时地提示和引导。每当小老师讲完的时候,下面同学自然会鼓掌肯定这位同学的表达和分析。
  (三)教师点评延伸
  学生的讲解有时候让教师比较满意,但由于学生能力的参差不齐,教师在学生展示完之后可以适当地给出指导。尤其是当同学们思维发生碰撞的时候,教师肯定也要参与谈论的。同时教师会对小老师幕前幕后的工作进行专业的点评,首先给予肯定,同时指出不足之处和希望下次能进步的地方。但教師更多的应该是对本题的理解和方法的总结,可以说是这类题的延伸和提升。把某些题进行适当的改编和增加提问来达到升华题目和知识的目的,往往这些都是解题的关键和技巧。同时让同学们记录下来,课后进行整理和归类。所以每日一题的这种训练大家熟悉后,大家基本上都知道如何操作,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三、成效与反思
  让学生课前准备一道题,看起来好像教师在偷懒的行为。实际上,笔者认为是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个人觉得把学生的思维展示出来与老师的想法进行交流会比纯粹的老师教学生听更有效。私底下,笔者问过同学们这种模式是否喜欢和接受,大家感觉很好,有很大的收获。实际上,教师并没有离开教的模式,只是把这种教学生的方式放在了课前和课后,而给了学生在讲台上教。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和解题时是学生的一种自我提升的过程,也同时在培养自我的数学素养。通过教师本身传染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让渲染学生。所以说,这种模式和方法既对老师是一种促进,又对学生是一种锻炼。但同时,笔者也在思考,除了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有其它更好的吗?如果学生的总体水平偏低,按照同样的方法开展是否合适?又会不会影响教学的进度?也许更多的实验能证明这一点。
  责任编辑 徐国坚
其他文献
华国栋先生在《差异教学论》中把差异教学明确界定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 而 “走班制”分层教学是差异教学的衍生形式,它“是面对差异的教育,是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是因材施教的教育,它既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又满足了学生的选择,让每个学生享受到适合的教育,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了保障”。我校在七八年级开展数学、
随着高教改革的深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背景及其所依托的组织基础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后勤社会化后学生社区的出现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一趋势,在大学生
一、中学体育教师存在的能力问题  (一)缺乏科研能力  目前中学体育教师普遍缺乏对科研的正确认识,中学体育教师发表的论文数量较少,科研能力有所局限,虽然有部分教师发表论文,但是核心期刊、特色期刊的发表数量较少。  (二)缺乏创新能力  目前中学体育教师缺乏创新型教学理念形成的能力,缺乏进行教学改革的勇气与尝试,多采用传统的“讲解——演示——学生练习”的简单方式,造成教师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另外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不容乐观,一方面,数学课本知识的理论性与逻辑性较强,这给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了不少的压力与困惑。另一方面,教师并没有运用科学的教法打破初中数学的晦涩与枯燥,这挫伤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師要巧用问题链使数学知识更加系统、完整,破解初中生数学学习困局,以此来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一、 “问题链”及“问题链”设计原则  (一) 问题链内涵  所谓问题链(教学),简单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