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PSIR模型的西北干旱风沙区旅游生态安全预警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为例

来源 :生态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logn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DPSIR模型构建中卫市旅游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运用熵权及TOPSIS法对2008-2017年中卫市旅游生态安全现状、发展趋势进行动态评估,用障碍度模型诊断障碍因子.结果 表明:(1)总体上,中卫市旅游生态安全有所好转,贴近度变化明显,前期上升后期不断下降,警情经历“中警”“重警”“中警”的变化过程.(2)子系统上,驱动力、压力系统呈下降趋势,警情分别变为“巨警”和“重警”,状态、影响、响应系统贴近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警情不断转好.(3)排名前三的障碍因子为教育投资占GDP比重、旅游从业人员大专以上学历比重、住宿和餐饮收入增长率.通过分析构建旅游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以期为提升旅游生态安全状况提供思路.
其他文献
由于传统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崩溃点为0,存在一个任意大的离群值将导致传统典型相关分析估计结果与实际不相符.在社会经济数据中分析数据往往存在一定的位移污染离群值,导致传统典型相关分析在不同范围内使用结果不稳定,典型变量缺乏经济意义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运用FAST-MCD法对总体协差阵进行稳健估计构建出典型相关分析的稳健算法并进行模拟实验,同时对稳健典型相关系数构造随机实验模拟检验临界值.最后利用2014年沪深300和创业板各股票财务指标和估值指标进行实证分析,从模拟实验和实证研究上都说明了本文构建的方法具
空气质量是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生态文明建设旨在改善环境质量,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不容忽视.利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江西、福建、贵州、云南和青海)的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对空气质量和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首先,基于宏观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研究发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设立改善了示范区的空气质量;其次,基于家庭住户微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设立显著提升了示范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最后,异质性分析发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设立对福建、贵州和青海居民的健康水平改善效果显著,
在超高频金融数据分析中,由于各种交易摩擦,观测到的资产价格通常受到市场微观结构噪声的“污染”.已有文献通常认为噪声不包含任何信息并且对有效价格的推断带来诸多不便,因而是一个“丑陋”的现象.然而,最近一些研究表明噪声与有效价格相关,可能包含潜在价格有关的信息.基于门限预平均已实现方差估计,本文从中国股市逐笔交易数据中分离出噪声方差、跳跃波动与连续波动,进而采用异质自回归(Heterogeneous Autoregressive,HAR)模型和面板HAR模型考察噪声方差及其不同成分与有效价格波动之间相互预测能
本文从波动维度出发,基于中国大陆30个省区2000年到2018年9月季度GDP数据,通过加权标准差与WMP检验分析了中国省区与地区经济周期的收敛显著水平及其动态变化特征;使用区制转移模型考察了经济周期收敛的阶段性特征;最后使用波动贡献率指数分析了东中西地区经济冲击的关键来源省区.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区间经济周期包含了发散与收敛并存,逐步收敛与急速发散三个阶段,呈现先收敛后发散的U型变化特征;同时,收敛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周期时间维度上的阶段息息相关,在考察时期内,这种关联性逐渐由收敛先行转为二者同步变化;三个
经济学的研究通常以行政区划为对象,探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然而,已有文献表明,城市的行政区划缺乏灵活性且容易忽略空间拓扑关系,造成拟合结果的偏差.在空间句法理论中,街道被认为是城市发展与演化的重要属性,可以用于城市区块的划分,而在街道基础上形成的城市分区也反映了更真实的城市状况.基于此,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运用不同的社区检测技术对街道进行分类,构建了基于街道网络的新的城市分区,并比较了不同分区在产业间协同集聚对制造业生产效率影响上的拟合效果优劣.旨在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探索更为真实的变量
文章以云南省县域为评价单元,利用熵值法、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三生”功能特征,借鉴比较优势指数识别优势功能,并提出分区优化策略.研究发现:(1)空间异质性上,生产、生活、综合功能存在较高一致性,数量上呈金字塔状等级分布;空间圈层结构较明显,呈由昆明市区向外的“核心—边缘”态势.生态功能在数量上呈纺锤体形等级分布,空间上西部强于东部.(2)空间相关性上,生产、生活、综合功能聚集程度较强,冷热点区局部重合;热点区单核心聚集,冷点区多片环绕.生态功能呈西部“高值—高聚集”,东部“低值—高聚集”,冷点区由东向西呈倒“
建立“综合评价+障碍度分析”层级体系,基于总量规模—配置格局—服务水平多维因素层,量化评价1996-2017年中国城市公园水平特征;引入障碍度模型诊断34个典型城市公园发展阻碍因素,并对其制约方向进行类型定位.研究表明:(1)全国总体水平:公园综合发展处于较低水平等级,经历“低效发展→提升过渡→重点城市引领”的过程.(2)典型城市障碍因素:阻碍程度表现为服务水平>总量规模>配置格局,公园面临“批量式—面覆盖”粗放配置、服务忽略“使用者需求”的困境.(3)制约问题类型:归纳为公园总量规模、配置格局和服务水平
基于ODIAC公布的2000-2018年全球碳排放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碳排放演变规律进行探索,并开展了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表明:2000-2018年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碳排放经历了“先增后减”但整体呈现增长的变化趋势,其中2015年为重要拐点;从不同功能分区来看,七大分区碳排放占比相对稳定,增长区主要集中在南昌大都市区、新宜萍城镇群和信江河谷城市群;且2005-2018年间,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大部分地区碳排放强度均呈现明显下降.此外,研究发现,2000-2018年环鄱阳湖生态
生态旅游是国家公园最常见且被广泛接受的旅游形式,在中国国家公园实施最严格保护的当下,开展什么样的生态旅游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在对生态旅游概念演变、基本原则和影响范式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文章重点探讨了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背景下生态旅游的发展定位和实施方案.研究认为,中国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须遵循事业管理为主体的基本属性,并且要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合理有效的实施方案比生态旅游定义界定更为重要.因此,在构建生态旅游整体实施框架的基础上,提出要建立生态旅游认证机制、优化生态旅游管理技术、完善生态旅游经营模式
文章通过构建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评价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从时空维度对粮食主产区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粮食主产区未来5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水—能源—粮食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总体上呈上升态势;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从时间上看以波动上升为主,从空间上看,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地域差异;未来5年粮食主产区水—能源—粮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将持续改善,由良好协调向优质协调过度,但局部地区发展滞缓.基于此,提出建立健全相关部门间的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