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生活之水 浇灌思品课堂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za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是教育的起点,只有汲取生活之活水,教育才具有生命力。思想品德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能在体验和践行中激发情感、提升思维品质、正确认识自我。
  [关键词]生活;思想品德课堂;教育;生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00062002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教育的起点,只有汲取生活之活水,教育才具有生命力。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亦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 。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引领学生参与生活、感悟生活,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创造人生价值,做合格的公民。
  但当前的思想品德课,尤其是在初一初二阶段,被当作副科,被边缘化,即使在初三,该课程仍旧处于弱势地位,教师也只是被动地抓紧课堂時间,快速地、单调地讲解知识而忽视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由于思想品德课的枯燥乏味,学生更加失去了对该学科的兴趣,造成恶性循环。作为教师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本着对学生成长负责任的态度,发挥思想品德课的独有作用。面对一群特殊年龄的学生,教师要找出生活与教学内容的联系点,将生活之水引入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探究生活素材中蕴含的价值导向,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走进学生生活,纠正认识
  思想品德教材是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而徐徐展开的,其任务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过有意义的生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所处的世界有自己的主观感受,对个人问题的解决有初步经验,这些感受和经验或多或少影响着学生对人和物的看法,这些看法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忽略学生已有的经验,而要积极引导学生理性分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学科。
  例如,学生跨入八年级后,各种经验越来越丰富,思想品德也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在教学“与挫折同行”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重大挫折,面对挫折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和心态,不同的态度产生了哪些不同的结果,最终又是如何战胜了挫折的。教师层层引导,学生对挫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懂得了挫折是难以避免的,要辩证地看待挫折带来的影响,遇到挫折时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进行问题探究,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通过自觉感悟,认识到了人生的真谛。所以,思想品德教学只有立足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才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真正学会认识自我、自尊自强、沟通交往、适应社会,养成遵纪守法、承担责任、热爱祖国等优秀品质。否则,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会束手无策。
  二、探寻校园生活,提升品质
  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从学生身边开发教育资源,这些资源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然而有些教师在选择生活材料时舍近求远,远离了学生的生活,这势必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度过,校园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素材。教师可以留心观察学生的校园生活,选择学生熟悉的校园事件,可以将发生在同学、老师身上的事例引入课堂,挖掘事例中的教育价值,让思想品德课更真实、更有生活味。
  校园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演绎的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做一个智者,平时要及时捕捉能服务于教学的活动镜头。将校园活动引入课堂,不是简单介绍活动过程,而是结合教学内容,深入探讨活动背后所隐藏的价值内涵。例如,学校每周一早晨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但在仪式前,有些班级整队速度慢,仪式中,有些学生交头接耳,校服穿着随意,与庄严的国旗格格不入。这些问题都可以成为思想品德课的重要资源,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抓手。在教学七年级下册“规则与秩序”时,笔者将升旗仪式时学生的各种行为展示在多媒体上,当学生看到在鲜红的国旗下、嘹亮的国歌中,一些不符合场合的神情举止后,似乎有些触动。于是笔者趁热打铁,播放了有关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视频,当看到军人整齐的步伐,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向国旗行注目礼时,有些学生坐不住了。此时,笔者适时地抛出问题:在升国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交流,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参加升旗仪式是爱国的表现,整队要迅速。”有的学生说:“升旗时要严肃,着装要整齐,奏国歌时要立正、行注目礼。”学生各抒己见,自然生成了知识。笔者继续引导学生讨论参加其他校园活动时要遵循的规则,再由学校的规则引申到社会规范。这样学生懂得了不同的场所、不同的活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规则,有规则才会有秩序,只有在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社会才会文明进步、和谐稳定。
  三、关注社会生活,拓宽视野
  学生在学校习得知识后,最终要走向社会,过积极向上的生活。只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教学,学生才能学有所得。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社会是一个大舞台,社会现象色彩斑斓,各种信息层出不穷。初中生理性辨析能力较弱,极易受周围人和物的影响,让学生有拒绝污染的能力,具备基本的善恶是非观,这是思想品德课义不容辞的责任。有的思想品德课堂都是教师讲解抽象概念,学生机械地画重点知识。学生慢慢地失去了兴趣,觉得学习思想品德课只要背背书就可以了,这门学科对自己没有任何用处。这样的思想品德课对学生来说可有可无,其德育效果不言而喻。因此,就教学而言,只有将社会生活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才能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学生在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中体验、感悟,才能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例如,教学“走向小康”时,如果采用空洞说教,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浅显的,缺乏对小康社会的理性认识。于是笔者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庭在这几年中的变化及个人的感受,谈谈本地区在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体会小康生活的到来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然后再播放一组当地居民对现在生活的描述,让学生了解老百姓眼中的小康生活,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的内涵,懂得“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从点到面,从身边小事到社会发展,进行理性思考,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的情感。教师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开展“我心中的小康”主题演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的决心。将社会生活引入课堂,让思想品德课具有强大的力量。
  引用贴近学生学校生活的案例组织教学,更具有教育的说服力,既能促进学生把握知识,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学校制定各项管理措施的意图,不再排斥学校的相关制度,深刻领会学校制度是对学生的另一种关爱,将学校教育与知识学习相统一。将生活中、社会上的事件搬到课堂中来,不仅可以点拨学生思维,还有助于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顺利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陈廷绪.探寻生活的源头活水——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心得[J].中国民族教育,2006(9).
  [2]王桂玲.生活化教学之我见[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3(5).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文章以露天采区和地下采空区相互错杂的复杂矿区为工程背景,提出崩落采空区顶板充填采空区以提高露天开采环境安全性的工程方法。运用离散元数值分析程序模拟采空区顶板崩落矿
[摘 要]真正的学校教育,应该顾全学生个体一生的发展,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树立与健全。“五维”模式,将学校教育的“全方位”要求,具化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融合”“自我成长”“第三方教育”五个维度的组织与实施。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融合;自我成长;第三方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9-00
[摘要]历史学科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和培养人文情怀方面,一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精讲精练,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实现“精教活学,自主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精教活学;以生为本;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7007602  构建精教活学的历史课堂是历史教学的出路。
[摘 要]高中物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探究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大部分高中生在物理解题过程中都普遍存在解题不知变通、思路不开阔等问题。文章以2015年人教版浙江省高考题为例,探究高中物理解题策略。[关键词]高中物理;解题策略;直观认识;题目情境[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4-0064-02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及新课程改革的发
[摘要]“有效的技术才是有用的”,通过案例展示,探讨信息技术与语文常态课融合的尝试与思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融合;课例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4-0011-02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特征。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等信息技术资源的出现,让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的方式变得多样化,信息技术已不再停留在简单的平
[摘 要]物理习题教学除了使用讲授法外,是否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帮助学生弄清疑点、突破难点?其实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只关注他们获得的结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设计一些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某些活动,这对提高学生的能力至关重要。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探讨用实验来有效分析物理习题。  [关键词]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物理习题;习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摘要]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通过提出有效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于重要历史概念、历史现象以及历史结论的记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学生掌握历史规律和历史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有效提问;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7007901  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是问题。”问题
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是各类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成人高等学校培养创新人才、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积极探索和改革财经类课程体系,注意妥善处理好优化课程体系中的几个相互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