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教育无痕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gezu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教学无痕”,笔者认为就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然地、水到渠成般地学到知识,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和追求。那么,如何能达到这种境界呢?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采取“以重整单元内容为前提、以真情实景为铺垫、以生活话题为主线”出发来组织我们的教学,比较容易达到无痕的效果。
  【关键词】单元备课;创设情境;知识叠加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都是为了不教。”温家宝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文中也说道:“我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叶老先生的原话说的是教学,教学的目的是达到用不着“教”。怎样让才子佳人用不着“教?一是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二是学生掌握了学习的要领和方法,能自主学习。如何才能做到以上两点?有许多方法,但我们相信,只有用学生乐意接受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笔者觉得只有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那就是最理想、最有效的教学方式,而“无痕教学”恰恰符合这些要求。所謂“教学无痕”,笔者认为,就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然地、水到渠成般地学到知识,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和追求。那么,如何能达到这种境界呢?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采取“以重整单元内容为前提、以真情实景为铺垫、以生活话题为主线”出发来组织教学,比较容易达到无痕的效果。下面笔者谈谈对“无痕教学”的认识。
  一、单元备课,重组整合
  很多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上往往只会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次序教学,有时会出现半节课就能处理得当的教学内容,教师要花一节课去反复操练,有时也会出现一节课内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内容的任务。因此,作为英语老师,要有对教材理解参透的能力,能通过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合理的整合,让教学更紧凑、自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教材进行分析。
  (一)分析单元编制的主题。不难发现,各个单元的编制都会以话题的形式进行安排,了解了各单元的主题,就可以把以前甚至现在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收集,为梳理整合做好前期工作。
  (二)分析单元编制的重、难点分布以及各部分内容间的异同。同一个单元内容的编制有时候是按人称、单复数、简到繁等顺序安排的,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数,遵循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来设计,只有通过老师的巧妙处理,才能降低学生对学习的抗拒或恐惧,让教育真正无痕渗透。
  (三)形成主线,贯穿单元。在教学中,个别教师只会根据本课所教学的内容一块块拼接着教。形成教学主线把零碎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有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二、情境真实,感受语用
  情境法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或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思维和顿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自觉活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体。”情景教学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学中,巧用情境教学法不失为一条锦囊妙计。正如布鲁姆所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情境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常用方法之一,合理巧妙地创设出合适的情境将突显教学内容在实际生活中沟通交流的作用。如何才算是合理、合适的情境呢?笔者认为,它必须符合以下几点:
  1.情境的设计要真实,贴合生活。
  2.情境的设计要让学生感兴趣,愿意谈论。
  3.情境的设计要紧绕单元的主题。
  三、知识叠加,扩大语量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理解能力不强、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等等。同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学生遗忘知识的速度甚快,“温故知新”也显得十分重要。按照以前的做法,我们会传统地把前一课的知识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进行加热,结果效果不怎样,却占用了学生们最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其实我们只要把学过的,需要为新知识服务的内容隐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自然会吸收得更好。
  四、巧妙铺垫,承接新知
  每课的知识相信都需要旧的知识进行铺垫才可能让学生更容易去掌握。我们可以采取很多的方法进行巧妙地铺、无痕地过渡。如,可以通过编歌谣、歌曲和一些TPR等游戏方式进行课前或课中的热身或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对新知识进行衔接。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What are you doing?,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What is he/she doing?笔者编了一首chant 进行过渡,其内容如下:
  Doing ,doing ,What are you doing ?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适当运用微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弥补生物教学中的不足。  【关键词】微课;初中生物;教学;应用  微课是指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一个具体而小的教学目标,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而制作的教学视频。视频长度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利用微课,不仅能够就教学中的某一个知识点进行非常直观形象的演示,从而激发学生
【摘要】数学学困生问题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忽视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将会导致班级数学教学成绩及合格率的无法提高。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的问题一直是广大数学老师的心头之痛。本文将以微课视频教学为抓手,实现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不再为难事,这对数学教学工作具有普通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转化;微课  数学学困生人数虽小,但如果忽视数学学困生问题将极不利于学困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同时也导致班
【摘要】随着时代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一个项目之一。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设施设备、教学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人工智能在信息技术课中开展不顺利。因此,为加强信息技术教学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和普及,本文基于在高中阶段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意义出发,通过分析目前教学现状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为当前高中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信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式,日绍又学者佐藤学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庄于“上好课”,而是保障每位学生的学习权,为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平学习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优质提问的形式组织教学,促使学生运用抽象思维、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方式,对当前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加工、综合、运用和创造。有效提问可以激发学习动机,促进知识的迁移应用,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反思性思维,养并成科学学习,从而
【摘要】花蕾需要园丁给予阳光雨露的浇灌,在成长路上老师正确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乐享劳动教育渗透在学校一日生活中,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促进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劳动品德,为社会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劳动意识;劳动品德  古文有云: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需要各类人才的百花齐放,方能与时俱
【摘要】数学课程中的抽象概念,小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微课直观形象、短小精悍,有利于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形象记忆理解和感知事物。调查小学数学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利用小学数学微课资源进行精准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制作;精准教学;教学资源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的新型学习形式更多地进入我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学习形式。在
7月28日下午,由梅州市教育局主办的梅州市首届名教师、名校(园)长工作室启动暨授牌仪式在嘉应学院举行。梅州市副市长张晨参加并讲话。   在启动仪式上,主办方向50位工作室主持人授予梅州市名教师、名校(园)长工作室牌匾。随后,全体工作室主持人进行集体宣誓,并与网络学员现场连线,了解名教师、名校(园)长网络研修平台应用。   张晨指出,近年来,梅州市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方面做了大量
新课改也在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师生互动、积极沟通、共同发展的主阵地。为此,老师们正在思考如何让自己的课堂 “活起来”,让学生积极投人到学习中去。但往往事与愿违,真的课堂“活”起来了,混乱的课堂陷入热议而失去控制,看似热闹学习效果却不如人意。因此如何做到尊重儿童天性又能构建一个 “活”而不乱的高效课堂成为了现在很多老师的困惑。  课
【摘要】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学习难度大于低年级,学生在进行学习时较难理解高年级数学的知识。为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高年级数学知识,教师应创新数学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巧妙运用激励手段,大加赏识,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学生认知水平,设计贴近生活的练习,更好巩固知识;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提高教学效率;注重学习反思,提升学习水平,以此构建更有效的教学课堂。  【关键词】高年级;数学;小学
突然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也引发大家的思考。开学第一周,学校开启了以“自然生命”为主题的防疫情项目式学习课程,以此次疫情为学习契机,链接孩子的生活,通过多学科融合,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数学科组结合各年级学生的知识起点,开展了“疫情数据知多少”为主题的数学项目式学习。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参与到哪些和数据有关的活动中去探究学习呢?  前期酝酿  人们每天都在密切关注各种疫情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