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校今年招生全面下滑,就其原因分析,生源本身在数量上的减少,学校之间恶性竞争的无序,学校本身存在管理不足等原因所致。
主题词:生源下滑原因对策
来自全省职教工作会议了解,2009年秋季全省中职学校招生生源比2008年秋季全面下滑,没有达到各学校的招生计划,这使的各职业学校都在冷静思考,分析原因,应对变化。就其招生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原因一:生源基数自然减少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施行多年,独生子女或二个孩子家庭已越来越多,三个孩子的家庭已不多见。当人数基数减少,全社会生源自然减少已是不争的现实,且中职学校的生源多数在各县、农村,而农村的许多中学也同样因生源减少,而归并了不少乡镇中学,切城市中学的孩子,因受大学扩招的影响,多数选择就读高中,这是中职学校生源下降的第一个原因。
对策:生源基数的减少,不等于生源不足,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要学会多条腿走路,如:与中学联合办学,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困难,培养学生与中职学校的感情,初三学生生源的减少,高三毕业生却在增长,各学校要抓住有利条件,把目光放在高三毕业生、社会青年、大学毕业生等方面,减少初三学生数量上的减少对中职招生的影响。
原因二:地方保护使学生不能自由择校
从全国、全省中职教育来看,多数采取的是各县、市至少保留一所中职学校,这使得各县中职学校,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用行政手段,强行给各中学校长们施压,要求他们每年必须保证、保送多少名学生一定要到该县中职学校就读,如果没有完成规定的名额,就对该校领导、各初三年级班主任进行行政干预(校长下台转岗,班主任不准再担任班主任工作),因此学校领导又层层下任务到各班主任,学生不能自由择校,造成了各市级中职学校生源不足,教育资源的大量浪费。而各县中职教育条件不具备却生源满员,造成学生家长十分不满,耽误学生前程,这是中职学生生源下降的第二个原因。
对策:条件好的学校可以与各县级、民营等层次学校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自身在师资力量、硬件设施上的优势,吸引县级中职学校、民办学校对市级大型学校的兴趣,再走联合办校、资源互补的路子,同时,在专业设置上不要千篇一律,及浪费资源,也没有特色。
原因三:主管部门管理不到位
前几年由于中职教育发展很快,国家又对中职生进行1500元的生活补贴,它本来是一项利国、利民、利校的好政策,但在这一利益的驱动下,许多民营学校如雨后春笋般,你也招生,我也办校,主管部门又不严格把关。如(湖北省十堰市全市总人口300多万,城区也就百万人口,而中职政府办、民办学校合起来有一百多家,2009年市教育局组织的中职招生千里行报名参加的就有80多家)。许多民办学校有的更是乱到了极点,使政府办校有苦难言,有怨不敢说,这是中职学校生源下降的第三个原因。
对策: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行政管理上的优势,加强管理力度,正确引导中职学校的健康发展,政策要合理,也要可行,同时控制学校的数量,不要盲目增加,增强办学的实力,对条件好的学校要加大支持力度,对条件差的、不符合条件的学校要坚决关停。
原因四:各中职学校互相竞争造成混乱
在前些年,由于中职生源充足,各学校之间的生源大战并不十分明显,但从2009年生源不断减少时,各学校从自身利益出发开动脑筋,强抓生源,各想奇招,但百招还原为一招,就是以给招生好处费为根本,现如今的初中老师已出现一个怪现象,不愿意带学习好的班级,更愿意带学习较差的班级班主任工作,这其中的道理不言而知,部分中学学校的领导有些就更加离谱,其结果是谁给的好处费高就把生源送到哪个学校,其结果是损害了学生家长的利益,最终形成了部分教师或领导的腐败行为,这是生源下降的第四个原因。
对策:各中职学校要建立诚信公约,互相监督,坚决制止不合理的招生手段,同时主管部门也要介入,对不讲公约的招生学校,一经发现,一票否决,坚决停办,只有这样,各中职学校才能在公平、公正的平台上有序、合理的招生。
原因五:中职学校自身管理存在问题
中职学校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多数政府性办校硬件设施和师资建设都累积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管理理念,在实践中也得到很好的应用。但随着前几年学校生源充足时过于自信,教学质量下降,特别是学生就业结果不佳,学生有许多怨言,同时学生的吃、住等方面学校也没有完全达到学生的要求,学生也有意见。还有就是部分中职教师职业道德有所退化,在管理上不能与时俱进等等方面都是造成学生对学校不满,是生源下降的根源。
对策:各中职学校要与时俱进,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断改进自己的管理理念,建立创新机制,克服自身不足,特别是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的加强,要视学生为上帝,只有这要才能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能力。
综合上述,中职学校生源下降主观上是学校内部管理上造成的,客观上是政府主管部门引导、管理力度不够是分不开的。中职学校在整体上发展是充满希望的,只要各学校自身不断总结存在的问题,克服各种困难,中职教育的春天会再次到来。
主题词:生源下滑原因对策
来自全省职教工作会议了解,2009年秋季全省中职学校招生生源比2008年秋季全面下滑,没有达到各学校的招生计划,这使的各职业学校都在冷静思考,分析原因,应对变化。就其招生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原因一:生源基数自然减少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施行多年,独生子女或二个孩子家庭已越来越多,三个孩子的家庭已不多见。当人数基数减少,全社会生源自然减少已是不争的现实,且中职学校的生源多数在各县、农村,而农村的许多中学也同样因生源减少,而归并了不少乡镇中学,切城市中学的孩子,因受大学扩招的影响,多数选择就读高中,这是中职学校生源下降的第一个原因。
对策:生源基数的减少,不等于生源不足,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要学会多条腿走路,如:与中学联合办学,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困难,培养学生与中职学校的感情,初三学生生源的减少,高三毕业生却在增长,各学校要抓住有利条件,把目光放在高三毕业生、社会青年、大学毕业生等方面,减少初三学生数量上的减少对中职招生的影响。
原因二:地方保护使学生不能自由择校
从全国、全省中职教育来看,多数采取的是各县、市至少保留一所中职学校,这使得各县中职学校,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用行政手段,强行给各中学校长们施压,要求他们每年必须保证、保送多少名学生一定要到该县中职学校就读,如果没有完成规定的名额,就对该校领导、各初三年级班主任进行行政干预(校长下台转岗,班主任不准再担任班主任工作),因此学校领导又层层下任务到各班主任,学生不能自由择校,造成了各市级中职学校生源不足,教育资源的大量浪费。而各县中职教育条件不具备却生源满员,造成学生家长十分不满,耽误学生前程,这是中职学生生源下降的第二个原因。
对策:条件好的学校可以与各县级、民营等层次学校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自身在师资力量、硬件设施上的优势,吸引县级中职学校、民办学校对市级大型学校的兴趣,再走联合办校、资源互补的路子,同时,在专业设置上不要千篇一律,及浪费资源,也没有特色。
原因三:主管部门管理不到位
前几年由于中职教育发展很快,国家又对中职生进行1500元的生活补贴,它本来是一项利国、利民、利校的好政策,但在这一利益的驱动下,许多民营学校如雨后春笋般,你也招生,我也办校,主管部门又不严格把关。如(湖北省十堰市全市总人口300多万,城区也就百万人口,而中职政府办、民办学校合起来有一百多家,2009年市教育局组织的中职招生千里行报名参加的就有80多家)。许多民办学校有的更是乱到了极点,使政府办校有苦难言,有怨不敢说,这是中职学校生源下降的第三个原因。
对策: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行政管理上的优势,加强管理力度,正确引导中职学校的健康发展,政策要合理,也要可行,同时控制学校的数量,不要盲目增加,增强办学的实力,对条件好的学校要加大支持力度,对条件差的、不符合条件的学校要坚决关停。
原因四:各中职学校互相竞争造成混乱
在前些年,由于中职生源充足,各学校之间的生源大战并不十分明显,但从2009年生源不断减少时,各学校从自身利益出发开动脑筋,强抓生源,各想奇招,但百招还原为一招,就是以给招生好处费为根本,现如今的初中老师已出现一个怪现象,不愿意带学习好的班级,更愿意带学习较差的班级班主任工作,这其中的道理不言而知,部分中学学校的领导有些就更加离谱,其结果是谁给的好处费高就把生源送到哪个学校,其结果是损害了学生家长的利益,最终形成了部分教师或领导的腐败行为,这是生源下降的第四个原因。
对策:各中职学校要建立诚信公约,互相监督,坚决制止不合理的招生手段,同时主管部门也要介入,对不讲公约的招生学校,一经发现,一票否决,坚决停办,只有这样,各中职学校才能在公平、公正的平台上有序、合理的招生。
原因五:中职学校自身管理存在问题
中职学校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多数政府性办校硬件设施和师资建设都累积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管理理念,在实践中也得到很好的应用。但随着前几年学校生源充足时过于自信,教学质量下降,特别是学生就业结果不佳,学生有许多怨言,同时学生的吃、住等方面学校也没有完全达到学生的要求,学生也有意见。还有就是部分中职教师职业道德有所退化,在管理上不能与时俱进等等方面都是造成学生对学校不满,是生源下降的根源。
对策:各中职学校要与时俱进,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断改进自己的管理理念,建立创新机制,克服自身不足,特别是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的加强,要视学生为上帝,只有这要才能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能力。
综合上述,中职学校生源下降主观上是学校内部管理上造成的,客观上是政府主管部门引导、管理力度不够是分不开的。中职学校在整体上发展是充满希望的,只要各学校自身不断总结存在的问题,克服各种困难,中职教育的春天会再次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