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女硕士研究生心理焦虑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来源 :关东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bo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女硕士研究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点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是未来国家各行业的人才主力军.当前,对于高校女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还不够重视,常见的负性情绪阻碍着这个群体的发展.聚焦女性硕士研究生心理焦虑现状,选取长春市某高校16名在读女硕士研究生进行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发现女硕士研究生群体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问题,主要包括学业、就业、婚恋、社交及自我认知5个影响因素,进而从社会、学校以及个人三个方面深入分析高校女硕士研究生心理焦虑问题的成因,最后提出加强高校女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田松(2020-06-10T22:20,深圳塘朗山下):答辩结束,假期临近,终于可以做自己的事儿了.一直惦记着跟你聊一聊这个话题.rn我们两个合作比较多,三观一致,有些想法也有共通之处.2018 年 10 月 27 日石家庄第七届全国科学社会学年会上,我在大会发言中第一次公开提出,从 STS 走向 STSE,E 指环境,或者生态.一回到北京,就发现你在说 NSTS,N 是自然.当时就想就这个话题跟你聊聊.没有想到,一拖一年多.
期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其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国社会工作的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自始至终进行了广泛的参与,这样大规模地介入公共卫生领域危机事件,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史上属于首次。社会工作行动也最大程度地延续了中国已有的本土特色,在疫情初期首先是积极“嵌入”,在疫情进入常态防控阶段后,社会工作专家学者又提出了“嵌合”的概念。从积极嵌入到嵌合发展,疫情中参与式的行动建构了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社会工作行动“嵌入”于原有的社会结构中,“嵌合”表现为与其他行
嘉靖三十一年爆发的“大倭寇”是明代倭寇入侵行动的高峰.面对猝然而至的倭寇,承平已久的浙江、南直隶二省面临无兵可用的困境.为应对倭寇入侵,明廷采取调发客兵、训练乡兵、募兵三种途径广泛征调御倭士兵,补充兵力.调发客兵在御倭作战前中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训练乡兵虽一直为朝廷提倡,但是这一政令在基层政府始终难以推进;以戚继光所募义乌兵为代表的募兵,在御倭作战后期发挥了支柱性的作用.
牟宗三先生的道家诠释是以郭象心中的道家体貌以辨儒道,在《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中主张“智的直觉乃认识之即创生之”,在《现象与物自身》中提出“执的存有论与无执的存有论”,在《中国哲学十九讲》中提出“境界型态与实有型态的形上学”“纵贯纵讲与纵贯横讲”“实有层与作用层”.本文主张,以郭象收老庄王弼,藉郭象高举儒家批判道家,变成无道体的道家形上学,只有玄境的道家形上学,等于以道家工夫论说道家形上学,这是错解.其智的直觉取自康德,却排斥上帝,推开康德.其以迹本论吸入儒家,却以玄境无实批判道家.以实践与否说中西,以实有
在《审美教育书简》里,席勒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纲领”,即通过美恢复人性的整全,从而使人可以摆脱时代的痼疾,获得真正的自由.自由是席勒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这一主题多次出现在同期发表的诗篇中.席勒关于自由的思考往往与关于自然的思考联系在一起,而这些思考都建立在对整全人性的认识基础之上.《散步》是这些诗篇中的杰出代表.这首诗从对自然的描写开始,展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反思.《散步》以诗的感性形式再现了《审美教育书简》中的哲学思考.从自然、自由与整全人性的角度出发解读《散步》既有助于我们理解席勒的美学思想,也有助于我们
中国环境社会学研究的问题意识,既应当借鉴西方的理论研究,也应考虑国情与制度的差异,注重本土化研究.中国环境社会学研究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对西方环境社会学的学理进行反思,不能是拿来主义的态度;二是环境社会学理论作为一种中层理论,应当产生于“扎根理论”的生成方式,来自于经验研究的综合;三是理论的本土化是一种对原有理论的反思,基础在于环境问题的类型和表达,而不是一种纯逻辑的思维过程.
中国古典书论在明代的发展是和明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明代中期起,苏州地区形成了“吴门书派”,在书法创作上突破元人赵孟頫的笼罩,取法晋宋书风而有了新的发展.同时,江南一带鉴赏书画和清玩的风气盛行,他们在书画活动中,形成了一套鉴赏、玩阅、收藏、著录、研究的传统,大大丰富了书法创作之外的内容.在书法理论上,兴起了一种文人雅玩和赏鉴的新理论,这种理论是在北宋文人书法风气以来的又一次新的开拓.
破解党建工作和科研工作“两张皮”难题的关键在于找准结合点,推动二者深度融合,结合科技创新要素和党组织的优势之间的逻辑关联,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党建工作以引导人、团结人、凝聚人为中心;科技创新以依靠人、服务人、满足人的需要为根本.加强二者融合,国家科研院所要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的能力,选准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组织创新资源和协同攻关团队,坚定攻坚克难的志气和自信,增强敢啃“硬骨头”的韧劲和能力,坚持自立自强,勇攀科技高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建设科技强国和满足人民对美好
阎连科十年磨一剑,于2020 年出版了长篇非虚构作品《她们》.《她们》上承《我与父辈》,讲述了河南农村女性生命中的温情与追寻、苦痛与挣扎.本次读书会以“女性经验、男性书写与启蒙视角的限度”为主题对文本展开讨论.
期刊
个体在虚无、孤独、荒谬、断裂、苦痛、有限、罪性之中,面对生命的属己存在,“在横逆面前承担自己的罪责以便挺身为一自由人”.张志扬的哲学言述昭示着个体要在言说中寻回自身的本位.因为这样的问题意识,面对人在文化中的处境,张志扬追问“个人的真实性及其限度”,展开了对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清理.本文通过对张志扬哲学著述的评注,从四个方面展示张志扬对儒家“天人合一”结构拆解的论证.论证一指出了人的有限性,有限的人上升为无限从而“天人合一”是一种僭越;论证二指出这种僭越的结果就是“理想罪”,因为有限的人达不到普遍真理,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