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航天技术的日益发展,登陆火星、甚至“移民”火星一直是各国天文学家们梦寐以求的事情。荷兰一家非盈利性组织“火星一号”研究所今年初宣布,他们计划于2023年把首批4名宇航员送上火星,并让他们留守在那里开辟人类“殖民地”。
近日,该组织再次宣布,面向全球的第一轮真人秀视频审核选拔工作将于今年7月正式展开,相关的申请受理已经开始。“火星一号”研究所对申请者的要求是,必须年满18岁,要有较强的抗压能力、适应能力和好奇心,且要足智多谋。截至今年2月,已经有450余位中国人报名参加了“火星移民计划”。一些天文学家对该项目的可行性持怀疑态度。
火星适合人类居住吗?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3月12日表示,科学家在“好奇号”火星探测器获取的火星岩样中发现了水、碳及氧气。科学家们认为火星上曾存在着可居住环境,且或曾有淡水湖。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3月12日报道,NASA火星探测项目首席科学家迈克·迈尔表示:“这一项目最基本的问题就是火星是否曾经适合人类居住。就我们所知,答案是肯定的。”
据报道,美国科学家在“好奇号”所获取的岩石样品中发现了粘土矿物、硫酸盐矿物和其它化学物质。根据对这些化学物质的分析,研究者们认为岩石中水的PH值相对呈中性。科学家们表示,这项发现在证明火星曾存在可居住环境方面又迈出了一大步。
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好奇号”项目科学家格勒青格表示:“我们已经发现一个可以居住的环境,这是一个非常良性的支持生命的环境,如果当时有水,而且你曾经在那里,那么你就可能会饮用这些水。”
法国空间科学家Sotin教授2006年在第36届世界空间大会上介绍火星探测的成果时说,火星与地球有很多共同之处,是太阳系内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也是未来载人探测甚至人类移民的首选目标。
火星形成初期10亿年的环境和地球初期环境很相似。近年来的探测结果表明,火星表面曾经有水存在。科学家们也在火星大气中发现了氢元素和甲烷。“虽然甲烷的存在并不代表生命存在,但众所周知,生命正是在甲烷的产生过程中诞生的。”Sotin教授说。
同时,探测数据证明,火星形成初期10亿年时,其磁场、火山、水、温度、大气等情况与地球形成初期的情况非常相似。Sotin教授说:“也正是在地球诞生10亿年后,生命出现了。”因此,他认为,研究火星对于人类了解地球初期演化历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如此,Sotin教授仍然认为火星并不适于人类居住。“火星表面剧烈、频繁的尘暴,强紫外线辐射等条件,对于人类来说实在是太恶劣了。”
火星表面的地心引力仅为地球的38%,有人认为这种环境可能会对人类骨质密度、肌肉强度和血液循环等产生重大影响。
“大地营造”,使火星解冻
早在2000年举行的一次有关火星适合人类居住的物理和生物特征的研讨会上,一些科学家就表示,如果火星上的大气能够充满超温室气体,那么在未来100年之内它将成为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这些科学家表示,将火星变得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一步就是通过名为“大地营造”的过程提高火星地表的温度。在这一过程中,温室气体可以在火星表面形成一个象毛毯一样温暖的“气罩”,这些气体可以将火星上大量的冰冻固态二氧化碳融化,而气化的二氧化碳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温室气体。这样生成的二气化碳将进一步提高火星表面的温度。上述科学家之一、来自美国航空航天局阿姆斯研究中心的克里斯一麦凯表示,火星表面的温度只需提高几度就可以满足地球上最原始的微生物的生存需要,这些微生物包括在南极洲发现的青苔及海藻类生物。麦凯预计火星表面将在未来1 00年之内解冻,整个火星星体解冻的时间可能需要大约700年。
据称,使火星变得适合人类居住的最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在火星上种植树木,这样在以后的数万年间,大量的树木就可以为火星大气提供足够的氧气,供人类呼吸。
2018年发射火星车
3月14日,俄罗斯航天署和欧洲航天局签署了“Exo Mars”(火星宇宙生物学)联合探测协议。在协议框架内,俄罗斯与欧盟将成为完全平等的合作伙伴,共同完成人类第一次大型跨星际飞行活动。2016年将发射一颗跟踪气体轨道探测器,2018年将发射火星车。根据协议,俄罗斯将承担利用《质子-M》号火箭从拜克努尔发射场发射探测设备以及研制火星车的任务。在签署该协议之前,跟踪气体轨道探测器的各种科学仪器就开始研发,俄罗斯航天署给俄罗斯科学院空间实验研究所拨专款用于研制高分辨率中子探测器和大气化学光谱仪。
敢于跟地球说再见
到2015年7月,“火星一号”计划将挑选出24名宇航员,接受7年训练。但这是一趟火星单程之旅,一旦出发就意味着要永远和地球说再见了,他们没有把宇航员再送回地球的计划。2023年,“火星一号”就要把宇航员送上火星。火星,能否成为地球人的下一站?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先驱们”的动向。
近日,该组织再次宣布,面向全球的第一轮真人秀视频审核选拔工作将于今年7月正式展开,相关的申请受理已经开始。“火星一号”研究所对申请者的要求是,必须年满18岁,要有较强的抗压能力、适应能力和好奇心,且要足智多谋。截至今年2月,已经有450余位中国人报名参加了“火星移民计划”。一些天文学家对该项目的可行性持怀疑态度。
火星适合人类居住吗?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3月12日表示,科学家在“好奇号”火星探测器获取的火星岩样中发现了水、碳及氧气。科学家们认为火星上曾存在着可居住环境,且或曾有淡水湖。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3月12日报道,NASA火星探测项目首席科学家迈克·迈尔表示:“这一项目最基本的问题就是火星是否曾经适合人类居住。就我们所知,答案是肯定的。”
据报道,美国科学家在“好奇号”所获取的岩石样品中发现了粘土矿物、硫酸盐矿物和其它化学物质。根据对这些化学物质的分析,研究者们认为岩石中水的PH值相对呈中性。科学家们表示,这项发现在证明火星曾存在可居住环境方面又迈出了一大步。
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好奇号”项目科学家格勒青格表示:“我们已经发现一个可以居住的环境,这是一个非常良性的支持生命的环境,如果当时有水,而且你曾经在那里,那么你就可能会饮用这些水。”
法国空间科学家Sotin教授2006年在第36届世界空间大会上介绍火星探测的成果时说,火星与地球有很多共同之处,是太阳系内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也是未来载人探测甚至人类移民的首选目标。
火星形成初期10亿年的环境和地球初期环境很相似。近年来的探测结果表明,火星表面曾经有水存在。科学家们也在火星大气中发现了氢元素和甲烷。“虽然甲烷的存在并不代表生命存在,但众所周知,生命正是在甲烷的产生过程中诞生的。”Sotin教授说。
同时,探测数据证明,火星形成初期10亿年时,其磁场、火山、水、温度、大气等情况与地球形成初期的情况非常相似。Sotin教授说:“也正是在地球诞生10亿年后,生命出现了。”因此,他认为,研究火星对于人类了解地球初期演化历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如此,Sotin教授仍然认为火星并不适于人类居住。“火星表面剧烈、频繁的尘暴,强紫外线辐射等条件,对于人类来说实在是太恶劣了。”
火星表面的地心引力仅为地球的38%,有人认为这种环境可能会对人类骨质密度、肌肉强度和血液循环等产生重大影响。
“大地营造”,使火星解冻
早在2000年举行的一次有关火星适合人类居住的物理和生物特征的研讨会上,一些科学家就表示,如果火星上的大气能够充满超温室气体,那么在未来100年之内它将成为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这些科学家表示,将火星变得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一步就是通过名为“大地营造”的过程提高火星地表的温度。在这一过程中,温室气体可以在火星表面形成一个象毛毯一样温暖的“气罩”,这些气体可以将火星上大量的冰冻固态二氧化碳融化,而气化的二氧化碳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温室气体。这样生成的二气化碳将进一步提高火星表面的温度。上述科学家之一、来自美国航空航天局阿姆斯研究中心的克里斯一麦凯表示,火星表面的温度只需提高几度就可以满足地球上最原始的微生物的生存需要,这些微生物包括在南极洲发现的青苔及海藻类生物。麦凯预计火星表面将在未来1 00年之内解冻,整个火星星体解冻的时间可能需要大约700年。
据称,使火星变得适合人类居住的最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在火星上种植树木,这样在以后的数万年间,大量的树木就可以为火星大气提供足够的氧气,供人类呼吸。
2018年发射火星车
3月14日,俄罗斯航天署和欧洲航天局签署了“Exo Mars”(火星宇宙生物学)联合探测协议。在协议框架内,俄罗斯与欧盟将成为完全平等的合作伙伴,共同完成人类第一次大型跨星际飞行活动。2016年将发射一颗跟踪气体轨道探测器,2018年将发射火星车。根据协议,俄罗斯将承担利用《质子-M》号火箭从拜克努尔发射场发射探测设备以及研制火星车的任务。在签署该协议之前,跟踪气体轨道探测器的各种科学仪器就开始研发,俄罗斯航天署给俄罗斯科学院空间实验研究所拨专款用于研制高分辨率中子探测器和大气化学光谱仪。
敢于跟地球说再见
到2015年7月,“火星一号”计划将挑选出24名宇航员,接受7年训练。但这是一趟火星单程之旅,一旦出发就意味着要永远和地球说再见了,他们没有把宇航员再送回地球的计划。2023年,“火星一号”就要把宇航员送上火星。火星,能否成为地球人的下一站?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先驱们”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