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观注和重视,尤其是在高校学生素质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讨论更是非常广泛。国家教育部在教育方针的制定上,明确指出了要贯彻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德育工作,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使现阶段的教育水平得到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高校素质教育的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含义、分类以及相关要求;在此基础上对两者之间的影响促进关系进行了概述,希望对未来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能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校;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关系;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
引言: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对高校的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不仅努力促进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提升,同时也不断优化高校的校园文化、校园环境建设。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两者之间是一个互相影响和促进的依存关系。
1.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
1.1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的提出已经有很长的一段历史,人们对其的定义也有很多,但是概括来讲,素质教育包括了德育——道德、政治等方面的思想教育,智育——各种类型科学文化知识的技能教育,体育——身、心两方面的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是系统的教育工程,在这三者之间,德育是基础,智育是重点,体育是保障。
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加强就是要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从而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要德智体全方位教育,让学生自主寻求个人的综合发展。素质教育不是简单传授技能知识,更重要的是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开发式教育,通过各方面的综合教育激发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1.2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全体学生,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人才的竞争是所有形式竞争的核心内容,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专业技能,更多的是创新能力、奉献精神,这些素养的形成正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工作重心。所以只有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水平综合素养的人才,才能使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后继有人。
1.3影响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因素
影响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主要是制度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其中制度因素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评价,高校校园的自然人文环境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需要优雅的校园环境,更需要高水平的教师和教学硬件设施,同时,由于当下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性很鲜明,这些方面对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2.1校园文化的含义
校园文化的建设和素质教育一样也有很多不同解释:是一种代表广大师生的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体系;是高校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精英文化;是高校的学生和教职工的教育行为习惯以及心理水平状况的总体形态;是高校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其中,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载体是物质文化。
2.2校园文化的分类
一般可以将校园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物质文化层次,包括了校园的建筑规划与设计、布局、绿化、卫生以及相关设施设备,是校园文化的基础;第二是制度文化层次,科学合理的规范制度是建设良好校园文化的保证,对于形成良好的观念和风气的有重要作用;第三是精神文化层次,是学校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灵魂。
2.3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
首先要处理好精神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之间的矛盾。只有处理好两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使其协调发展,和谐的校园文化才能最终得以建立。其次是体现学校特色。办学特色蕴含着深厚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外在形象,体现着学校的独特性。另外,品牌化的办学特色又会使校园文化得以更好的积淀。再次是坚持以人为本。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以人为本。最后还要发挥教职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生,但其主导却是教职员工,校园文化是两者共同创建的,是师生员工的共同职责。教职员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其主导作用的意义非常重要。
3.校园文化建设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和促进
3.1提高素质教育主体的认同感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的科研、教学、社会服务以及学生各类活动影响非常大。校园文化建设强调学生和教职员工这一对主体和主导者的作用发挥,培养两者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在建设的过程中以文化为载体,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直接服务于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同时,找到自身的主体认同感,自发寻求自身素质的整体提高。
3.2营造良好的校园素质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开展,结合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学生活动,以人为载体,渗入校园的各个角落,具有广泛的影响面;同时,倡导优良的学风和教风建设,建设制度文化,规范学校管理,构建活力、和谐的校园环境;此外,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竞赛、服务类的文化和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和引领社会先进文化的高度,通过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素质教育环境,对学生素质教育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3.3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大学生的德智体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强调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注重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入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并以校园的学术活动和艺术活动来体现,使科学的“真”在艺术文化的“善”与“美”中得以传达,同时对大学生健康素质的养成,有着独特的优势。
4.结语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项繁复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界的广泛支持以及长期的不断努力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作用非常大,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可以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希望本文的论述对未来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及高校学生的素质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参考文献
[1]肖文福、黄宏华,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14-16
[2]袁富善,我国高校校园文化与办学特色建设的研究[J],茂名学院学报,2007(5),1-3
[3]李莉,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重庆图情研究,2007(3),15-17
关键词:高校;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关系;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
引言: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对高校的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不仅努力促进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提升,同时也不断优化高校的校园文化、校园环境建设。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两者之间是一个互相影响和促进的依存关系。
1.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
1.1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的提出已经有很长的一段历史,人们对其的定义也有很多,但是概括来讲,素质教育包括了德育——道德、政治等方面的思想教育,智育——各种类型科学文化知识的技能教育,体育——身、心两方面的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是系统的教育工程,在这三者之间,德育是基础,智育是重点,体育是保障。
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加强就是要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从而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要德智体全方位教育,让学生自主寻求个人的综合发展。素质教育不是简单传授技能知识,更重要的是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开发式教育,通过各方面的综合教育激发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1.2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全体学生,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人才的竞争是所有形式竞争的核心内容,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专业技能,更多的是创新能力、奉献精神,这些素养的形成正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工作重心。所以只有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水平综合素养的人才,才能使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后继有人。
1.3影响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因素
影响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主要是制度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其中制度因素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评价,高校校园的自然人文环境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需要优雅的校园环境,更需要高水平的教师和教学硬件设施,同时,由于当下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性很鲜明,这些方面对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2.1校园文化的含义
校园文化的建设和素质教育一样也有很多不同解释:是一种代表广大师生的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体系;是高校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精英文化;是高校的学生和教职工的教育行为习惯以及心理水平状况的总体形态;是高校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其中,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载体是物质文化。
2.2校园文化的分类
一般可以将校园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物质文化层次,包括了校园的建筑规划与设计、布局、绿化、卫生以及相关设施设备,是校园文化的基础;第二是制度文化层次,科学合理的规范制度是建设良好校园文化的保证,对于形成良好的观念和风气的有重要作用;第三是精神文化层次,是学校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灵魂。
2.3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
首先要处理好精神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之间的矛盾。只有处理好两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使其协调发展,和谐的校园文化才能最终得以建立。其次是体现学校特色。办学特色蕴含着深厚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外在形象,体现着学校的独特性。另外,品牌化的办学特色又会使校园文化得以更好的积淀。再次是坚持以人为本。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以人为本。最后还要发挥教职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生,但其主导却是教职员工,校园文化是两者共同创建的,是师生员工的共同职责。教职员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其主导作用的意义非常重要。
3.校园文化建设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和促进
3.1提高素质教育主体的认同感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的科研、教学、社会服务以及学生各类活动影响非常大。校园文化建设强调学生和教职员工这一对主体和主导者的作用发挥,培养两者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在建设的过程中以文化为载体,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直接服务于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同时,找到自身的主体认同感,自发寻求自身素质的整体提高。
3.2营造良好的校园素质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开展,结合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学生活动,以人为载体,渗入校园的各个角落,具有广泛的影响面;同时,倡导优良的学风和教风建设,建设制度文化,规范学校管理,构建活力、和谐的校园环境;此外,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竞赛、服务类的文化和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和引领社会先进文化的高度,通过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素质教育环境,对学生素质教育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3.3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大学生的德智体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强调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注重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入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并以校园的学术活动和艺术活动来体现,使科学的“真”在艺术文化的“善”与“美”中得以传达,同时对大学生健康素质的养成,有着独特的优势。
4.结语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项繁复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界的广泛支持以及长期的不断努力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作用非常大,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可以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希望本文的论述对未来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及高校学生的素质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参考文献
[1]肖文福、黄宏华,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14-16
[2]袁富善,我国高校校园文化与办学特色建设的研究[J],茂名学院学报,2007(5),1-3
[3]李莉,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重庆图情研究,2007(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