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uf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呼唤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阅读,启发学生心灵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阅读能力。
  【关键词】鼓励学生思维碰撞 启发学生心灵交流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呢?近年来我致力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广阔时空,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一、鼓励学生思维碰撞
  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课堂上,我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坚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当学生初读课文以后,提出“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詹天佑的哪些做法最能体现他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而证明他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师?”这个问题,要求学生结合全文内容,先自己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感知感悟,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学习和全班交流中进行汇报。采用了多种方法。有的学生用朗读法朗读了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的段落,有的学生展示了自己画的“中部凿井法”、“由两端同时向中部凿进的方法”和‘人’字形线路的示意图。还有的学生则拿出了课外阅读所获得的资料,对詹天佑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进行了补充说明。在全班交流时,有的同学还提出了既然用“中部凿井法”能够把工期缩短一半,为什么在开凿居庸关隧道时不采用这一方法,开凿八达岭隧道时究竟打了几口竖井,是不是竖井越多越好这样一些比较有价值的问题,而学生的看法也各不相同,有的同学认为,因为八达岭隧道是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要打两口竖井,六个工作面同时施工才能把工期缩短一半。他还联系到詹天佑对工作人员说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正是六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又必须在同一水平面上,才能打得准,打得通。所以詹天佑要说定点、测绘、计算都不能有丝毫马虎。学生们能认识到这一步,已不仅仅是在讨论詹天佑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了,创新意识已经在他们的心中扎下了根,他们的个性也在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得到了张扬。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思维碰撞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思想启迪,求异、发散思维在逐渐升华。
  二、启发学生心灵交流
  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的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因引在阅读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教学《小珊迪》时,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到故事的角色中进行朗读实践。学生朗读到珊迪一次次乞求“我”买他火柴,特别是第三次时,多少孩子的声音颤抖着,眼里含着泪,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那可怜的孩子,可见他们已把自己当作珊迪;当读到珊迪身受重伤还让弟弟送回零钱,读到临死的他躺在破床上还在牵挂弟弟时,学生把那句“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读得是那么坚定。这时候,他们又俨然成了文中的“我”了。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个体。“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学习伙伴,这这中师生互动、师生互补、平等对话的前提、教学中,我总是努力地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教材,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会学习,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挑战同伴、挑战教师。一个人只有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时,他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何况,十一、二岁的孩子正处于一个反叛期,自我意识已初步形成,他们不在那么崇拜老师、家长,遇事喜欢说“不”。他们的自尊心越来越强,渴望信任和尊重,做事喜欢标新立异。抓住了这个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好机会。就会得到特别的收获。比如说我们在做一道阅读试题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道题:“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哪个字读重音能表现铁罐子的傲慢?请在下面加点。批阅试卷时发现答案不仅限于标准答案上的“敢”字“敢”“碰”“我”“陶”都有人加点。于是我问他们是怎么想的。有的说“陶罐只能讨好铁罐,是不能去碰铁罐的,所以‘碰’加点”;有人说:“铁罐觉得十分结实很了不起,陶罐和它比能算什么东西、所以‘我’应该重读”还有人认为重读“陶”字能体现铁罐对陶罐的蔑视也就突出了铁罐的傲慢。我表扬他们说得都有道理,让他们就自己的感受来读这句话,结果大家的积极性很高,读得也比往常好。当时我庆幸自己没有武断的在上述答案后打“×”,否则不是熄灭了学生个性化阅读所碰撞出来的火花吗?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根植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基础,珍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大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能力和习惯,就能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的实践活动中飞扬。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仅关系到教师教学效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接受程度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初中 语文 课堂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课程改革,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无论从教学观念还是从教学方法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改变了长期以来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观念
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是阅卷老师阅读的重要位置,因此构思一个精彩的开头和结尾,就会使文章出现“亮点”,从而吸引阅卷老师的兴趣,提高自己作文的分数。这不仅是考试的技巧,也是作文的技巧。  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开头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 、揭示主题的点题法  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样写既点题
期刊
【摘要】从事语文教学数年来,感觉到如何在教学中转化后进生已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在学校中后进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积极去面对,帮助每一个后进生走向成功是教育工作者的根本目的,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本文针对语文教学如何走进后进生略作一些分析。  【关键词】后进生类型 教学中如何走进后进生  所谓“后进生”是提那些思想品德和学习上表现比较落后或缺点较多的学生。虽然这类学生在班
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是一种能够识别并结合糖的蛋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介导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参与信号转导,并在病原体识别与先天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等。管状蠕虫(tube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目,其中不少还是古今名家之作。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等形式,强化读的训练。  【关键词】语文 朗读 教学 情感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阅读最常用的传统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语文
不可否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优势主要集中体现于其丰富多彩的特点,能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普通话不标准的教师来说,它的音频设备可以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朗读的作用;对于简笔画技能不够的教师来说,它的使用也可以弥补教师在这个方面的不足,等等。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多媒体课件也是如此。教学课堂上的最大问题在于忽视了多媒体课件的“辅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除了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外,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赋予语文教学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为此,在面向新世纪人才需要的今天,我们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然而,现阶段的语文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倾向十分严重,虽然语文教学在从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向知识和能力并重方面的转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目的只是为应试而训练语文能力,为应试而养成语文习惯,导致了语文教学耗时费力,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