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做到“四挂钩”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lanr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入分配不仅是经济问题,更关乎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12月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显示,2010年中国城乡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城乡居民对收入水平不满排在首位,基尼系数接近0.5,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382的警戒线。
  《人民日报》最近也连续发文,关注国内的收入差距问题,工资改革或将成为今年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马克思的工资理论虽然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深刻认识和分析的基础上,但它对社会主义工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同样具有指导作用,它揭示了工资的本质,提出了工资除了包含劳动者的生理要素外,还包含社会要素,由此奠定了劳动者体面生活、尊严做人以及与社会经济同步增长的工资理论基础。因此,我们必须用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指导中国的收入分配改革。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提出制定工作标准应着重考虑的四个方面,以期为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应与消费价格指数挂钩
  
  消费价格指数(以下简称CPI)的功能之一,就是指导制定工资标准。名义工资购买力的变化主要就是看CPI,工资只有与CPI挂钩,才能保证物价上涨时,实际工资不会降低。有些专家提出:“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不能与CPI挂钩”。我个人认为,这个观点缺乏理论支持和事实依据,会对收入分配改革朝正确方向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很多发达国家调整工资标准时都会以CPI为参照。美国劳动者与雇主的集体谈判工资协议,明确规定工资要随CPI的涨幅进行调整。根据美国官方的统计,美国有8000万人的收入由CPI和各种法规决定,细分为:4780万社保受益人,410万军人和联邦公务员及退休人员,2240万领取贫困救济的人,2670万享受营养午餐的学生(以上人员有交叉)。从1985年开始,美国还根据CPI确定联邦个税的征收政策。
  美国公务员的工资每年都有年度微调,其标准就是依据劳工部公布的私企工资成本指数(ECI)。实际上,工资成本指数就是CPI在劳动力价格变化上的表现,劳动者的工资必须是实际工资,随着物价上涨名义工资也必然上调。美国私企工资成本指数的统计就是根据城市消费者物价指数(CPI-U)得到的不变美元(如图1),在1991-2010年的20年间,美国的私企工资成本指数几乎一直高于CPI。
  
  法国公务员的工资也紧盯CPI。法国公务员按不同级别档次规定工资“点”,最高为812“点”,最低为217点。从这个“点”可以看出,法国公务员的工资差约为3.7倍。法国会每年根据CPI确定一个工资系数,用工资“点”乘以工资系数,得出各职级公务员的工资,只要知道一个公务员的职务级别,就知道他的工资“点”,包括总统在内的所有公务员的工资完全透明。根据法国官方的统计局数据,2007年,法国全国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为31093欧元,工业为33111欧元,政府公务员32884欧元,服务业为31835欧元,商业28592欧元,教育卫生和社会服务业281 25欧元,建筑业27224欧元,熟练工人24359欧元,总统101488欧元。
  工资,可用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来衡量。以货币表现的工资就是名义工资,把名义工资换算成购买力就是实际工资。现实生活中,劳动者更关注实际工资,也就是用拿到手的钱所能购买多少生活资料。马克思曾对此给予精辟的论述:
  
  “我们谈论劳动能力时,绝不能撇开必须的生活资料。换句话说,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由劳动力的价值表现出来”。
  众所周知,人所具有的劳动能力并不是终生的,年幼时不具备劳动能力,年老时则丧失劳动能力。所以,人类只有通过繁衍,才能保障社会上所有经济活动的劳动力总供给。为此,工资必须能够负担得起家庭的生活资料。同时,劳动力的产生需要教育培训,为维持劳动力的连续产出,劳动者本身还需要医疗保健。所以,教育和医疗费用也要分摊到工资里去。如此分析,要想保持一个经济体有持续的、充足的、有活力的、高质量的劳动力供给,就必须给劳动者足够的实际工资,满足他们的生活、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需求。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工资调整时参照CPI,不但符合马克思的工资理论要求,也在实践中被一些国家所运用。中国在进行工资调整时,也应将CPI作为一个主要参数,根据CPI上涨情况,适时调整工资,避免劳动者因物价上涨而降低实际工资,导致生活水平下降。
  
  应与国内生产总值挂钩
  
  工资与CPI挂钩是为了维持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不至于因物价上涨而降低,也就是让劳动力保值,但它却无法反映劳动者分享社会财富的比例。要想让劳动者的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还必须引用另一个工资调整的参数一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
  工资与GDP挂钩是表达劳动者的相对工资,也就是相对于资本收益的工资。假如GDP增长了10%,工资却仅增长了5%,虽然名义工资或实际工资有所增长,但却没有依照与资本利润相同的增幅增长,相对工资实际是下降了,也就是说,劳动者分到的社会财富的比例下降了,这是中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根源之一。新华网2011年2月10日的一篇报道显示,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1990年为53.4%,1995年为52.8%,2000年为51.4%,2006年为40.61%,2007年为39.74%,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总体上是逐年下降的。
  根据经合组织发布的数据,2009年该组织24个国家全年满勤平均工资(平均小时工资与全年满勤工作小时数的积)是人均GDP的101%,对一个勤劳的劳动者来说,在一年的劳动中按正常的节假日休息,不请事假,则他的工资与他所在国家的人均GDP大致相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同期发布的报告,2009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3474万人,人均GDP为25125元。如果按照经合组织国家劳动者全勤报酬占人均GDP的101%的比重,中国一个勤勉的劳动者,一年的满勤工资应为25376元。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2009年世界平均最低工资为人均GDP的60%,那么中国的最低工资应该是15075元,也就是每月1256元。
  马克思曾多次论述最低工资。他认为,最低工资必须能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1.维持劳动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2.用新工人替代老工人的费用;3.劳动者本身的教育费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以法律形式规定最低工资,而且根据CPI的变化,随时调整最低工资,如法国在1980-2009年的30年期间,曾58次调整最低工资,几乎是平均每年调整两次。
  之所以要规定最低工资,是因为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工资收入来购买生活资料。在工资集体谈判中,劳动者总是处于弱势,企业主则处于强势,大多数情况下是工人妥协。因为劳动者没有工资收入,无法维持长久的生计,而生产
其他文献
国内企业普遍缺乏合格中层,这是近几年来中国企业、著名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以及网络招聘公司联合调查得出的共识。从现实情况来看,如果中层管理者不称职,整个企业将会面临困境。中层管理者和管理团队的缺失断层也将会对企业运营、领导机制产生重大的影响。迫在眉睫的中层危机正在成为中国企业难以回避的现实。    中国企业的中层困境状况    ●一箩筐员工,选不出个长子  M公司是一家从事家电销售的专业服务公司,公司经
高温津贴如何计税    HR来信:  我们公司每年6月至10月都会给员工发放每个月30()元的高温津贴。请问,高温津贴是否需要计入员工工资中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可以合理避税,我们应该如何操作。劳动法世界高级研究员钱青回复(以下简称专家回复):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企业发给员工的高温津贴,属于工资总额中的津贴、补贴项,因此是需要计入员工薪资收入的,公司应将其计入个税征收范围中,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作家林希在《石缝间的生命》中为我们描述了一种令人震撼的大自然奇迹:一粒种子,当它被撒落到没有泥土的石崖上,尽管可以分享阳光的温暖,得到雨水的滋润,但却要自己去寻找赖以生存的土壤。于是,它便把这一线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在这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它或许是一簇簇无名野草,虽然因缺乏营养,只长着三两片细瘦的薄叶,但它那自觉找寻石缝的无数根须,却向人昭示着生命本能的尊贵;它或许是一团团小小的
19世纪,一位法国青年从乡下来到巴黎想找份工作,但到处碰壁,无奈之下他想起了父亲的嘱托,就去拜访父亲的一位将军老友。寒暄之后,老人问:“年轻人,你有什么特长吗?数学、几何、物理怎么样?”青年不好意思地摇摇头。“学过法律吗?懂会计学吗?……”青年不停地摇头。最后,青年十分窘迫地说:“我没有任何特长。”老人却耐心地说:“你是我老朋友的孩子,我总得帮你找一份差事做呀。你先把住址写下来吧。”青年的脸涨得通
现在不少人都在批评中国是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主流价值甚至已经崩溃。事实是这样的吗?  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副所长何辉发表文章指出,不可否认,中国社会确实出现了消费群体的碎片化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但中国传统的主流价值依然是稳定的。比如,有人驾车撞人后说“我爸是李刚”这样的狂语,立即招到社会的谴责。这说明尽管对权钱的迷信已经扭曲了某些人的灵魂,但是中国社会尚清楚什么应该嘲笑与抨击;再比如,有年轻
自从绩效管理传入中国后,本土管理者就开始头疼起来。以前的酒文化、茶文化在与世界接轨的大前提下统统显得“英雄无用武之地”,且不论平衡计分卡、关键业绩指标等工具的操作,单就管理理念上的转变就够管理者们“喝上一壶”的。特别是在绩效评价后,如何主动地和员工面对面地讨论绩效中存在的问题、激励他们改进,就成为很多管理者们望而生畏的一个难题。    适应或被淘汰    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已经成为职场上
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约瑟夫·H.朱兰(美国质量管理学家)优良的品质保证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它需要有计划地进行。——约瑟夫·M.朱兰  即使在竞争最为激烈的今天,似乎任何事情部是价格问题,但是在伟大商业成就中还是以质量这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作为基础。——安德鲁·卡内基(美国钢铁大王)  对于生产商来说,最最根本的就是产品的质量。其次才是成本——被远远地放在了
并不是所有人才都是“千里马”。有些人本领高却没有实干精神,才能大却没有忠义之心。这种人极难驾驭,感情约束基本无效,除非你能满足他的野心,否则,他绝不会对背叛抱有任何愧疚之感。如果你已经成为大商人,或许能笼络住他。若无把握,则不如使用中等人才。这就像乘坐马车一样,与其追求速度被一匹烈马掀翻车子,不如追求稳妥,让一匹普通的马平平安安地送到目的地。  台塑胶集团王永庆早年对人才要求极高,务求优秀。那时,
“空降”怎么这样难    最近常听到一些企业抱怨说,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就像下山摘桃的猴子,既不种树也不看护,摘完就走;职业经理人都是只做自己职责内的事,从不肯主动担当,连加班都不愿意……  职业经理人又称“空降兵”,指不是企业内部培育而是从外部引进的高级管理人才,这些人通常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在知名企业锤炼多年后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但他们或许是遇到了职业天花板,或许是受到其他企业的吸引(包
人的内心世界原本是很纯净的,就像婴儿出生时那样明澈如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接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受到的外部条件影响越来越纷繁,于是,原本清澈如水的内心开始变得急躁不安,甚至迷失方向;于是,最纯正的那颗心被虚妄的自我所蒙蔽。如何才能找到那颗纯净的心灵,成为现在都市高压力下人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无疑,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Arthur Christopher Benson)的这部《追随本心》,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