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狗肴拾趣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afeng62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3000多年前,狗肉就曾入过周朝天子的宴席,有一道用烤狗肉网油包狗肝的“肝萓”佳肴,还被列入周代“八珍”之中。狗肉不但营养丰富,是进补佳品,而且还与历代名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刘邦与“鼋灶狗肉”
  
  汉代野史载,汉高祖刘邦任水亭长时喜食狗肉,常到以宰狗为业的连襟樊哙处“揩油”吃狗肉。樊哙无奈,只好由河西搬到河东。后来,刘邦打听到樊哙新址后,想去吃狗肉可又隔条河,急得只淌口水。当他正在寻思渡河之方时,碰巧见一只老鼋(巨鳖)游来,于是爬上鼋背就过了河。樊哙见此,把一口恶气全出在老鼋身上,将其杀了扔进狗肉锅内。没想到狗肉出锅时香气扑鼻,其味更鲜,刘邦和众食客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鼋汁狗肉”便大出其名,都说这与刘邦有关。据说,如今沛县烹狗,还用樊哙留下来的鼋汁汤为招牌呢!
  
  孙思邈与“酒焖狗肉”
  
  据传唐代时,药圣逊思邈一日到京城长安购买药材,中午在一家饭馆里吃了一种炖狗肉后,大摇其头,认为没有做出狗肉应有的味道来。于是现场教了店主人一道“酒焖狗肉”菜的做法:先汆去狗肉的血污,再将花椒、大科、桂皮、草果、丁香等香料用布包好,与狗肉同煮。待肉至八成熟时,放入白萝卜块,拣去调味包后,再加入白酒和胡椒粉,焖至汤汁浓厚时出锅。店主尝后喜不自禁,逢人便宣传药圣亲手烹制的这道狗肉美味佳肴。现在,“酒焖狗肉”这道名莱已成为陕西以至北方许多餐馆的特色菜。
  
  鲜于枢与“夜来香”匾
  
  相传元朝大德年间,著名书法家鲜于枢去北京途中夜宿徐州,突然阵阵肉香扑鼻而来,于是寻到了据说是樊哙后裔樊信开的“沛公狗肉”店。在大快朵颐地饱食了一顿之后,为表店家的狗肉佳味,鲜于枢特挥笔题写了“夜来香”牌匾赠于樊信。从此,樊信狗肉店借书法家大名而名声大振,生意出奇地好,樊信也由一小店主变成了一个大老板。”夜来香”店的“沛公狗肉”也就一传十、十传百地流传开去,成了苏北地方的一道传统名菜而备受食客青睐。
  
  肖芝美与“麒麟脱胎”
  
  相传很早以前,福建长汀司前街有个郑姓富户,为求多子,常令厨娘做一道多子菜吃。此菜是在乳狗肚中塞进雀子、鸽子、小母鸡子、人参,然后将乳狗肚塞入猪肚内,用线缝好,最后加入鸡汤、料酒和各种配料进行蒸馏。吃时要剪开捞“胎”的猪肚,那充当“麒麟”的乳狗肚便掉了下来,取其“麒麟送子”之意,故莱名为“麒麟脱胎”。清朝末年,汀邵总镇肖芝美对此菜颇有研究,在他兴办寿宴席时,特地把“麒麟脱胎”这道菜列为首莱,并对宾客大加推荐。后经他对选料和烹制多加改进,并在官场中推广,使这道狗肉菜逐渐流传开来,成为福建的传统狗莱名肴。据说著名学者朱自清先生很喜欢食这道菜。
  
  郑板桥与“黄焖狗肉”
  
  据《艺苑余话》载,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爱吃狗肉。当时扬州一盐商久慕板桥之画,愿以重金购之。然板桥不屑与之交往,终未应之。一日,盐商心生一计,扮成闲适之人,在郊外大路边茅庐煮狗肉、弹琴弦,以引板桥。果然,板桥回城之时闻肉香而至,见“黄焖狗肉”吞气飘逸、汤浓肉烂,打过招呼后便大嚼起来。为表谢意他特作松竹图条幅相赠。后来,板桥虽知受骗,但对这“黄焖狗肉”仍赞不绝口。由于板桥的宣扬,这“黄焖狗肉”渐渐成了扬州的名菜相传至今。
  
  梁实秋与散文《狗肉》
  
  梁实秋先生不但是位散文大家,还是位美食家。他的著名美食散文《狗肉》,笔墨极为风趣。他说自己以前并不吃狗肉,但对狗肉做过一番文字探讨之后,却说:总之,狗肉和猪肉一样,吃狗肉是我国的传统习惯,一反‘狗肉不上正席’之说,对民间食狗肉之风俗似乎找到了根据。梁文中对狗之历史,狗肉之滋补和各地吃狗肉之风俗,用妙趣的笔法,描述得使人心驰神往、读着梁先生满篇飘吞的《狗肉》散文,品着文中有关吃狗肉的轶闻趣事,不知不觉诱得想吃狗肉的口水流了出来!
其他文献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将剩饭重热后再吃,还有的人喜欢将饭煮好后再放入炒锅中炒了再吃。他们认为这种炒饭口感好,富于营养,其实不然。冷后重热后再吃将难以消化,而且还会引起胃病,很不利于健康。  大家知道,许多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占80 %以上,其中淀粉又是主要成分,约占70 %以上。人体消化淀粉酶首先是从口腔开始的,口腔内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糊精及麦芽糖。由于胃酸使淀粉酶失去活性,因而淀粉的消化、吸收
世人尽知意大利人爱吃面条,都说意大利面条的做法是乌可·波罗从中国带回意大利的,甚至1929年美国《面食杂志》刊登文章也说明了这一点。然而,位于古城罗马市中心总统府附近的意大利面条博物馆却否定了这个说法。他们说早在1154年西西里岛上的巴勒莫城就已经开始制作面条了,只不过当时是利用阳光自然晒干,这比马可·波罗到中国的时间早了1个世纪。1244年,意大利北部港口城市热那亚开始制作利古里亚面条,1295
炒鸡蛋 将鸡蛋磕入盆中,加入少许温水搅拌均匀,再倒入油锅。炒时往油锅里滴少许酒,这样炒出来的鸡蛋蓬松,鲜嫩可口。  炒虾仁 将虾仁放碗内,按每250 g虾仁加精盐、食用淀粉各1 g,用手轻轻抓搓一会后,用清水洗干净。炒出的虾仁透明如水晶,爽嫩而可口。  炒鲜虾 炒鲜虾前,用泡浸桂皮的沸水烫一下,这样炒出来的虾味道更鲜美。  炒腰花 腰花切好后,加少许自醋,浸水10分钟,腰花会发大、无血水,炒熟后洁
在日常生活中,在烹饪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烹饪原料,单从名称上看,很难知道是什么东西。若望文生义,容易导致错误理解,甚至造成以讹传讹,形成笑话。今举几例加以辨正。  一、西米 西米非米,因为西米并不是像糯米、粳米、籼米等传统上的农作物米类,而是一种用淀粉加工成的米。西米原是印度尼西亚的特产,是用一种生长在热带的西谷椰树用所储的碳水化合物,加水调成糊状,去掉木质纤维,洗涤数次后得的食用淀粉,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