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教学训练的新思考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on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势下,小学体育开展跳绳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有效提升学生的持久耐力、平衡力、弹跳力等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跳绳教学中开展花样跳绳教学,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2-0133-01
  1.花样跳绳的教学意义
  (1)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目前我国小學体育课程一般都是按照体育教师设置好的教学课程进行的简短的课程训练,一般来说只占到一堂体育课的一半时间,剩下都是给学生自我放松的时间,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这也是我国小学体育课程存在的“通病”。面对这种教学现状,怎样才能不断的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成为了许多教师的难题。花样跳绳这项运动主要是基于“跳起来”为重心的,需要学生参与进行的运动,在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来、真正的跳起来,针对这个教学过程教师可以传授给学生更多的跳绳技能、思维方式的锻炼以及身体协调性锻炼等等,能够给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带来很大的帮助。
  因为在花样跳绳的过程当中,学生需要把手、脚和身体部位协调起来一起运动,只有达到一致才能将花样跳绳展示出来。在学生跳绳的过程中,学生身体的肌肉和骨骼都会动起来,在这一运动当中不仅实现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和提升,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在帮助学生提升个人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让学生爱上体育运动,爱上花样跳绳,为今后更高难度的运动奠定良好的运动基础。
  (2)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同样是体育教学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小学体育课程当中教师可以借助花样跳绳的运动来实现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因为相对来说花样跳绳这一运动是较为简单的体育运动,学生能够在花样跳绳的实际训练当中获取一定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帮助学生不断进步的重要支撑点。另外,花样跳绳这项运动具有创新性,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能够不断拓展个人的思维,提升学生思维创新能力,这能够促进学生更快的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从侧面来说也是促进了学生心理层面的健康发展。
  (3)优化小学体育教学。在我国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基础下,怎样才能进一步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的双重培养是我国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一般来说我国的小学体育课程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层面上,这一点在传统的小学体育课程项目设置当中就能看出,但是对于学生自身创新能力方面则显得很空。针对我国当下小学体育课程的现状开展花样跳绳的教学不仅能够弥补传统体育教学的漏洞,更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也可以实现对小学体育课程的内容优化,从改变教学方式做起,不断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
  2.小学体育花样跳绳的优势
  (1)富有创意性。花样跳绳这项运动是基于单调的跳绳运动之上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模式创造组合出新的跳绳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另外也能让思维得到创新性的启发,这也给小学创新性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不受限制,多样教学。花样跳绳因自身多样化的特点在多种的体育运动当中脱颖而出,这也跟它自身不受限制有着很大的联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项运动不需要有规定的场地和空间,这就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体育教学的灵活性。另外,花样跳绳还不受时间的影响和限制,比如,教师在课上完成了课程教学,就算在课堂当中无法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锻炼,在课下利用休息的时间学生也可以在学校、家中进行运动,这也提升了体育教学的普及性。
  3.花样跳绳的教学训练方法研究
  (1)互动教学法。互动教学指的是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教学方法,在花样跳绳当中做好互动能够增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还能够不断的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能力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给学生教授完基本的跳绳技巧之后,可以让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花样跳绳设计比赛,哪一组跳绳动作最有难度、配合的默契度最好就是赢家,用这种小比赛能够增进学生之间合作的默契程度,还能够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比如,在给小学4年级2班上课的时候,选择小兰和小红为女生组,选择小明和小刚为男生组,让两组之间进行花样跳绳的小比赛,这样有助于增加观看学生对这项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尝试性,不断的提升课堂氛围。
  (2)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小学体育课当中最受欢迎的一种方式,老师可以设计不同有趣的花样跳绳小游戏让学生参与到其中,这种教学法能够提升实际小学体育课堂学生对跳绳技巧的掌握性。比如,教师可以设置单个不同的小游戏。第一,跳绳编花小游戏,学生在跳绳的过程当中能变出更多花、编出不同样式的学生就能够获胜,设置这样小游戏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和弹跳能力。第二,“自行车比赛”,就是将骑自行车的动作加到跳绳当中,这个动作也是很常见的,让学生用这种方式进行40米左右的比赛,谁第一个到达终点就能获得相应的赢家奖励,设置这个小游戏能够提升学生对身体的协调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加课堂的氛围,让更多的学生能参与进来。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教学训练是体育教学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小学体育的综合教育成效。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了保证花样跳绳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要将怎样激发学生兴趣点作为重点来研究,因为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这项运动当中是基础,接下来才能不断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花样跳绳教学方式能够全面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同时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国光.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教学训练思考[J].体育风尚,2018(09)
  [2]杨守彬.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教学训练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06)
其他文献
法理学是高职院校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法理学教学中,不同的教师对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学方法、培养法学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和分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全体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道路上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在体育课堂贯彻落实新时期的教育理念,从而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鉴于此,本文就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提出了几点个人建议,以供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的技能知识,还要根据当前的教育发展特点,选定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物理实验在初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但能够使学生更快地理解物理知识,加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印象,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实验观,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水平。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学现状为论述点,探讨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环节的应用。   关键词:实验教学法;初中物理;作用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现已成为课程学习的重点课程,因此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普遍重视小学信息课程的教学质量,并对此展开深入的探索研究。有效的对小学信息技术进行变革可以提升整个的教学质量。本文就如何提高信息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教学模式的变革提出了相对的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小学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
论文从鸡绦虫的生长繁殖特点及致病机理出发,综述了几种常见抗绦虫药物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和使用前景,为其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摘 要:我国素质教育以来,国家较为重视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主要是因美术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较为重要阶段,需要采取有效培养策略对学生审美能力进行快速发展,以此为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20
摘要: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变革,教育方式的多变,进入新时代,整个社会的教育形势和人才需求出现了显著变化,对应的全新教育要求也是应运而生。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仅仅依靠知识灌输、模仿记忆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无法有效推动小学数学课堂的转型。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小组合作形式开展课堂教学,能够实现包括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等多方面综合素养的培养
摘要:体育教学本身就肩负着促进校学生加强锻炼,提升身体素质的重任,但由于传统体育教学中往往教学模式单一且枯燥,使学生对于体育教学产生了抵触心理,丧失了学习乐趣,不利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本文就体育教学中游戏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应用的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游戏;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3-0153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上有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比较程序化,师生之间也缺乏互动,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实现互动激趣、趣中求学的教学理念,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文章对初中道德与法治互动教学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互动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