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充分体现了人们的情感表达,体现了人类社会的进程。日语也是如此,体现了日本国家的历史文化,随着近些年来国际上的沟通交流越加紧密,出国热、学习一门外语成为一种热潮,国内学习日语的人数越来越多,日语教学对于加强与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日语教学;日语;文化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81-01
前言:语言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学习一门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语言的学习还应了解国家民族特定的文化,这就要求在各大院校等其它机构组织在日语教学当中注重对文化的渗透。
一、文化渗透的重要作用
语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人际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其毋庸置疑属于文化范畴,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交流的途径,当然其正确使用情况取决于人们的文化背景。不同国家民族都有着各自的语言文化,具有显而易见的差异性。在与外国友人沟通交流中,对于语言或者语音的使用上出现了错误无可厚非,这些都是能够容忍的,但是一旦与国家的文化习俗相违背,就会引起分歧和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于导致文化冲突的发生。日语教学当中普遍存在重要问题是教师在授课时自身认识上的片面性,其中存在的两种主要问题:一种是教师片面地认为日语教学无非就是语法和词汇。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只是过于重视语法结构,忽略了文化方面的教学,显然这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即使是平时表现出色的学生,在实际与日本人沟通交流中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文化方面的错误。
语言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最突出的差异体现在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的习惯用语,从另一个侧面上来说也体现一个国家民众的精神文化状态。以我们中国人为例,我们在日常的交流中最司空见惯的问候语是“吃饭了吗“等,而日本人在见面时经常讨论的是与天气相关的话题。如果没有了解这方面的差异,依然以中国人的交流方式与日本人进行交流,则会引起误会。不管是传授与学习日语,还是其它语言,都要尊重和了解其它国家民族的文化,这样才能学好、用好一门外语,因此对于日语教学研究当中进行日语文化渗透是至关重要的,才能使学生更加了解日本文化,加强对于日语学习的信心,保证学生在利用日语交流时的顺畅,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日本文化的”百事通“。
二、日语文化渗透的重要途径
(一)培养学生关注文化差异的意识。
从心理学上来分析,相异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力,给人记忆犹新的深刻印象,从而牢记在心。在日语教学当中学生对于文化差异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如果教师能够认识这一点,从此入手,以文化对比的角度进行教学传授,将会对于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以中日两国在称谓方面的差异为例,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对于称谓的严格是极其严格的,不能直接呼叫名讳,而日本则不同,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不受特定的限制,长幼之间是可以直呼其名的,称呼大多数以家庭中最小成员为标准。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传授时可以利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到日语文化与其它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在耳濡目染中灌输日本国家文化。
(二)坚持以教材为基点与文化渗透的适时适量性。
教学活动中当然是要以教材为主,但是在基础性的教材中并没有直接涉及文化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尤为注重的一点是将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固然重要,但是在以教材为基准的条件下,还应做到进行适时适量的文化渗透。这点需要教师多加留意,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資源开展教学活动。
(三)非语言行为之比较。
非语言行为指的是与语言行为不同的肢体语言,点头示意、一个面部表情等都属于非语言行为,这也是人们传递信息与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是常用的交流方式。日本和中国一样也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在日本国民当中人们之间见面时都会鞠躬,表示给予对方的高度重视。因此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除了加强语言方面的教学之外,还应对日本国家最基本的鞠躬等非语言行为进行渗透,亲自示范指导正确的非语言行为方式。
(四)创建语言应用环境氛围。
对于国内学生来说,日语是一种外来语言,学习一门外语,接触的使用环境机会很少,这是学习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建更多的语言环境,增加语言应用的机会。现代社会中人们接触最多的事物便是网络,学生是是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所以教师可以充分网络传媒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传媒与日本友人的重要作用,从日常的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展示学生感兴趣的日本影视等其它文化,以加强对于日本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灌输。
如果一味地进行教学活动,难免会显得有些枯燥无味,所以还可以通过增加第二课堂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信心,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课后文化活动, 在学习生活的过程当中,吸引更多学生的加入支持,达到日语知识运用的灵活性。
结论:综上所述,本文从两个角度对日语教学研究以及日语的文化渗透展开了论述。在日语教学中教师应将日语文化渗透重视起来,不断地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日语的重要性,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达到快速扎实掌握日语知识应用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丽红,浅议语文基础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语文建设,2014.11
[2]于爱波.高职日语教学中日语能力考试的功能和作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 2015(25)
[3]于爱波.有关高职日语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 2015(28)
[4]邱兰芳.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日语阅读能力[J].现代职业教育. 2015(28)
作者简介:任思远,女,1992.4.20,本科,吉林省吉林市,专业:外国语言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日语教学;日语;文化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81-01
前言:语言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学习一门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语言的学习还应了解国家民族特定的文化,这就要求在各大院校等其它机构组织在日语教学当中注重对文化的渗透。
一、文化渗透的重要作用
语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人际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其毋庸置疑属于文化范畴,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交流的途径,当然其正确使用情况取决于人们的文化背景。不同国家民族都有着各自的语言文化,具有显而易见的差异性。在与外国友人沟通交流中,对于语言或者语音的使用上出现了错误无可厚非,这些都是能够容忍的,但是一旦与国家的文化习俗相违背,就会引起分歧和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于导致文化冲突的发生。日语教学当中普遍存在重要问题是教师在授课时自身认识上的片面性,其中存在的两种主要问题:一种是教师片面地认为日语教学无非就是语法和词汇。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只是过于重视语法结构,忽略了文化方面的教学,显然这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即使是平时表现出色的学生,在实际与日本人沟通交流中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文化方面的错误。
语言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最突出的差异体现在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的习惯用语,从另一个侧面上来说也体现一个国家民众的精神文化状态。以我们中国人为例,我们在日常的交流中最司空见惯的问候语是“吃饭了吗“等,而日本人在见面时经常讨论的是与天气相关的话题。如果没有了解这方面的差异,依然以中国人的交流方式与日本人进行交流,则会引起误会。不管是传授与学习日语,还是其它语言,都要尊重和了解其它国家民族的文化,这样才能学好、用好一门外语,因此对于日语教学研究当中进行日语文化渗透是至关重要的,才能使学生更加了解日本文化,加强对于日语学习的信心,保证学生在利用日语交流时的顺畅,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日本文化的”百事通“。
二、日语文化渗透的重要途径
(一)培养学生关注文化差异的意识。
从心理学上来分析,相异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力,给人记忆犹新的深刻印象,从而牢记在心。在日语教学当中学生对于文化差异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如果教师能够认识这一点,从此入手,以文化对比的角度进行教学传授,将会对于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以中日两国在称谓方面的差异为例,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对于称谓的严格是极其严格的,不能直接呼叫名讳,而日本则不同,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不受特定的限制,长幼之间是可以直呼其名的,称呼大多数以家庭中最小成员为标准。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传授时可以利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到日语文化与其它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在耳濡目染中灌输日本国家文化。
(二)坚持以教材为基点与文化渗透的适时适量性。
教学活动中当然是要以教材为主,但是在基础性的教材中并没有直接涉及文化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尤为注重的一点是将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固然重要,但是在以教材为基准的条件下,还应做到进行适时适量的文化渗透。这点需要教师多加留意,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資源开展教学活动。
(三)非语言行为之比较。
非语言行为指的是与语言行为不同的肢体语言,点头示意、一个面部表情等都属于非语言行为,这也是人们传递信息与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是常用的交流方式。日本和中国一样也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在日本国民当中人们之间见面时都会鞠躬,表示给予对方的高度重视。因此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除了加强语言方面的教学之外,还应对日本国家最基本的鞠躬等非语言行为进行渗透,亲自示范指导正确的非语言行为方式。
(四)创建语言应用环境氛围。
对于国内学生来说,日语是一种外来语言,学习一门外语,接触的使用环境机会很少,这是学习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建更多的语言环境,增加语言应用的机会。现代社会中人们接触最多的事物便是网络,学生是是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所以教师可以充分网络传媒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传媒与日本友人的重要作用,从日常的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展示学生感兴趣的日本影视等其它文化,以加强对于日本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灌输。
如果一味地进行教学活动,难免会显得有些枯燥无味,所以还可以通过增加第二课堂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信心,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课后文化活动, 在学习生活的过程当中,吸引更多学生的加入支持,达到日语知识运用的灵活性。
结论:综上所述,本文从两个角度对日语教学研究以及日语的文化渗透展开了论述。在日语教学中教师应将日语文化渗透重视起来,不断地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日语的重要性,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达到快速扎实掌握日语知识应用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丽红,浅议语文基础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语文建设,2014.11
[2]于爱波.高职日语教学中日语能力考试的功能和作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 2015(25)
[3]于爱波.有关高职日语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 2015(28)
[4]邱兰芳.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日语阅读能力[J].现代职业教育. 2015(28)
作者简介:任思远,女,1992.4.20,本科,吉林省吉林市,专业:外国语言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