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盛的山西宋金元戏曲艺术

来源 :中国文化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283488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戏曲形成于宋金,成熟于元代,持續繁荣于明清,一直延續至今天。中国戏曲的研究历史已达百年,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抵都局限于从戏曲文学的角度作论述。1950年代以后,随着大量有重要价值的戏曲文物在山西、河南等地的发现,以及众多学者自觉地把戏曲文物研究当作学术使命,中国古代戏曲研究的面貌焕然一新。
  山西自宋金杂剧院本诞生之日起,就是戏曲文化十分活跃的地方。金代平阳(今临汾)地区的戏曲艺术非常发达,元代前期更是形成了“以平阳、太原、大同为中心的南、中、北三处戏曲繁盛之地”。元钟嗣成《录鬼簿》中记载了全国五个杂剧最为兴盛的地区,其中就有平阳。当时山西有很多剧作家,如平阳的赵公辅、孔文卿、石君宝、于伯渊、狄君厚、李行道、郑光祖,太原的刘唐卿、李寿卿、乔吉,大同的吴昌龄等等。
  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对山西戏曲文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山西地区宋金元时期戏曲艺术的轮廓变得越来越清晰,其繁荣昌盛的景象赫然现于眼前。
  戏曲表演场地的演变
  中国戏曲的根基在民间,遍布城乡的神庙戏台是戏曲文化赖以传播的主要媒介。作为戏曲演出的专门场地,戏台的出现与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戏曲艺术的兴起和演变。山西现存古戏台2800余座,其中金代2座,元代8座,明代31座,以数量庞大、历时久远、形制多样而具有无可争议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这些古戏台以最直观的形式勾勒出戏曲表演场所的演变轨迹。
  最早出现的戏台是“露台”。“露台”的出现使艺术与生活第一次在空间上拉开距离。宋代,戏台形制发生飞跃,“舞亭”与“舞楼”等亭子式戏台开始在神庙中出现。全国现存记载北宋“戏台”信息的碑刻有3通,都在山西。万荣县桥上村后土圣母庙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河中府万泉县新建后土圣母庙记》碑阴记载了修“舞亭”的十八人的姓名,沁县城关关帝庙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威胜军新建蜀荡寇将□□□□关侯庙记》碑阴有“舞楼一座”的内容,平顺县东河村九天圣母庙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潞州潞城县三池东圣母仙乡之碑》记有“创起舞楼”之事。
  金代进一步发展了北宋以来的“舞亭”、“舞楼”等有顶盖遮蔽的戏台,并出现“舞厅”。“舞厅”是一种一面栏隔,分前后场次的比较进步的舞台。其高广比例适宜,台面宽大明朗,既利于舞台艺术表演,又可取得较好的观看效果,在舞台建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建于1183年的高平市王报村二郎神庙“舞楼”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戏台。该戏台面阔一间,进深四椽,悬山式屋顶,简板布瓦盖顶。戏台建在台基上,台基为须弥座式,平面呈正方形。四角立柱均为粗硕的圆木柱,柱子上细下粗,下施圆柱形砂石柱础,木柱收分、侧角甚是明显。整个建筑由斗拱直接支撑屋面。戏台正面右下方的一块束腰石上题“时大定二十三年岁次癸卯秋十有三日,石匠赵显、赵志刊。”
  元代以后在庙宇里建戏台已十分普遍,并多有碑刻记载。如万荣县太赵村稷王庙至元八年(1271年)“舞厅”、临汾市魏村牛王庙至元二十年(1283年)“乐厅”、翼城县武池村乔泽庙泰定元年(1324年)“舞楼”、万荣县西景村东岳庙至正十四年(1354年)“舞厅”等。临汾市魏村牛王庙“乐厅”是最为典型的元代戏台。其四角立石柱,上面为亭榭式盖顶,后部二石柱间砌土墙一堵,土墙两端向前转折并延伸至戏台进深的后部三分之一处。这是典型的元代建制,表明演出已经由过去的四面观向三面观发展。墙壁的设置为排除视觉干扰、增加音响效果以及演员换装休息创造了条件。
  与地面戏台相对应,稷山、新绛、侯马等地的金元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戏台模型。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稷山马村1号墓与5号墓为“舞亭”。以1号墓为例,戏台与北壁门楼相对称,平面向外突出,单檐(5号墓为重檐),形制与门楼完全相同,形式高耸挺拔,与亭相似。马村3号墓与8号墓为“舞楼”,其结构、形式与“舞亭”基本相同,但其台座为方形,未向外伸。台座中间开辟墓门,前后相通,上下两层,类似钟、鼓楼形式。马村4号墓与苗圃1号墓为“舞厅”,下砌须弥台座,上为单檐屋顶,面宽三间,中间最大,两次间狭小,形式如厅。“这三种舞台,同时也体现了舞台的产生和进化过程。”
  墓葬中最典型的戏台模型出自侯马金大安二年(1210年)董明墓。戏台位于北壁堂屋檐上两斗拱间,单檐歇山顶,下砌两根小八角矮柱,上承台面,台面之上两侧立角柱,普柏枋与柱头十字相交,枋上置转角斗拱二朵,补间斗拱一朵,补间斗拱出琴面昂。斗拱上承撩檐枋,枋上承歇山顶,山华朝外。整座戏台结构精巧,形式壮丽,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舞台建筑形制与杂剧表演形式。
  杂剧戏班与艺人
  戏曲演出不是演员个体所能从事的活动,需要由戏班来承担。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明应王殿南壁元杂剧演出图,描绘了忠都秀戏班的表演场景。见于画面者共11人,其中包括女性6人,分两排站在方砖铺地的舞台之上。左后角一位女艺人微微掀开帷幕,向外观看。运城市西里庄元墓壁画也描绘了一个戏班,出现在画面上的同样也为11人。一个元杂剧戏班到底有多少名成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12人以内”和“15人以上”之说。戏班成员中有男有女,表演时男女同台演出。
  当时的戏班并不固定呆在一处演出,而是保持流动的方式。元代称杂剧艺人的流动演出为“冲州撞府,求衣觅食”。山西南部大都市以平阳府为最,平阳的杂剧艺人平时除了在府城内部活动以外,也到周围城镇乡村去赶赛。如大德五年(1301年)清明节张德好戏班到孤山风伯雨师庙演出,泰定元年(1324年)忠都秀戏班到广胜寺水神庙演出等。戏班流动作场,旱路多靠肩挑驴驮车载,水路多靠船运,非常艰辛。
  在传统社会中,杂剧行当被视为贱业,历代文献对艺人的专门记载可谓凤毛麟角。传世的山西元代文物里,记载了几位当时活动在山西南部的杂剧艺人的姓名(或艺名)。万荣县孤山风伯雨师庙元代戏台残柱顶部刻有如下字样:“尧都大行散乐人张德好在此作场,大德五年三月清明,施钱十贯。”由此可知张德好是大德年间活跃在平阳府一带的杂剧艺人。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明应王殿南壁元杂剧演出图,上方帐额书“尧都见爱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泰定元年四月日”字样,由此可知忠都秀是平阳府备受欢迎的杂剧女艺人。河津市北寺庄禹庙戏台元代台基石上刻有如下字样:“建舞楼,都科韩口口张鼎拙书,石匠张珍刊。庆楼台,大行散乐古弄吕怪眼、吕宣,旦色刘秀春、刘元。”记录了一个戏班中几位演员的名字。   脸谱、行头以及伴奏
  脸谱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宋金时期已出现脸谱雏形,面部傅粉涂墨已成为当时戏曲表演中的惯常做法。面部化妆主要包括面部傅白粉、以墨贯眼、以色涂眉嘴、以墨绘蝴蝶形脸等。
  金代早期的稷山马村1号墓出土的四件戏俑皆面部傅粉,副净还以墨贯眼并画鸟嘴。马村8号墓的副净面部用朱色在两只眼睛上画了一双斜方块式的红眉毛,又抹了一个大红口。金代晚期的董明墓戏俑面部也有化妆:装孤面饰蝴蝶状脸谱;副净脸上眼鼻部涂抹粉团,双目斜抹八字眉,两面颊各抹一团黑。
  元杂剧人物面部化妆继承了宋金时代的面部傅白粉、以墨贯眼、以色涂眉嘴、以墨绘蝴蝶形脸等画法,芮城县潘德冲墓石棺杂剧线刻画、运城市西里庄杂剧壁画中的副净皆以墨贯眼,新绛县吴岭庄杂剧砖雕中的装孤面部用墨勾画蝴蝶形图案纹饰。金元杂剧中的蝴蝶形脸谱,对以后的戏曲艺术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后世的三国戏中张飞脸上就绘着类似的图案,以示“张手即飞去”。另外,元杂剧在正面人物的化妆上有了新发展。洪洞县明应王殿元杂剧壁画中人物面部装扮上有粗眉、卧蚕眉、红口、髯口等,还有画上去的假胡须。不过,髯口和假胡须只比真实情形略微浓长一些,并没有达到后世戏曲黑满、黑张等髯口的夸张程度。
  宋金杂剧戏服以同时代日常生活服装为主。戏帽流行簪戴或诨裹。道具有杖、棒槌、扇子等,又有荷叶、交椅。元代戏班所用的戏服则根据需要而特别订制,较生活用服有更多的点缀,增加了图案纹路颜色。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明应王殿元杂剧壁画中人物,前排左右二人皆为女性,装扮的是侍从、仪卫形象。左边一人穿蓝色团领窄袖长袍,绣龙,手执宫扇;右边一人穿土黄色团领窄袖长袍,绣鹤,手持木刀。二人皆腰系玉带。前排左二穿黄地蓝色绣边短袍,腰系红带,脚穿黄色圆口布鞋,类似后世戏曲的丑角。前排右二穿浅蓝色绣边圆领窄袖长衫,系带,脚穿薄底乌靴。
  音乐是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宋金杂剧表演已有专门的伴奏乐队。稷山马村1号墓伴奏乐队由五男一女组成。男性皆头戴直脚幞头,插高簇花枝。乐队前后共分三层,左右下方两男子身穿团领长衫,执槌击腰鼓;中间二人颏下有髯,身穿大袖宽袍,一吹笛,一吹筚篥;左上角一男子身穿团领广袖袍,执双槌于鼓前侧耳聆听;右上角一女子面容温润清秀,梳高髻束抹额,身穿窄袖直领褙子,双手执板于头部右侧正在拍打。
  马村4号墓杂剧与乐队同台出现的场面,进一步明确了金代戏曲的伴奏情况。该墓戏曲表演场景共九人,杂剧及伴奏乐队分前后两排。前排杂剧演员共四人,从左向右依次为副末、副净、装旦、末泥;后排下砌“乐床”,上面站立伴奏乐手五人,从左向右依次为大鼓、腰鼓、横笛、拍板和筚篥。
  这些考古发现揭示出金杂剧的伴奏乐器组合为大鼓、腰鼓、筚篥、笛、拍板,这样组合的乐队,既可伴奏杂剧,又可单独演奏或伴奏歌舞。“乐床”是伴奏乐队站立或表演的专门设施,亦即元杂剧中所谓“做排场”的所在。宋金杂剧的伴奏乐器与民间散乐乐器完全相同。
  元杂剧的伴奏乐器中少了筚篥。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明应王殿元杂剧壁画中伴奏乐器系由鼓、笛、拍板三者组成,但其中只有大圆鼓而无腰鼓。新绛吴岭庄杂剧砖雕的左右两侧,各嵌有奏乐人物砖雕一块,每块各雕一人打腰鼓、一人执拍板,没有大鼓及笛,显然不是一个完整的乐队。将两者互相弥补映证,可推断元杂剧伴奏乐器的构成应为大鼓、腰鼓、笛及拍板。
  演出形式与演出体制
  山西金墓出土的杂剧砖雕,有故事情节的,可视为“正杂剧”演出形式。稷山马村2号墓最为典型。该墓杂剧表演场面由副净、装孤、副末、末泥等角色组成,其中副净位于最左边,头巾诨裹,身体前倾略哈腰,面部表情滑稽,以长竿挑“灯笼”垂于舞台中间;左二为装孤,双膝屈蹲,两手指向副净,双眼注视末泥,正在向末泥回话;左三为副末色,面向末泥而手指装孤,显然为末泥仆从;最右边为末泥,穿袍秉笏,坐于椅上,手指装孤似在问话。副净、装孤、副末三人皆目视末泥,似乎副净与装孤正在向末泥申诉,两人之间也相互辩驳,而副末则向末泥传递解释前二人的话。这组人物有坐有站,主次分明,各人目光视线、手势动作配合一致,构成一幅有机联系的杂剧演出场面,很有戏剧性。
  稷山化峪3号墓、2号墓杂剧砖雕表演比马村2号墓者稍有逊色,但依然能看出戏剧性。化峪3号墓的杂剧砖雕,角色从左向右分别为旦、装孤、副净、副末、末泥。左起第一人为旦角,风姿绰约,衣着华丽,面带笑容,手执“铜镜”;第二人为装孤,戴尖顶帽,面向右边的旦角,以右手指自己的右眼,表情滑稽;第三人为副净,蓬发巾裹,右腿弯曲,双手拱于右肩,头转向左方,愁眉紧锁,一副佯作不快的表情;第四人为副末,戴无脚幞头,双手持棍,举于身体右侧,面带笑容,目视前方;末泥居于最右边,穿袍秉笏,皆微微低头,满面含笑。
  化峪2号墓杂剧角色五人并立一排,左起第一人为装孤,左手扶腰带,右手置胸前,手心向上,似在陈述;第二人装束为一般平民,右手抚胸,左手置于腹部,头向左,面容苦愁,亦作诉说状。其余副净、副末与末泥三人端立右边,似在静听。
  另外一些杂剧砖雕,角色各有特点,有的表演也颇生动,但人物在舞台上皆排列作“一”字形,彼此互不呼应,角色之间并无有机联系,不能看出他们是在共同围绕着一个中心表演故事。可视为“艳段”的演出形式。
  稷山苗圃1号墓杂剧砖雕,从左至右分别为装孤、副净、副末、末泥四个角色。四个人物似乎仅仅是独立的个体,并不是一幅有机的戏剧表演场面。稷山化肥厂金墓杂剧人物,从左至右分别为末泥、副末、副净、装孤四个角色。马村8号墓杂剧砖雕,从左向右依次为副末、副末、副净、末泥、旦五个角色,其中以副净的表情动作最为滑稽可笑。侯马董明墓戏台杂剧俑,从左向右分别为装孤、副末、末泥、装旦、副净。
  金代早期戏曲演出体制为北宋杂剧体制。以稷山金杂剧砖雕为代表,角色排列和表演形式和河南偃师、禹县的北宋杂剧砖雕基本相同,副净、副末居中表演,其他角色居次要地位。这表明副净、副末在演出中是主角,其他角色皆围绕副净、副末表演,处于从属地位。金代晚期,末泥开始居中表演,副净则侧居其次,以侯马董明墓戏俑为代表。这表明“末本”或“旦本”的元杂剧演出体制在金代中期已然出现,表演内容由滑稽调笑向正剧转化。
  元代则更加盛行以末泥为主的表演形式,即所谓“末本”或“旦本”的元杂剧演出体制。新绛吴岭庄元杂剧砖雕、新绛寨里村元杂剧砖雕、芮城县潘德冲墓石棺杂剧线刻画、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明应王殿元杂剧壁画都是这种情况。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戏曲艺术,以旦或末主唱,剧目题材广泛,情节复杂,无论悲剧还是喜剧,皆通过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之间的冲突来表现戏剧性。
  地上地下林林总总的戏曲文物,见证了宋金元时代山西地区戏曲艺术的繁荣盛况。戏曲艺术在山西地区的繁荣,有其深层次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历史时期山西地区一直是经济文化发达之地。宋金时代,市井文化兴盛。特别是金代世宗、章宗时期,河东地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为戏曲的发展提供了丰饶的社会土壤。修庙造墓、撰词作曲风尚的流行,雕版、印刷业的发达都为戏曲行业的生存与传播提供了现实的保障。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戏曲日益兴盛,并延續至元代,以及明清。
  如今,山西人依然对戏曲情有独钟。戏台林立,戏迷众多。婚丧嫁娶、迎神赛社以及各种庆典都离不开戏曲。爱戏情结已深深植入山西人的灵魂之中。在山西的黄土地上,戏曲艺术依然生机勃勃。
  (责任编辑:张双敏)
其他文献
令人震惊的披露,参议院支持司法审查。意大利政坛的“震情”还在发展。安德烈奥蒂:他真下水了吗?教,年轻时即投身政界,很快成了意大利天上教民上党(简称天民党)的中坚人物。1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也是加
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内容完整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本文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改进措施。 The truthfulness, reliability and content integr
天地元黄,宇宙洪荒,乾坤轮转,古今由来,人类的历史是社会进程的见证,历史也总是按着她固有的规律在推动着,在向一个新的高一级社会层次推进。我们伟大的祖国正迎来了前所未有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是航空航天部部属高等工科学校。现设有铸造,焊接工艺及设备,金属热处理及设备,金属腐蚀与防护,环境工程,机制与设备,机电工程,无损检测,电子仪器测量与计
2012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代表着年度贺岁大片的压轴电影——《龙门飞甲》《金陵十三钗》尘埃落定。而荧屏上,2011年最后一部演绎古代帝王后宫争斗的《后宫甄嬛传》已经播完,最
当前国民经济总体形势良好,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是市场物价涨幅高、投资战线过长、国有企业还很困难、资金紧张等,下面就这些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每当“金枷遍桎俗人颈,人为财争死方停。世道黑暗扭人性,众生祈盼求光明”的合唱完毕,大幕徐徐关闭时,我心中的一股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我感谢李六乙导演,是他的帮助和引导,使
疣枝桦,又名垂枝桦,系新疆阿尔泰山及天山特有物种,属落叶阔叶乔木。疣枝桦树皮白色、树体高大、冠幅圆满、枝叶繁茂、翠绿葱郁。其树叶在入秋经霜打之后,仿佛挂满了金币,金
西安地质学院院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矿物物理和矿物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地质学院学报编委会主任)朱自尊教授,四川省荣县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