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意识解读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yitian1046906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安忆是中国当代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中篇小说《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并称为“三恋”)无疑是其扛鼎之作。在“三恋”里,王安忆另辟蹊径,以一种悲壮的基调书写了男女之间的性别关系,将笔触伸向以往文学与道德禁区的幽深领域——女性欲望,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女性意识角度对“三恋”文本进行分析,在欲望叙事方面,女性以“婚外情”和“性”作为颠覆男权的武器;在两性关系中,女性占据话语中心成为强者;在母性的皈依中,女性被升华而男性被边缘化,从而揭示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一、欲望叙事:以“婚外情”和“性”作为颠覆男权的武器
  (一)反婚姻姿态——以婚外恋为主要形式
  在传统的男权文化规定的婚姻制度中,女性在家庭的“食物链”中处于最末端,必须遵守三从四德,无条件地服从长辈和丈夫,生儿育女,为家庭付出,在屈辱的环境中挣扎生存。大提琴手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传统女性,忍受着老太爷的棍棒,对待婚姻忍受顺从。而“三恋”中的其他女主人公对待婚姻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阅读具体文本,人们可以发现,三组故事中爱情的发生都不是在婚姻中或者以婚姻作为最终归宿的,由此可以窥见王安忆的反婚姻姿态:婚姻不一定是爱情的最终归宿,也并不一定能给女性带来幸福。她将爱情放置在婚姻关系外,用“婚外恋”来反驳男权社会的传统婚姻制度。
  《荒山之恋》中的大提琴手和金谷巷女孩是在双方都有家庭的情况下相恋的,都背叛了自己的婚姻。金谷巷女孩美丽耀眼,风流早熟,从小看着妈妈与各种男人周旋,过早地体会到了女人的性角色与性功能,对她来说最好玩的游戏便是和男人周旋。她是一个喜欢操纵一切的人,对丈夫出击,只是因为丈夫做出一副不受掌控的样子,激起了她的征服欲。两人的结合是另一场战争的开始,真是棋逢对手,婚后丈夫想尽一切办法来拴住她,虽给予了她一定的自由却还是束缚了她的手脚,阻碍了她在婚姻中完完全全地自由发挥。金谷巷女孩与大提琴手的相爱便成了命运的必然。当两个人逢场作戏的感情终于弄假成真,她才发现自己从未这样爱过一个人,向来骄傲自信的她连性情都改变了,她这才意识到,生命中真正的爱情觉醒了。于是,她抛夫弃子,奋不顾身地与他相爱。被丈夫发现后,她对丈夫的巴掌无动于衷,丈夫加紧地揍,她便向他提出“离婚吧!”。在丈夫的巴掌下,她將自己对丈夫所有的债都偿还清了,对自己的出轨已没有任何愧疚,于是便轻松起来。
  (二)肯定女性长期被遮蔽的情欲、本能欲望
  当王安忆对爱情、婚姻的思考陷入无解的困境时,对欲望叙事的第二个主题——性爱的高扬就浮现出来。数千年来的男权社会中,男性中心意识已经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女性是缺席和缄默的,只能作为男性的“附属物”求生存。而“性”对女性来说只是生儿育女、为男性传宗接代的途径,一贯被视为淫秽和丑陋的象征。这样的性文化要求女性“存天理,灭人欲”,女性的天然欲望被压抑封锁,中国女性将自我贬低至奴婢的地位,对性的回避与曲解成为她们精神上厚重的枷锁。在历代文学作品中,性是一个神秘幽闭的领域,过于直白显露的性描写更是被认定为伤风败俗、道德沦丧。
  但是,在“三恋”中,王安忆直面“性”这个主题,张扬女性主体意识,直白地抒写女性长期被遮蔽的情欲、本能欲望,描绘女性在性爱中真实的自我感受。王安忆曾与陈思和在一次谈话中说:“如果写人不写其性,是不能全面表现人的,也不能写到人的核心,如果你真是一个严肃的、有深度的作家,性这个问题是无法逃避的。”她将笔触直接伸向文学作品中向来讳莫如深的男女性爱,展现了性的创造力与毁灭力。“三恋”中的女主人公不再只是性爱的被动承受者,而是主动参与体验其中,甚至成为男性的启蒙者与引导者。
  金谷巷里的女孩与众多男孩调情,小小年纪就敢在春游的时候偷亲小男生。在妈妈的耳濡目染之下,她心里很明白,“女人身上的法道多着呢,守住那最宝贵的,也可算作一项法道了”,因此她一直未越过底线。不得不说,这样的性意识隐喻着男权文化对女性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制,母女俩把贞操作为左右男人的“法道”,以为守住贞操便可获得“女人的尊严和价值”,殊不知,男人一面渴望女人的身体,把女人当作泄欲工具,一面又轻视侮辱失贞的女人,要求女性画地为牢,带着人性的枷锁屈从于男权社会规则。
  在这样的社会道德约束和自我心理压抑下,一旦禁忌解除,欲望的迸发便如洪水猛兽般无法控制。所以,当金谷巷女孩结婚后涉足性爱禁区,伴随着尖锐疼痛的是欲望终于被释放的极致快乐。她觉出了性爱的美好,一个崭新的舞台拉开了帷幕,她的“才华”与智慧有了尽情发挥的余地,生命的活水源源不断地注满她的身心。这时的她真心地感激自己的丈夫,感激这个男人带领她走进这片领域,使她享受到了这快乐。当已为人妻的她遇到大提琴手后,觉出在自己的灵魂和欲念极深处的沉睡被搅乱了,她发现男人和男人是很不一样的,见惯了丈夫的霸道,大提琴手清冷的爱抚是她从未体验过的,激起了她火一般的激情。她继续在大提琴手身上尽情释放自己的欲望,甚至用死亡来捍卫自己的爱情,勇敢决绝而义无反顾。尽管她的姿态是果毅的,但是情欲无所顾忌的释放使她走向了自我毁灭。
  王安忆在审美层面对性爱进行肯定,肯定了女性欲望在人性和道德层面存在的合理性,尤其赞美女性在性爱中的生命力与战斗力,着意刻画女性无所顾忌释放自己欲望的性心理和性行为。她笔下的女性一方面想要解放自我,释放长久以来被压抑的性本能,一方面又深受社会道德的约束,很不幸地陷入这种悖论中。结果女性在恣意释放欲望后,很容易陷入情欲的深渊,走向灭亡。
  二、两性关系:女性占据话语中心成为强者
  (一)圣化的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认为,“整个文学史就是一部‘阳性崇拜’和‘父权制’的得意史”。文学创作往往是父权价值观施展权力的场所,传统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被男性作者类型化,她们大多圣洁完美、无私奉献,对待男权唯命是从,默默地忍受种种屈辱与不公。男性中心社会将这些有着女性形体的“假面”强加给女性,寄托着对女性的社会理想,实际上,女性的本真并非如此。为了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为女性赢得自由的生存空间,许多女性作家在作品中放大女性的反叛性和破坏力,试图塑造叛逆甚至夸张变形的女性形象,却忽视了女性特有的妻性和母性。王安忆另辟蹊径,她圣化笔下的女性形象,凸显女性作为妻子和母亲的主体地位。   “三恋”中的女性,勇敢坚强,充满旺盛的生命力,一旦投入感情,便奋不顾身。无论是当妻子、情人还是母亲,她们都能完美驾驭。这里的女性再也不用依附于男性而生存,她们英勇地面对人生的风浪,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面对艰难的生活,她们撑起整个家庭,默默忍受生活的粗粝。面对懦弱自私的男性,她们虽感到失落不满,却心甘情愿地用自己宽广的胸怀接纳、庇护他们。
  大提琴手的母亲是典型的传统女性,在那座高大阴森的大宅里,老太爷是家里的“佛”,是绝对的权威,他手中的龙头拐杖专打媳妇,大提琴手的母亲便时时生活在棍棒下,忍受着残酷的礼教束缚和人性压抑。她又是极富有智慧和自尊的,从不因为在儿女面前挨了公公的拐杖而失去尊严。她是全家的依靠,即使家计艰难,要强的她也绝不肯向儿子求援。在这个封建色彩浓厚的家庭里,父亲只是“像风一样没有声息地飘过”的存在,强大的母亲成了柔弱的大提琴手的依靠,母亲温暖柔软的胸怀是令他安心的栖息地。
  大提琴手的妻子看似柔弱文静,实则拥有强大的内心和广博的胸怀,足以保护一切脆弱的灵魂。她听出了大提琴手琴声里的苦楚,青春纯洁的柔情被打动了,心里涌起深深的怜惜。她走近他、帮助他,他们拥有了一个小小的家。日子虽清贫,贤惠能干的她用温暖安心的胸怀包裹大提琴手,心甘情愿地被他依赖,让他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家的温馨可靠。有了这样的呵护,大提琴手渐渐做出积极的改变。看着自己的丈夫变得勇敢、开朗,她既欣慰又骄傲,感受到了爱情和人生的充实。两人的感情融入了母性,母爱所占的比例大大超过了男女情爱。即使后来大提琴手背叛了她,和金谷巷女孩相爱,她表现得相当冷静,不吵不闹,仍然希望用自己的温暖召他回来。尽管她的宽大并没有让大提琴手回心转意,在大提琴手殉情后,她却不恨他,反而体谅大提琴手几十年来所受的苦,感到无比心疼。她对大提琴手的包容就像是无私的母亲无条件地原谅自己的孩子,有着自我牺牲的伟大。作者完全理解她的做法,并在文本中做出了解释:“可是,女人爱男人,并不是为了那男人本身的价值,而往往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爱情的理想。”
  (二)弱势的男性形象
  “三恋”中的男主人公在两性关系中完完全全地处于下风,无论是懦弱自卑的大提琴手,还是《小城之恋》里卑琐、狂躁的男孩,再或者是《锦绣谷之恋》里淡出叙述话语、形象模糊的男作家,都无法成为女性的依靠,反而需要女性来呵护、体贴他们。这些处于弱势的男性已经沦为女主人公展示自我的背景板。
  大提琴手不仅外表“颀长纤弱”,内心也是柔弱、卑微的,这在他年少时与大哥等家人的相处过程中已经表现得十分明显。即使经历了退学、下乡、火灾等一系列生活的风浪,他依然没有成长起来,内心柔弱得仍像个半大的孩子。他需要的是像他母亲一样强大的女人,可以抚平他心中的痛苦與不安,让他放心地依赖,“不仅是要有温暖柔软的胸怀,还要有强壮有力的臂膀,那才是他的栖息地,才能叫他安心”。当在小树林里哭泣时,他终于遇到了这样的一位女人——他理想中的妻子。年幼时母亲是他的依靠,年少求学时大哥又成了他的依靠,现在,他又把这种依赖感转移到了妻子身上。他仿佛生来就在等着妻子的爱抚,这爱抚将他从创痛中拯救出来,让他加倍地感到幸福。在妻子的培养下,他终于在生理和精神上都长成了一个男人。这样的夫妻关系自然是不平等的,大提琴手每每在妻子面前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软弱无助,他永远无法超越这个女人。于是,他需要另外一个舞台,好证明自己已经足够强大。
  这个时候,大提琴手遇到了主动挑逗、引诱他的金谷巷女孩,他觉得他们两个人是平等的,他和她同病相怜,这才体会到什么是爱情。然而大提琴手以为的强大只是他在自我认知上的错觉,天生的性格弱点使得他在和金谷巷女孩的相处中仍然很被动。两人的感情暴露后,他只是一味地逃避退缩,既不愿放弃这段感情,又不愿直面世俗的冲击,几乎要向妻子妥协。即使后来殉情,那也是金谷巷女孩一路把他带到荒山,将毒药亲自喂给他喝。历来文学作品中通常是强大的男性保护柔弱的女性,如常见的“英雄救美”模式,王安忆却将这一模式倒置,塑造了这样一位需要女性保护的男性形象,主要是用男性的柔弱衬托出女性的刚强。
  三、母性的皈依:女性的升华和男性的边缘化
  王安忆发现,女性欲望即使得到释放,同样面临着困境——灭亡。于是,王安忆找到另一个人类本能——母性作为依托,以母性主题试图摆脱男权文化规范,讴歌女性与生俱来的自然母性,并以此为武器进行女性自我拯救,更进一步地从性别指认方面重新定义女性。女性的生育能力决定了她们生来懂得如何做母亲,母亲是神圣而伟大的,“母性”不受道德与伦理的束缚,不受男性统治,母亲甚至是男性的养育者,舐犊之情是“自然母性”的自然萌发。
  王安忆巧妙地用男性不可能拥有的生育经验,使女性的精神与心理发生了质的升华,最终男性在“性”和“生育”的迷局里彻底迷失了自我,而女性则因为孩子的降生而得到救赎。就最终的结局来看,男性早已失去了以往的强势地位,已经没有资格谈“自我”,而沦为一个弱小的“他者”。“母性”的复苏拯救了女性的身体与灵魂,女性比往昔任何时候都要纯洁,境遇发生了逆转,强大的女性站在绝对制高点上俯瞰已沦落在泥淖中的男性。
  传统的男权文化中,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性生存。然而王安忆用母性的复苏让笔下的女主人公成为男主人公的依靠,乃至控制男主人公的命运,《荒山之恋》里大提琴手纤弱的气质将妻子沉睡的母性唤醒,使得尚未做母亲的她对大提琴手流露出深厚的怜惜,将他视作自己的孩子,以母亲一般博大的胸怀庇护他;又在恋爱、结婚、调动工作等大事上温柔地管束他,既考虑他的情绪,又不容他逃避。妻子显然处于这段感情的主体地位,成为他在情感和生活上的“母亲”。结婚不久大女儿出生,她一下子拥有了两个孩子,只是一个是她精神上的孩子,一个是从她体内分娩出去的。此时的她感到了更多的责任感,带着一种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去守护自己的丈夫和女儿,她已经真正成为一名伟大的母亲。
  大提琴手的妻子和金谷巷女孩看似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女人,一个宽容隐忍,一个热情强势,但是对爱情的追求是相似的,她们需要的都是那种性格软弱、依赖性强的男人,通过慰藉他们来使自己的爱情和人生充实,并证明自己的强大,以此获得满足感。遇到孱弱的大提琴手后,她们体内的母性都复苏了,都想要用自己的爱来体贴这个本配不上她们如此挚爱的男人,并展开了一场较量。大提琴手最终的命运已经完完全全掌握在这两个女人手中,一面是要他调动工作离开此地的妻子,一面是要他离婚一起私奔的金谷巷女孩。妻子想要获胜,金谷巷女孩也毫不示弱,大提琴手早已丧失了意志,任凭两个女人的争夺。此时的男性已经失去了话语权,最终的命运要由女性来定夺,这是作者对男权中心主义的又一次有力冲击。
  四、结语
  在“三恋”系列小说中,女性主体意识得到彰显,但又因为处于男权话语的阴影下,不免流露出女性自我贬抑的意识。“三恋”中的女性是矛盾的,她们拼命地想解放自我、与男权社会抗争,但又难以摆脱传统文化对她们的禁锢。虽然王安忆以母性作为武器对女性进行自我拯救,但事实上,即使拥有超过男性的力量和智慧,她们依然无法回避自己的女性身份,她们生之为女人,并且始终是女人。只要男权社会统治秩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男权中心主义的霸主地位没有动摇,她们就不可避免地被置于男权话语控制下,因此也不可能彻底战胜男性。精神上无法摆脱千百年来的思想重负,又怀抱一颗被男权文化扭曲的心灵的女性,是很难获得自我解放并实现自我价值的,这也是王安忆对男权话语下女性生存困境与命运的反思。
  (扬州大学)
其他文献
1当我还把你看成孩子的时候,那是因为我已经老了。当我还在惦记你转身天涯的瞬间,那说明一个父亲的力量正在被光阴蚕噬。孩子,路实在太长了,我不能送你更远。纵有百里依依岸
[命题走向]2007年全国普通高考新课程标准语文《考试大纲》对语文考试能力要求做出了新的界定,在原有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表达应用五个能力层级的基础上新增
爱涂鸦的小星星们,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鸡蛋壳也是一种很好的作画工具哦!它可以作画板,也可以作为我们画的一部分,像这里的画作一样。开动你的思维,想一想它还能成为什么画呢
《傲慢与偏见》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简?奥斯丁的精心之作。自出版近两百年以来,它始终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备受读者与评论家的青睐。运用叙事学理论,试从叙事视角方面来探讨
在数字化技术、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的现在,大数据已然成为当下评判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大数据的出现也为生产管理提供了更加新颖的模式。在此环境下,城乡规划工作中大数据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现代高层办公建筑各层的功能和房间分隔基本相同,标准层中任何一些细节的优化都意味着整体效益将明显提高。同时,标准层平面的外轮廓基本确定了建筑的空间造型,所以标准层的
新课改下的高三政治复习中要努力做到有本、有序、有实。有本,即复习要以教材为根本,以“双基”为主线,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基础知识上。有序,即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复习计划,使学生的知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实,即复习计划要扎实,“步步为营”。为此,就应做到三抓:抓本、抓序、抓实。   一、抓本   就是要把着眼点放在巩固课本基础知识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高考政治的命题指导思想从过去的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直接发动的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破坏团结抗战、致使共产党遭受巨大损失的一次重大突发事件。中共在事变发生前站在战略高度,审时度势,顾全大局,及时提出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和对策。在事变发生后中共坚定地维护民族利益和团结抗日大局.处变不惊,冷静分析,采取政治攻势军事守势,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争取了中间势力,孤立了顽固势力,打退了反共高潮。中共的成功应对为今天我们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现实启迪。
长征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与国民党军队作战失败后,被迫进行的一次战略撤退和转移。然而,无论从历时因素还是共时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