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的个性培养需要一个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本文以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想为视点,分析个性的内涵,提出教育民主是学生个性培养的前提,认为推行个性化教育是学生个性培养的路径抉择。
关键词:教育民主;个性;个性化教育;杜威
一、对于"个性"的理解
"个性"是一个众说纷坛的概念。在哲学上,我们把个性看作是与共性相对立的特殊性。在心理学上,我们则往往把个性解释为"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1]而从教育学上,"个性认为教育的作用和价值主要体现为教育者知识与受教育者个性的交融,教育不能仅仅将知识和学问灌输到学生的大脑里,还要将学生的个性优势引发出来"。[2]
杜威非常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对社会改造与进步的作用,反对个人发展上的整齐划一。他曾经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个人的差异是社会的财富,民主主义的社会"容许个人的自由,使殊异的天才与兴趣各得发展"。民主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一种新型的理智、新型的情操和新型的个性"[3]。杜威还在《新旧个人主义》中指出:"个性最初是自发的,而且没有一定的形式;它是一种潜能,一种发展的能力。"
可是现在许多教育工作者对"个性"的真正含义还有很多认识误区,带着错误的认识来培养学生,那学生的个性培养就不能真正得到落实。对"个性"认识的误区主要有以下方面:一,将"个性"仅仅解释为区别和差异,认为某人的个性就是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其实不仅仅是这样的。杜威在《教育中的个性》一书中认为,个性还是"一些在价值上独一无二或不可被取代的东西,一种独特的价值差异"。其二,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个性就是一意孤行或为所欲为,学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实际上,个性并不纯粹只是人自身的活动,它还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特有的方式,正如杜威在《教育中的个性》中所指出,"人自身的行动受拘束与否,实际上与个性并没有关系"。个性其实是无意识的行为,是内在的和理性的东西。其三,有些教师认为个性就是孤僻和自负,是反社会主流的。这其实是一误解,因为民主主义社会成员的个性,是在社会环境中发展起来的。
二、个性培养的前提条件是教育民主
在《教育中的民主》,杜威就提出了要造就一个民主主义的社会,推行民主主义教育,其所要培养的公民应该具有民主主义精神:第一,其行为应当自觉地依靠一种信仰,并为这种信仰所指导。这种信仰就是坚信生活的实验性,坚信智慧是生活的最终指导因素。第二,他应有献身于思想、言论和探究的自由。第三,他应当具备为社会的共同福利谋利益的能力。第四,他应当为这种将最好地增进共同利益的社会组织而努力工作。为了达到和实现其所倡导的民主主义教育理想,他积极呼吁:"我们应严肃地、认真地、大力地利用民主的学校与学校中的民主方法,并应在自由的精神中教育国家的少年和青年去参加一个自由的社会。[4]杜威还在《教育中的民主》中指出:"现代社会意味着民主,而民主则意味着使理智获得自由。"综上所知,个性实际是一种内在的、理智的东西,自由如果没有内在教育民主与学生个性培养的自律和外界的纪律约束,就会导致混乱的和没有规则的行动,这就严重背离了我们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初衷。[5]
杜威认为,教育民主的实现主要是大力提倡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主义教育要求人人(包括学生)都有参与教育活动的权利,如果"仅是教科书和教师才有发言权的时候,那发展智慧和性格的学习便不会发生;不管学生的经验背景在某一时期是如何贫乏和微薄的,只有当他有机会从其经验中做出一点贡献的时候,他才真正受到教育。"[6]
三、个性化教育是个性培养的必然之路
杜威一直对社会上扼杀学生灵性,使学生总是缺乏人生的自傲和自信,磨灭其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模式进行强烈谴责。他在《教育中的个性》中认为,传统教室里所强调的安静、沉默和端坐不动以及要求学生完整无缺地背诵或展现所学过的教学内容等教学行为,会使学生的大脑服从于外部固有的规章和计划,同时也会否定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个性,这是对民主主义教育理想的否定。为了改革当前这种不利于学生个性培养的教育模式,推行个性化教育将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对于个性化教育的本质理解,燕国材认为它是"要求在所有人的共同性心理的基础上去发展其差异性"。[7]还有学者更是认为个性化教育是"培养、强化受教育者良好个性品质与预防和改造受教育者不良个性品质相统一的过程;是使受教育者的现实个性向理想个性运动的过程;是个性化与社会化、他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体"等等。[8]总之,个性化教育是针对当前传统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而且个性化教育也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总之,国家的发展在于教育,教育的成功在于培养各式各样的人才。我们当今学习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有利于我国培养具有自主创新意识的各式各样的人才,从而使我国向着社会主义科技强国迈进。
参考文献:
[1]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588.
[2] Dewey,J.,Individualism,Old and New [A].The Later Works of John Dewey[M].Vol.5.1930:64.
[3]杜威.人的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26-28.
[4]杜威.今日的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7:60.
[5]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129.
[6]刘文霞.个性教育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55.
[7]杨雪.培养个性:当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J].中学教育,2002,(9).
[8]朱詠北,龙献忠.教育民主与学生个性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05,(4).
作者简介:冯慧娟(1988-),女,山东聊城人,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1级比较教育学研究生,从事当代国际教育理论与思潮研究;孟琪(1989-),女,山东沂水人,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1级比较教育学研究生,从事教育哲学研究。
关键词:教育民主;个性;个性化教育;杜威
一、对于"个性"的理解
"个性"是一个众说纷坛的概念。在哲学上,我们把个性看作是与共性相对立的特殊性。在心理学上,我们则往往把个性解释为"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1]而从教育学上,"个性认为教育的作用和价值主要体现为教育者知识与受教育者个性的交融,教育不能仅仅将知识和学问灌输到学生的大脑里,还要将学生的个性优势引发出来"。[2]
杜威非常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对社会改造与进步的作用,反对个人发展上的整齐划一。他曾经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个人的差异是社会的财富,民主主义的社会"容许个人的自由,使殊异的天才与兴趣各得发展"。民主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一种新型的理智、新型的情操和新型的个性"[3]。杜威还在《新旧个人主义》中指出:"个性最初是自发的,而且没有一定的形式;它是一种潜能,一种发展的能力。"
可是现在许多教育工作者对"个性"的真正含义还有很多认识误区,带着错误的认识来培养学生,那学生的个性培养就不能真正得到落实。对"个性"认识的误区主要有以下方面:一,将"个性"仅仅解释为区别和差异,认为某人的个性就是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其实不仅仅是这样的。杜威在《教育中的个性》一书中认为,个性还是"一些在价值上独一无二或不可被取代的东西,一种独特的价值差异"。其二,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个性就是一意孤行或为所欲为,学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实际上,个性并不纯粹只是人自身的活动,它还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特有的方式,正如杜威在《教育中的个性》中所指出,"人自身的行动受拘束与否,实际上与个性并没有关系"。个性其实是无意识的行为,是内在的和理性的东西。其三,有些教师认为个性就是孤僻和自负,是反社会主流的。这其实是一误解,因为民主主义社会成员的个性,是在社会环境中发展起来的。
二、个性培养的前提条件是教育民主
在《教育中的民主》,杜威就提出了要造就一个民主主义的社会,推行民主主义教育,其所要培养的公民应该具有民主主义精神:第一,其行为应当自觉地依靠一种信仰,并为这种信仰所指导。这种信仰就是坚信生活的实验性,坚信智慧是生活的最终指导因素。第二,他应有献身于思想、言论和探究的自由。第三,他应当具备为社会的共同福利谋利益的能力。第四,他应当为这种将最好地增进共同利益的社会组织而努力工作。为了达到和实现其所倡导的民主主义教育理想,他积极呼吁:"我们应严肃地、认真地、大力地利用民主的学校与学校中的民主方法,并应在自由的精神中教育国家的少年和青年去参加一个自由的社会。[4]杜威还在《教育中的民主》中指出:"现代社会意味着民主,而民主则意味着使理智获得自由。"综上所知,个性实际是一种内在的、理智的东西,自由如果没有内在教育民主与学生个性培养的自律和外界的纪律约束,就会导致混乱的和没有规则的行动,这就严重背离了我们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初衷。[5]
杜威认为,教育民主的实现主要是大力提倡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主义教育要求人人(包括学生)都有参与教育活动的权利,如果"仅是教科书和教师才有发言权的时候,那发展智慧和性格的学习便不会发生;不管学生的经验背景在某一时期是如何贫乏和微薄的,只有当他有机会从其经验中做出一点贡献的时候,他才真正受到教育。"[6]
三、个性化教育是个性培养的必然之路
杜威一直对社会上扼杀学生灵性,使学生总是缺乏人生的自傲和自信,磨灭其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模式进行强烈谴责。他在《教育中的个性》中认为,传统教室里所强调的安静、沉默和端坐不动以及要求学生完整无缺地背诵或展现所学过的教学内容等教学行为,会使学生的大脑服从于外部固有的规章和计划,同时也会否定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个性,这是对民主主义教育理想的否定。为了改革当前这种不利于学生个性培养的教育模式,推行个性化教育将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对于个性化教育的本质理解,燕国材认为它是"要求在所有人的共同性心理的基础上去发展其差异性"。[7]还有学者更是认为个性化教育是"培养、强化受教育者良好个性品质与预防和改造受教育者不良个性品质相统一的过程;是使受教育者的现实个性向理想个性运动的过程;是个性化与社会化、他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体"等等。[8]总之,个性化教育是针对当前传统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而且个性化教育也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总之,国家的发展在于教育,教育的成功在于培养各式各样的人才。我们当今学习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有利于我国培养具有自主创新意识的各式各样的人才,从而使我国向着社会主义科技强国迈进。
参考文献:
[1]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588.
[2] Dewey,J.,Individualism,Old and New [A].The Later Works of John Dewey[M].Vol.5.1930:64.
[3]杜威.人的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26-28.
[4]杜威.今日的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7:60.
[5]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129.
[6]刘文霞.个性教育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55.
[7]杨雪.培养个性:当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J].中学教育,2002,(9).
[8]朱詠北,龙献忠.教育民主与学生个性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05,(4).
作者简介:冯慧娟(1988-),女,山东聊城人,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1级比较教育学研究生,从事当代国际教育理论与思潮研究;孟琪(1989-),女,山东沂水人,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1级比较教育学研究生,从事教育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