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将唐代三彩贴花龙耳瓶分为唐三彩、贴花、龙耳瓶三个概念进行阐述。其次,通过纵向、横向对比去全面探讨三彩贴花龙耳瓶的艺术特征及其文化内涵,从三彩贴花龙耳瓶这一视角来窥探繁荣强盛的唐代文化。
关键词:三彩贴花龙耳瓶;唐三彩;贴花;龙
一、唐三彩、贴花及龙耳瓶的概念界定
1、唐三彩的概念界定
唐三彩是流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只要提到唐代人们就会立刻想到唐三彩,唐三彩在中国的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之所以称为三彩,因其主要有黄、绿,白三个颜色组成。但其实并不仅仅只有三种色彩,还常常配以蓝、褐等辅色进行点缀。唐三彩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通常经过二次烧制。首先要烧制成陶胎,挂上釉后,在经过焙烧而成。唐时厚葬之风的盛行,因此其制品一般作为明器之用,也有少量生活用具。唐三彩在我国陶瓷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堪称为唐代陶瓷文化的代表,折射着唐代繁荣昌盛的局面。
2、贴花的概念界定
贴花是将预先用模印或刻划的花纹采用泥浆或釉水贴于未干的坯体表面,并将其压平吻合。贴花装饰在器物表面呈扁平状,与堆塑的立体效果不同,装饰效果接近于平面装饰。早在魏晋南北朝时这种贴花装饰就被普遍采用,一般多为圆形装饰,多见于壶、瓶的器身。
3、龙耳瓶的概念界定
龙耳瓶造型新奇,成型工艺复杂。其造型虽然最早由”鸡首壶”发展,并在其基础上吸收了外来胡瓶的特点,以龙柄代替鸡首,龙身微弯曲,并成为全器最突出表现的部分。但是其造型仍具有浓厚的波斯器皿的风韵。对于龙耳瓶的作用,历来研究学者大多认为是明器。据近几十年出土的文物记载:龙耳瓶绝大一部分出土于皇室贵族的墓葬中。因此三彩贴花龙耳瓶更可能是一种冥器,且龙柄贴在肩部和口部,如此的设计并不会增加其实用性。因此龙柄的作用更偏向于审美功能。
二、三彩贴花龙耳瓶的艺术特征
1、造型美
瓶为蒲唇,盘口,束颈、丰肩、鼓腹、平底、肩上置龙形双柄,龙口衔瓶口,颈部有凸线纹两道。此瓶是从隋代双龙柄双身瓶的造型演变而来,龙柄从壶身伸出,龙头倒垂入壶口,如同吸吮壶中的琼浆玉液。与前朝相比,唐代在追求丰满为美的社会。唐代造型的变化,其最直接的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其繁荣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化,龙耳瓶形体的圆融饱满、形象生动及其样式新颖别致与此有关。
2、釉色美
敦厚饱满的造型固然是三彩龙耳瓶的外在特征,而设色艳丽的釉色使得原本朴素的造型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灿烂光华。三彩贴花龙耳瓶腹部的宝相花以绿、深黄色,地则用白色,浅黄色。圆形开光部位以外则施以较重的褐色及绿色,与龙柄部位的浅褐色也形成巧妙的对比,颇有浑厚、庄重之感。釉色的安排得体有序且独具匠心,注重色彩的层次、衬托、布局与对比。这种斑驳灿烂的陶器恰与盛唐精神相吻合。体现了盛唐的壮观景象。
3、纹饰美
在龙耳瓶肩腹部位采用了圆形开光布局,并进行了贴花装饰,贴以六瓣云曲瓣构成的俯视宝相花纹样,将宝相花的花卉及其花心完整的展现在观者眼前,互不重叠,互不遮掩。并在周围饰以条状肌理与联珠纹。宝相花纹样与开光部位的地纹被有意识地分开施釉,以反映工匠们独具匠心的设计。龙角也改变以往的形态,而是以卷草的形态再现龙角。反映了唐代对卷草纹样的偏爱,诉求一种曲线的美感。不仅具有象征意义,更有形式上的心理同构。
三、三彩贴花龙耳瓶的文化内涵
从新石器时代以来,龙纹便作为艺术形象出现在装饰图案中,并被赋予特定的含义。《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身体长的有鳞有角的动物,能兴云降雨。龙是中国至高无上的神物 , 也是祥瑞之首, 其形态很早就出现在玉器、青铜器、陶器、金银器等艺术载体上,在原始民族部落中的艺术品中就已出现,如红山文化的中华第一龙。龙作为我国历代人们心中的一个威力无比、能兴雨雷而利万物的祥物。它象征这一种力量,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利。这来自远古时代的图腾崇拜,无论在宗教、文学、艺术、民俗等各个领域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反映了中华民族所传承的独有的审美观。除了三彩贴花龙耳瓶中龙形态的应用,同时其在民窑长沙窑的釉下彩绘中,也出现了象征性的龙纹。随着世俗化进程的推进,严格的等级制、宗法制已逐漸淡化,如龙纹在当时已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控制,演变成纯粹的装饰纹样。可见唐代对龙纹装饰并没有什么限制。因此反映出唐人的思想是极具开放性的。由于对外交流的发展,唐代三彩贴花龙耳瓶在造型与装饰上既继承了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又吸收了外国的工艺特色而加以消化融合成为唐代特有的工艺美术风格。而其背后隐喻着唐人追求一种雍容而大气的审美趣味,反映着自由的、向上的、清新的、蓬勃的、万象更新而又日益宏大的审美观念。
《易经》写道:“形之上者谓之道,形之下者谓之器”。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从三彩贴花龙耳瓶的造型与装饰等各个方面都充分展现了当时唐朝的审美标准,也是对唐朝历史的真实再现。纵观其艺术特征,无一不体现出唐人在审美观念上,崇尚丰满、圆润之美。
四、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发现,三彩贴花龙耳瓶以其独特的表现技法和对造型美与装饰美的追求,充分展现出大唐帝国的气势,反映着唐代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气息。唐朝不断兼容和吸收外来文化,其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不断发展,人的思想得到解放,使得工匠们对造型与装饰的关系进行新的设计思考,充分体现了唐代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参考文献:
[1]唐杰.唐宋瓷器装饰艺术研究.齐鲁书社,2011,(11).
[2]杜湖湘 刘颖鑫.试论唐代宝相花纹样的文化意蕴. 戏剧之家,2017,(05).
[3]裴霖 熊文飞.唐三彩的艺术风格与美学特征研究. 专论与综述,2018,(04).
[4]万芬 吴本荣 陈锦霞.陶瓷装饰中龙文化元素的运用. 中国陶瓷,2010,(11).
作者简介:
王智元(1997—),男,汉族,籍贯:江西景德镇,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院,201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陶瓷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
关键词:三彩贴花龙耳瓶;唐三彩;贴花;龙
一、唐三彩、贴花及龙耳瓶的概念界定
1、唐三彩的概念界定
唐三彩是流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只要提到唐代人们就会立刻想到唐三彩,唐三彩在中国的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之所以称为三彩,因其主要有黄、绿,白三个颜色组成。但其实并不仅仅只有三种色彩,还常常配以蓝、褐等辅色进行点缀。唐三彩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通常经过二次烧制。首先要烧制成陶胎,挂上釉后,在经过焙烧而成。唐时厚葬之风的盛行,因此其制品一般作为明器之用,也有少量生活用具。唐三彩在我国陶瓷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堪称为唐代陶瓷文化的代表,折射着唐代繁荣昌盛的局面。
2、贴花的概念界定
贴花是将预先用模印或刻划的花纹采用泥浆或釉水贴于未干的坯体表面,并将其压平吻合。贴花装饰在器物表面呈扁平状,与堆塑的立体效果不同,装饰效果接近于平面装饰。早在魏晋南北朝时这种贴花装饰就被普遍采用,一般多为圆形装饰,多见于壶、瓶的器身。
3、龙耳瓶的概念界定
龙耳瓶造型新奇,成型工艺复杂。其造型虽然最早由”鸡首壶”发展,并在其基础上吸收了外来胡瓶的特点,以龙柄代替鸡首,龙身微弯曲,并成为全器最突出表现的部分。但是其造型仍具有浓厚的波斯器皿的风韵。对于龙耳瓶的作用,历来研究学者大多认为是明器。据近几十年出土的文物记载:龙耳瓶绝大一部分出土于皇室贵族的墓葬中。因此三彩贴花龙耳瓶更可能是一种冥器,且龙柄贴在肩部和口部,如此的设计并不会增加其实用性。因此龙柄的作用更偏向于审美功能。
二、三彩贴花龙耳瓶的艺术特征
1、造型美
瓶为蒲唇,盘口,束颈、丰肩、鼓腹、平底、肩上置龙形双柄,龙口衔瓶口,颈部有凸线纹两道。此瓶是从隋代双龙柄双身瓶的造型演变而来,龙柄从壶身伸出,龙头倒垂入壶口,如同吸吮壶中的琼浆玉液。与前朝相比,唐代在追求丰满为美的社会。唐代造型的变化,其最直接的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其繁荣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化,龙耳瓶形体的圆融饱满、形象生动及其样式新颖别致与此有关。
2、釉色美
敦厚饱满的造型固然是三彩龙耳瓶的外在特征,而设色艳丽的釉色使得原本朴素的造型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灿烂光华。三彩贴花龙耳瓶腹部的宝相花以绿、深黄色,地则用白色,浅黄色。圆形开光部位以外则施以较重的褐色及绿色,与龙柄部位的浅褐色也形成巧妙的对比,颇有浑厚、庄重之感。釉色的安排得体有序且独具匠心,注重色彩的层次、衬托、布局与对比。这种斑驳灿烂的陶器恰与盛唐精神相吻合。体现了盛唐的壮观景象。
3、纹饰美
在龙耳瓶肩腹部位采用了圆形开光布局,并进行了贴花装饰,贴以六瓣云曲瓣构成的俯视宝相花纹样,将宝相花的花卉及其花心完整的展现在观者眼前,互不重叠,互不遮掩。并在周围饰以条状肌理与联珠纹。宝相花纹样与开光部位的地纹被有意识地分开施釉,以反映工匠们独具匠心的设计。龙角也改变以往的形态,而是以卷草的形态再现龙角。反映了唐代对卷草纹样的偏爱,诉求一种曲线的美感。不仅具有象征意义,更有形式上的心理同构。
三、三彩贴花龙耳瓶的文化内涵
从新石器时代以来,龙纹便作为艺术形象出现在装饰图案中,并被赋予特定的含义。《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身体长的有鳞有角的动物,能兴云降雨。龙是中国至高无上的神物 , 也是祥瑞之首, 其形态很早就出现在玉器、青铜器、陶器、金银器等艺术载体上,在原始民族部落中的艺术品中就已出现,如红山文化的中华第一龙。龙作为我国历代人们心中的一个威力无比、能兴雨雷而利万物的祥物。它象征这一种力量,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利。这来自远古时代的图腾崇拜,无论在宗教、文学、艺术、民俗等各个领域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反映了中华民族所传承的独有的审美观。除了三彩贴花龙耳瓶中龙形态的应用,同时其在民窑长沙窑的釉下彩绘中,也出现了象征性的龙纹。随着世俗化进程的推进,严格的等级制、宗法制已逐漸淡化,如龙纹在当时已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控制,演变成纯粹的装饰纹样。可见唐代对龙纹装饰并没有什么限制。因此反映出唐人的思想是极具开放性的。由于对外交流的发展,唐代三彩贴花龙耳瓶在造型与装饰上既继承了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又吸收了外国的工艺特色而加以消化融合成为唐代特有的工艺美术风格。而其背后隐喻着唐人追求一种雍容而大气的审美趣味,反映着自由的、向上的、清新的、蓬勃的、万象更新而又日益宏大的审美观念。
《易经》写道:“形之上者谓之道,形之下者谓之器”。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从三彩贴花龙耳瓶的造型与装饰等各个方面都充分展现了当时唐朝的审美标准,也是对唐朝历史的真实再现。纵观其艺术特征,无一不体现出唐人在审美观念上,崇尚丰满、圆润之美。
四、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发现,三彩贴花龙耳瓶以其独特的表现技法和对造型美与装饰美的追求,充分展现出大唐帝国的气势,反映着唐代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气息。唐朝不断兼容和吸收外来文化,其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不断发展,人的思想得到解放,使得工匠们对造型与装饰的关系进行新的设计思考,充分体现了唐代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参考文献:
[1]唐杰.唐宋瓷器装饰艺术研究.齐鲁书社,2011,(11).
[2]杜湖湘 刘颖鑫.试论唐代宝相花纹样的文化意蕴. 戏剧之家,2017,(05).
[3]裴霖 熊文飞.唐三彩的艺术风格与美学特征研究. 专论与综述,2018,(04).
[4]万芬 吴本荣 陈锦霞.陶瓷装饰中龙文化元素的运用. 中国陶瓷,2010,(11).
作者简介:
王智元(1997—),男,汉族,籍贯:江西景德镇,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院,201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陶瓷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