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一摸,认一认等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1:摸一摸,认一认(0~6个月)
  游戏目的:
  初步熟悉身体的各个部位,通过触摸、聆听等方式增进亲子感情。
  游戏玩法:
  1、妈妈坐着,把宝宝抱在怀里,用手轻轻地触摸宝宝身体的不同部位,并告诉他名称,如轻轻摸一摸他的鼻子:“这是宝宝的鼻子。”轻轻摸一摸他的小嘴,说:“这是宝宝的嘴巴。”可重复多次。
  2、妈妈握宝宝的小手,让宝宝触摸妈妈的身体,如让宝宝摸摸妈妈脸,并说:“这是妈妈的脸。”
  3、妈妈问宝宝:“宝宝的鼻子在哪里?”然后把他的小手放在他的鼻子上,告诉他:“宝宝的鼻子在这里。”
  温馨提示:
  1、亲子游戏应在宝宝吃饱睡好后进行,这时宝宝的情绪比较愉快,游戏效果更好。
  2、在和宝宝玩游戏或说话时,尽量多称呼宝宝的名字或者小名,以从小帮助宝宝建立自我认识。
  
  游戏2:找玩具(6~12个月)
  游戏目的:
  初步认识物体的客观存在性,知道看不见的物体并不是消失了。
  游戏玩法:
  1、让宝宝坐在地上,拿一个他喜欢的玩具如小熊给他玩。当宝宝把小熊放下后,趁宝宝不注意时,用衣服盖住小熊。
  2、妈妈问宝宝:“刚才玩的小熊到哪里去了?”当宝宝寻找的时候,妈妈拿开衣服让宝宝看到小熊,并对他说:“小熊藏在衣服下面。”
  3、重复做游戏,直到宝宝知道玩具在哪儿并能把它找出来。
  温馨提示:
  1、为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反复游戏时父母可拿不同的玩具来做游戏。
  2、给孩子的玩具最好是孩子熟悉且喜欢的,以激发孩子玩游戏的积极性。
  
  游戏3:小指偶(1~3岁)
  游戏目的:
  发展动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力。
  游戏玩法:
  1、制作小指偶:准备若干个大小不同的小扇形,和宝宝一起用双面胶把小扇形的两边蘸起来,做成帽子形状的小指偶。在小帽子上面画上宝贝喜欢的小脸谱。
  2、妈妈和宝宝把小指偶套在手指上,一起弯曲手指,让小指偶动起来。
  3、引导宝宝活动小指偶,与宝宝共同创造一个奇幻小人国的情景。
  4、用小指偶对宝宝熟悉的生活场景或故事进行情景表演。
  温馨提示:
  1、年龄小一些的孩子,控制小手的能力还比较弱,妈妈可以给他制作比较大的玩偶,让他套在手
  掌上玩。
  2、鼓励孩子想像,根据小指偶的不同角色,创编故事情节,以充分训练他小手指的活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4:剪纸游戏(3~6岁)
  游戏目的:
  学习正确使用剪刀,锻炼手指肌肉的活动能力,促进右脑发育。
  游戏玩法:
  1、为孩子准备一把儿童专用小剪刀,用小的圆形卡纸当苹果。
  2、“削苹果”:用粗的画笔在“苹果”上画一圈,沿着画线剪。
  妈妈先示范,鼓励宝宝尝试。
  3、“吃苹果”:和孩子轮流“吃苹果”,让宝宝学着妈妈的样子在“苹果”上剪下一块表示吃了一口“苹果”。
  温馨提示:
  1、孩子初次接触剪刀时,应教孩子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
  2、如果孩子能够熟练使用剪刀,妈妈可和宝宝进行“削苹果” 和“吃苹果”比赛。
  
  游戏5:咕噜咕噜(6~8岁)
  游戏目的:
  学习用量词即兴说话,锻炼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
  游戏玩法:
  1、父母与孩子面对面站立,双手握拳,两拳交错上下边绕圈边念:“咕噜咕噜1,咕噜咕噜2,咕噜咕噜3……咕噜咕噜10,准备开炮打敌人,嘭!”
  2、说数字组句,两人边绕圈边念:“咕噜咕噜1(出示1个手指)。“父母说:“一个人在读书。”两人再绕圈并念:“咕噜咕噜2(出示2个手指)。”孩子说:“两只羊在吃草。”依次说数字组句子到10。
  温馨提示:
  1、孩子熟悉后,父母说的句子可以复杂一些,如:“一个人在路灯下读书。”以要求孩子说出相同句式的句子:“两只羊在草地上吃草。”
  2、对于年龄小或语言能力弱一些的孩子,父母可用这一游戏方式先让孩子学习量词,如“1本书”、“2匹马”、“3只鸡”。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一切以“成功”为导向。那么“成功”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成功不仅仅是你掌握了多少超过自身年龄的知识,考上了中国或者世界的名牌大学,而是你最终为社会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在他们的少年时代并不是什么神童,但他们从小学会了学习知识、认识世界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不管是神童还是普通的孩子,我们都应该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他们,给他们一个良好、宽松、幸福的童年生活。
4岁的女儿是个十足的“慢性子”,每天早上穿衣、吃饭都要妻子不停催促,最后甚至还要我们为她代劳,才能匆忙出门送她去幼儿园。  在老师又一次反映女儿的迟到问题后,我和妻子冷静地分析了一下女儿爱磨蹭的原因:一是我们的溺爱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让她觉得不用自己动手,迟早也能享受“全程服务”,久而久之,自然养成了做事不干练、不利索的坏习惯。二是4岁的孩子心智发育还不太健全,注意力不够集中,常被外界因素影响,容
在儿子2岁多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一天,我带着儿子搭乘出租车回家,突然发现儿子的裤子尿湿了。于是,我帮他把湿的裤子脱下,准备换一条干的裤子。就在这时,儿子捏着自己的小蛋蛋问我:“妈妈,这是什么?”由于当时在出租车上,有司机、奶奶,我很尴尬,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于是,我顾左右而言他:“这是小鸡鸡。”没想到,儿子很清楚自己的疑问,没有被我绕过去:“不是小鸡鸡啦,妈妈,是小鸡鸡下面的这个。”
儿科门诊中,常常见到家长因发现孩子颈部有肿块而前往医院咨询,这种症状的诊断结果通常为淋巴结肿大。   淋巴组织是网状内皮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在全身各处,一般在儿童期便开始发育。正常淋巴结质地软、光滑,无压痛,能活动,在新生儿时期多数不会出现肿大现象。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受到外界病毒或细菌的感染刺激后,淋巴组织便有可能增生肿大,症状表现为颈部、耳后、腋下或腹股沟处出现如玻璃球大小的结节,局部红肿压
孩子有了自我意识后,家长不能简单地用惩罚手段来对待孩子的错误,这样做不能从根本上纠错,甚至还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影响其性格发展,养成易怒、任性、容易责怪别人等不良品行。    星期天上午,女儿提出要去楼下小朋友家玩耍。我和蔼地说:“可以,不过,你能保证11点一定回家吃饭吗?”  “妈妈,我一定准时回来。如果我说话不算话,你和爸爸就把我关在门外。”  女儿的话让我感到欣慰,我及时肯定了她的态度。可
那天我正在单位焦头烂额地赶文字材料,突然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说儿子的手被门夹伤了。听到儿子受伤,我一阵眩晕,忍不住往坏处想:门缝扎手啊,手指非断不可。  我一口气骑车赶到幼儿园,儿子的老师正扶着他下楼。脸上泪痕未干的儿子一见我,一下子又嚎啕大哭起来。我边帮儿子擦泪,边听老师讲事情的经过。当听说未伤到骨头,只是受点皮肉伤时,我的一颗心放下了,可十指连心的疼痛又令我内心好一阵痉挛。老师充满歉意地对我
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多才多艺,不但学习成绩优秀,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也有一技之长。可大部分的孩子由于其年龄和心智发展的局限,兴趣和爱好常常变换,对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难以坚持到底。比如,家长给孩子报了美术班,孩子新奇万分地去了,没过几天就厌倦了重复练习而没兴趣了;转而报钢琴班,孩子满怀激情地去了,可不久以后又产生了倦怠情绪,直嚷着要学网球……如此折腾,家长白白搭进不少学费,但孩子什么也没学到。
简蕾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不仅嘴甜,还很懂事,会在爸爸妈妈下班时帮着拿鞋、接包,还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是爸爸妈妈的“小甜心”。  可这半年来,简蕾简直成了个病秧子,三天两头感冒,医生给出的结论都是千篇一律的上呼吸道感染。常常好不了3天,感冒一准又死灰复燃,连小区的医生都给她起了一个“小感冒”的昵称。  反反复复、接连不断的感冒把简蕾折腾得面黄肌瘦,个头也明显比同龄人要矮,爸爸妈妈心疼得直掉眼泪
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她身上显现的性格缺点却越来越多:胆怯、孤僻、情绪低落……我有些懊恼,为什么女儿没有如我期望中那样自信大方呢?正在百思不得其解时,同事的一句“谁带的孩子像谁”让我恍然大悟:正是由于我这个做母亲的不善交往、胆小怕事,才使孩子如温室中的花朵一般娇气脆弱。欲先正人,必先正己。看来女儿性格缺陷的源头在自己身上,为了女儿的未来,我决定来个逆向教育法,主动从自我改造做起,进而感染、塑造女儿开
为了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快乐,我在提出几点简单的游戏要求后,便让孩子按意愿开始了自由玩耍。教室内瞬间热闹起来,有的在忙着热情地给客人洗头,有的在抱着宝宝专注地喂药,有的在阅读区翻阅着图书……  这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只见陈好和敏敏在教室内追逐着扭打在一起,争吵声打破了教室的平静。陈好的小脸涨得通红,眼泪含在眼眶中,满脸的委屈。见此情景,我知道肯定是孩子间发生了争执。我边安抚边问:“谁来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