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中新课程在我省的全面推行,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传统的教学基本技能,而且要具备适应新课程需要的研究能力、课程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因此,教师的能力结构要优化,要更新,要充实调整。
一、教育教学基本能力
第一,组织教学和管理课堂的能力。包括制定课堂教学计划、确定适度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的能力;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机智地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不压抑也不放任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课堂始终处于和谐状态之中的能力。所有的改革理念和思考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学和课堂上,教师要加强教学改革和课堂重构的研究,充分理解教材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
第二,教学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师的语言要精练规范,富有感染力,具有启发性,能在关键时刻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诱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第三,教师参与和共事的能力。新课程是一个系统、整体的工程,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办到的。因此,教师要有良好的工作心态,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要与同事通力合作,精诚团结,相互支持。
第四,将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的能力。新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把握学生生活主题,把学科概念、方法、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灵活地在知识中建立联系。
第五,实践教学的能力。新课标之下的课堂是广义的课堂,这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实践教学能力,积极带领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所关心的有意义的题材,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二、研究能力
校本教研制度的实施需要教师增强研究能力。校本教研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有利于教师打破学科壁垒,互相交流合作,从实际出发,在教学情境中发现、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校本教研要求教师参与教研,改善教学,既要有个人的反思和努力,也要以群体发展促进个体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成为教学研究者。
第一,要研究新课程。教师要坚持不懈地探索和研究新课程的课程目标、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具体内容、评估要求、基本框架和特点等;了解新课程新在何处,使自己通过教学实践逐步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步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不断吸收新知识,加强新课程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第二,要研究学生生活、思想和学习实际。教师必须对学生身心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做到细致深入、准确客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要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提高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的整合、实施和开发能力
高中新课程充分扩大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可支配空间,要求教师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以国家课程为主,以地方和校本课程为辅,进行课程结构整合优化。此外,教师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自主确定教学目标,提升课程开发能力,引导学生创新实践,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四、现代信息技术能力
高中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教师要把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熟练掌握其操作,用现代教学设备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
总之,在高中新课程的推进中,教师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适应新的教育形势。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
一、教育教学基本能力
第一,组织教学和管理课堂的能力。包括制定课堂教学计划、确定适度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的能力;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机智地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不压抑也不放任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课堂始终处于和谐状态之中的能力。所有的改革理念和思考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学和课堂上,教师要加强教学改革和课堂重构的研究,充分理解教材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
第二,教学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师的语言要精练规范,富有感染力,具有启发性,能在关键时刻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诱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第三,教师参与和共事的能力。新课程是一个系统、整体的工程,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办到的。因此,教师要有良好的工作心态,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要与同事通力合作,精诚团结,相互支持。
第四,将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的能力。新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把握学生生活主题,把学科概念、方法、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灵活地在知识中建立联系。
第五,实践教学的能力。新课标之下的课堂是广义的课堂,这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实践教学能力,积极带领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所关心的有意义的题材,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二、研究能力
校本教研制度的实施需要教师增强研究能力。校本教研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有利于教师打破学科壁垒,互相交流合作,从实际出发,在教学情境中发现、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校本教研要求教师参与教研,改善教学,既要有个人的反思和努力,也要以群体发展促进个体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成为教学研究者。
第一,要研究新课程。教师要坚持不懈地探索和研究新课程的课程目标、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具体内容、评估要求、基本框架和特点等;了解新课程新在何处,使自己通过教学实践逐步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步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不断吸收新知识,加强新课程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第二,要研究学生生活、思想和学习实际。教师必须对学生身心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做到细致深入、准确客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要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提高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的整合、实施和开发能力
高中新课程充分扩大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可支配空间,要求教师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以国家课程为主,以地方和校本课程为辅,进行课程结构整合优化。此外,教师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自主确定教学目标,提升课程开发能力,引导学生创新实践,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四、现代信息技术能力
高中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教师要把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熟练掌握其操作,用现代教学设备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
总之,在高中新课程的推进中,教师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适应新的教育形势。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