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后状况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整个战争使国家财产损失达1057亿日元。战争结束时国民资产仅存1889亿日元。战后日本在战争的废墟上,逐渐走上经济复兴道路。从50年代后半期开始,经过整个60年代,到1973年就实现了工业现代化,前后只用了18 年的时间。日本经济这种“奇迹”般的发展,被世人喻为战后日本的经济“神话”。
·1945—1955年为战后恢复时期
1947年以后,工矿业生产每年度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1951年工矿业生产指数已突破了战前的水平,经济发展开始走上了正轨。
·1956—1970年为高速增长时期
这一时期,日本经济各项指标都达了高速增长。继1956年的企业设备投资在上一年度增长8.6%基础上猛增38.7%之后,1960年再度出现一个高峰,年增长率达38.8%,整个高速增长时期的其他各年度的增长幅度虽有起伏不尽一致,但绝大多数年份的增长率都在20%以上。
·1971年以后为由动荡转入稳定增长的时期
进入70年代以后,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日本经济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但是在遭受这些危机以后,日本通过采取各种对应措施,逐渐克服了这些危机。
原因浅析
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是由很多原因促成的,外部原因主要是美国的扶持,内部原因就是日本本国的努力,当然只有内因与外因的结合才促成了其经济的飞速发展。
·外部原因
1、美国
战后,美国冷战初期,为了遏制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复兴战后日本经济的对外政策。独立占领日本后,通过一系列措施,为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
2、 亚洲局部战争的刺激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本诸多产品和劳务的“特需”订货急剧增长。1950年,日本接受美国侵略战争的“特需”订货为1.49亿美元,1953年增加到8.09亿美元,4年内共达23.9亿美元。越南战后爆发后,日本也从美国方面获得了大量的“特需”订货,从1965年的3.2亿美元增加到1968年的5.86亿美元,4年内共达18.8亿美元。
3、大量低廉的世界原料和能源
日本是一个能源、资源十分缺少的国家,主要依靠进口满足国内需要。战后,在中东地区发现了储量丰富的油田,他们利用当地极廉价的劳动力和先进的采油技术,对中东石油进行了掠夺性开采,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内部原因
1、政府
(1)重视教育
在战后初期经济十分困难,人民极其贫困、甚至有时还填不饱肚子的情况下,将国家的6年义务教育延长至9年,把国民收入的5%以上投入到公共教育事业。
(2)大力增加固定资本投资
1950年到1970年这20年间,日本共引进外资126亿美元,向国外借款67亿美元,此外,还有外国证券投资59亿美元。
(3)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技术
从50年代到60年代,日本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发以重化学工业部门为中心的新兴产业,这是60年代经济高度发展的很重要的原因。
(4)有效的经济政策
战后日本的经济政策很多,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收入政策、贸易及外汇政策、产业政策、对外援助及制度改革政策等。例如:20世纪50—60年代,日本政府通过推行“贸易立国”战略和重化工业化政策,使经济高速增长。
(5)自民党长期执政
1955年,日本自由党和民主党两大保守党正式合并,组成自民党,形成所谓的“1955年体制”,利用其在全面主导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巨大优势及手中所掌握的公共权力,确立经济发展长远战略目标,使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2、企业
日本企业界在经营管理思想上,强调不论职位高低,都要有一种以公司集体为核心、个人要为其忠实效劳的集团观念,日本很多大企业实行“终身雇佣制”、“实施年功序列工资制”和“企业工会制”相结合的制度。
3、人民
(1)高储蓄
由于日本人传统的节俭观念,和政府采取鼓励储蓄的金融政策以及完善的金融市场等原因,日本国民的储蓄率均保持在16%~20%之间,弥补了企业和政府的资金不足。
(2)文化
日本是一个岛国,属于单一的民族,所以民族内部成员在各方面差异很小,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民族意识。
启示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研究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创造出符合本国国情、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思路。日本的复兴也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启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要自强不息,努力拼博,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善于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就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整个战争使国家财产损失达1057亿日元。战争结束时国民资产仅存1889亿日元。战后日本在战争的废墟上,逐渐走上经济复兴道路。从50年代后半期开始,经过整个60年代,到1973年就实现了工业现代化,前后只用了18 年的时间。日本经济这种“奇迹”般的发展,被世人喻为战后日本的经济“神话”。
·1945—1955年为战后恢复时期
1947年以后,工矿业生产每年度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1951年工矿业生产指数已突破了战前的水平,经济发展开始走上了正轨。
·1956—1970年为高速增长时期
这一时期,日本经济各项指标都达了高速增长。继1956年的企业设备投资在上一年度增长8.6%基础上猛增38.7%之后,1960年再度出现一个高峰,年增长率达38.8%,整个高速增长时期的其他各年度的增长幅度虽有起伏不尽一致,但绝大多数年份的增长率都在20%以上。
·1971年以后为由动荡转入稳定增长的时期
进入70年代以后,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日本经济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但是在遭受这些危机以后,日本通过采取各种对应措施,逐渐克服了这些危机。
原因浅析
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是由很多原因促成的,外部原因主要是美国的扶持,内部原因就是日本本国的努力,当然只有内因与外因的结合才促成了其经济的飞速发展。
·外部原因
1、美国
战后,美国冷战初期,为了遏制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复兴战后日本经济的对外政策。独立占领日本后,通过一系列措施,为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
2、 亚洲局部战争的刺激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本诸多产品和劳务的“特需”订货急剧增长。1950年,日本接受美国侵略战争的“特需”订货为1.49亿美元,1953年增加到8.09亿美元,4年内共达23.9亿美元。越南战后爆发后,日本也从美国方面获得了大量的“特需”订货,从1965年的3.2亿美元增加到1968年的5.86亿美元,4年内共达18.8亿美元。
3、大量低廉的世界原料和能源
日本是一个能源、资源十分缺少的国家,主要依靠进口满足国内需要。战后,在中东地区发现了储量丰富的油田,他们利用当地极廉价的劳动力和先进的采油技术,对中东石油进行了掠夺性开采,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内部原因
1、政府
(1)重视教育
在战后初期经济十分困难,人民极其贫困、甚至有时还填不饱肚子的情况下,将国家的6年义务教育延长至9年,把国民收入的5%以上投入到公共教育事业。
(2)大力增加固定资本投资
1950年到1970年这20年间,日本共引进外资126亿美元,向国外借款67亿美元,此外,还有外国证券投资59亿美元。
(3)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技术
从50年代到60年代,日本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发以重化学工业部门为中心的新兴产业,这是60年代经济高度发展的很重要的原因。
(4)有效的经济政策
战后日本的经济政策很多,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收入政策、贸易及外汇政策、产业政策、对外援助及制度改革政策等。例如:20世纪50—60年代,日本政府通过推行“贸易立国”战略和重化工业化政策,使经济高速增长。
(5)自民党长期执政
1955年,日本自由党和民主党两大保守党正式合并,组成自民党,形成所谓的“1955年体制”,利用其在全面主导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巨大优势及手中所掌握的公共权力,确立经济发展长远战略目标,使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2、企业
日本企业界在经营管理思想上,强调不论职位高低,都要有一种以公司集体为核心、个人要为其忠实效劳的集团观念,日本很多大企业实行“终身雇佣制”、“实施年功序列工资制”和“企业工会制”相结合的制度。
3、人民
(1)高储蓄
由于日本人传统的节俭观念,和政府采取鼓励储蓄的金融政策以及完善的金融市场等原因,日本国民的储蓄率均保持在16%~20%之间,弥补了企业和政府的资金不足。
(2)文化
日本是一个岛国,属于单一的民族,所以民族内部成员在各方面差异很小,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民族意识。
启示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研究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创造出符合本国国情、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思路。日本的复兴也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启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要自强不息,努力拼博,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善于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就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