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焊接专业教学中的几点实践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1A2B3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金属焊接缺陷及防止》课程目标设计、任务驱动法在课堂中的应用及教学过程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焊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160-01
  焊接缺陷在大多数焊接专业课程中都会涉及到,学生在焊接实习过程中,常常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焊接缺陷,所以在学习本门课程尤为重要,只有充分认识和掌握焊接缺陷的特征、形成的原因和防止措施,才能为提高焊接质量打下基础。如何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是讲授这门课程的主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对本门课程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
  一、课程目标设计
  《金属焊接缺陷及防止》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了解由焊件外部缺陷检验所需要的规范和质量标准;掌握焊件缺陷的特征、形成的原因和防止措施;正确使用焊件外部缺陷检验的工具;根据检验结果评定产品质量和正确填写检验报告文件。课程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具体如下:
  能力目标:通过完成单个焊件的单个外部缺陷和多个焊件的多个外部缺陷检验的项目,学生能根据焊件外部缺陷检测规范,运用本门课程所学的知识,具有能独立完成判断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焊件外观是否合格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焊接缺陷的影响因素和与材料的焊接性;了解焊接缺陷形成的原因和防止措施;掌握焊接缺陷的分类和特征,能够识别常见的焊接缺陷;掌握焊件外部检验。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一个专业化的态度,焊接检验员必须根据事实做出公平、全面和前后一致的决定;培养学生具有诚实的职业道德,焊接检验员必须完整的保存真实的、未经改动的检验记录;培养学生在工作中注重细节与规范的精神。
  二、任务驱动法在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金属焊接缺陷及防止》这门课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焊缝外观缺陷,二是焊缝内部缺陷。外观缺陷是可见的,内部缺陷是不可见的,所以,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外部缺陷上教学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在内部缺陷上主要采取基于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
  (一)教学步骤。
  在外部缺陷的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的教学步骤:
  1.在焊接实训场地挑选了有缺陷的焊件,拿到课堂上去,将学生分组,把有缺陷的焊件分发到每组中。
  2.教师开始布置这堂课的任务,例如,以咬边为例,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在现有的焊件上如何识别咬边缺陷,以及分析咬边缺陷的形成原因和防止措施。
  3.教师通过多媒体介绍咬边的特征、形成原因和防止措施的理论知识。
  4.学生讨论自己手中的焊件是否存在咬边。每组的焊件之间要轮流检验,直到把每个焊件都检验一遍。
  5.教师指导,学生之间介绍识别缺陷的经验,例如,有的同学没识别出来,有的同学能识别出来,可以互相交流经验。为了防止学生之间太混乱,不好维持课堂秩序,每组将每个成员的经验放在一起,由代表阐述,教师评价。
  6.最后,每组填好焊缝外观质量检验报告和焊缝返修方案报告,交个教师。教师将在下一次课对报告结果进行评价。
  通过对多个焊件的外观缺陷的检验和分析,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焊缝外观缺陷的检验。最后,设计一个综合性的试验,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外观缺陷的特征,形成原因和防止措施,完成外观缺陷检验的任务。
  (二)教学方式。
  在内部缺陷的教学中,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
  1.教师利用多媒体介绍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缺陷的案例,让学生深入其中,假设你作为当时的一名焊工,遇到这样的缺陷问题,应该如何分析缺陷所形成的原因和防止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以裂纹为例,先介绍五种类型裂纹的特征,裂纹形成的原因和防止措施。
  3.学生利用理论知识,通过案例中对裂纹的描述,分析属于裂纹中的哪种类型。
  4.学生分组谈论,利用现有的理论知识,每组确定裂纹防止措施的分析方案,由每组的代表讲解此分析方案。
  5.教师对方案点评,由于学生不能通过试验实际去验证此分析方案的正确性,只能由教师评价此方案的可行性,最后确定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并给出在实际生产中此缺陷的解决方案。
  本门课程的一个任务的具体流程图如下(当然,每个任务不同,流程图会有所不同)
  另外,教师要注重课后反思,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对本专业和本门课程都是初次实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总结每次课的得与失,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这样才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以更好的应用到下一次课中。
  三、教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分组固定,容易使学生形成派系,有的个别学生玩手机、看课外书的现象不好把握。但如果经常变换分组,因课时量过少,也不太可能实现。
  2.有缺陷的焊件数量不够,需要不断收集,特别是现场中的缺陷焊件。
  3.内部的焊接缺陷无法检测。
  (二)解决的对策。
  1.任务完成过程总教师要密切关心学生的操作,不能只注重学生对任务完成的结果,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操作的亮点,不要一味的让学生盲目地寻找一些简单任务的答案。
  2.要不断收集焊件,做成一系列典型的标准的缺陷焊件。
  3.将本门课程和焊接检测、焊接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焊接碳钢时,可能存在内部缺陷-气孔。而在焊接实训时,作为焊工自己没办法看到内部缺陷,但是可以利用《焊接检测》课程的学习来检测内部缺陷是否存在,再通过《焊接缺陷及防止》课程的学习分析气孔形成的原因和防止措施,从而有效的指导焊接实训。
  四、結束语
  通过任务驱动法在《金属焊接缺陷及防止》课程中的应用,有效的改变了目前的课堂教学状况,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还需要反复的探索、实践、修改和完善。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根据自身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特点,以及自己所教的课程特点,通过逐渐的探索和实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就会取得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论任务驱动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张伟.西安社会科学.2008(02)。
  [2]《熔焊原理》的教学思考.陈志强.装配制造技术.2010(4)。
其他文献
1840年英国人率领舰队敲开中国的国门,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从此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遭受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掠夺、剥削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那么,为什么恰恰是在1840年西方列强敲开了中国的国门,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难道是历史的偶然?本文试从鸦片战争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迟滞
一、课题背景简介  我国资源特性禀赋,需要大规模开发西部、北部的风能、太阳能来解决中东部的电力紧张和大气污染问题,但相比于传统电源,间歇式电源具有较大的波动性,给电网的
妇女群体是整个社会结构中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妇女地位的改善和提高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因素.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实行全面伊斯兰化,对伊朗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要:随着信息科技事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普及在我国取得了重大的发展。网络正迅速地渗透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它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公民的文化素质和民主热情,网络参政这种新的参政形式应运而生。大学生作为公民参与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网络参政的重要群体。大学生是年轻人的代表,由于其自身独具的年龄、心理、性格及环境的特殊性,从而使大学网络参政也独有特点,像是一把双刃剑,消极面与积极面并存。  关键词:大学生;网
当今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社会当代大学生的必备能力.本文主要论述信息素养的概念,探讨信息社会下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目的评价Cortisomol糊剂与Vitapex糊剂用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术后疼痛和远期疗效。方法将门诊就诊的需做根管治疗的178颗患牙随机分为Cortisomol糊剂组和Vitapex糊剂组。两
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是重要的构成部分.企业对于人力资源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人员评估工作中比较常见的就是绩效考核制度.通过绩效考核,企业可以对工作人员的态度、工作积
西安事变是影响近代中国发展变革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它的和平解决,开启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良好局面.然而,对于“西安事变”,无论当时还是现在均有不同主体持之以不同说法.
据我国新闻出版总署最新发布的《产业分析报告》,目前我国新闻出版单位达34.6万家,直接就业人数有467.4万。包括编辑、记者在内的新闻出版业者,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而无论是员工上万的出版集团,还是只有几个人的小编辑部,都要在这充满变化的时代里,应对各种各样人力资源问题的新挑战。  采访、编辑工作被民众广泛了解,大多缘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家喻户晓的电视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这部戏留在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