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重要“武器”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w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学困生问题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忽视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将会导致班级数学教学成绩及合格率的无法提高。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的问题一直是广大数学老师的心头之痛。本文将以微课视频教学为抓手,实现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不再为难事,这对数学教学工作具有普通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转化;微课
  数学学困生人数虽小,但如果忽视数学学困生问题将极不利于学困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同时也导致班级整体数学教学质量无法提高。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的问题一直是广大数学老师的心头之痛。本文将以微课视频教学为抓手,通过应用微课视频教学, 实现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不再为难事,这对数学教学工作具有普通的推广意义。
  一、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数学学困生,是指在常规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数学学习感到力不从心,基础知识薄弱,计算能力差,理解能力差,接受能力慢的学生。其主要特征是数学成绩连续得低分的学生。造成数学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离不开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1.就内因而言,主要存在认知能力较差和情感准备欠佳的问题
  ①认知能力较差。这是指学困生自身在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知识储备不足,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的计算能力差,计算速度慢、准确率低;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差;对新知识学习缺乏兴趣。
  ②情感准备欠佳。学困生一般都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其主要表现为:数学太难,我不想学;反正我一直是差生,怎么努力都没用;数学老师对我不重视,都不喜欢上数学。
  2.就外因而言,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家庭教育不当。对子女的学习不重视,从不关心子女的学习情况;想教,但教育方式不当,有的过于苛刻,有的过于娇宠;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低,无法辅导子女的学习。
  ②教师教育不当。课堂组织能力差,无法监管学困生的课堂学习;教师教学水平差,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沉闷课刻板无趣,无法激发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对学困生缺少关爱,甚至在言行上伤害学困生,导致学困生厌恶数学老师,厌恶上数学课;过度渲染数学的难度,致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情绪。
  二、数学学困生难于转化的原因
  1.我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这一学科的特点,造成数学学困生难于转化。作为小学老师的我们都知道,同一个班级,语文、英语两个学科的合格率往往高于数学科的合格率,但这不能说语文、英语老师都比数学老师优秀,只能说数学这一学科对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的严密性均较其他两门学科的要求更高。要学好数学,学生必须要有基础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形结合相互转化的能力,除此以外,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观察、比较、猜想、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正因为数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导致数学学困生难于转化。
  2.数学老师个人的无奈,造成数学学困生难于转化。以往对于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手段一般都是课堂上多加关注、课后作业面批、时间允许的话留堂辅导或采用学生结对子帮扶等,但成效往往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一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既要面向全班学生,同时要顾及上课的进度和质量,对数学学困生的关注时间可以说是时间有限;二是我们小学数学老师一般都要都两个班,而一个班的数学学困生一般都有好几个,两个班加起来就有十多个,加上学校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数学老师往往无法对学困生做到细致的跟踪辅导工作,可以说作为数学有时对学困生的转化只能哀叹有心无力;三是由于学科的特点,数学学困生往往在短短的辅导时间难以弄懂老师所讲的知识、或者是当时明白、回家又不懂了,这让我们数学极其无奈,甚至个别老师因此而放弃对学困生的辅导。
  3.数学学因生对数学学习的厌学情绪,造成数学学困生难于转化。由于数学科的学科特点,上课的趣味性相对其他学科来说较低,对学生的吸引力本来就不是特殊的大,并且它对学生逻辑思维方面的要求又比别的学科高,因而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较别的学科来说更容易丧失,产生畏惧心理,严重的还会产生厌学情绪。
  三、微课让我看到了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曙光
  数学微课是针对数学学科的知识点进行视频制作的,它既可是新知识的重难点,又可以是新知识的疑点、考点或易错题的点评,故而微课教学对于学生构建数学知识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微课的视频播放时间普遍是5-8分钟,时间长的也不会超过10分钟,这样的播放长度更利于数学学困生集中注意力观看、听讲。数学学困生能够利用课外时间多次观看相应的微课教学视频,自我完成新授知识的预习、积累和巩固新知识,实现知识内化。因此,微课在学困生的转化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它有着我们数学数学老师无法替代的优势,让我看到了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曙光。
  1.微课让一对一的重复教学成为现实。数学学科的知识是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的递进关系。相对于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弥补前面知识的缺失或当天的学习漏洞极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热情,找回学习数学的信心。对于智力较差的学生,每节课的学习更是比常人慢半拍。微课能够让他们课前对同一知识点多次反复播放,根本不受地点及时间的限制,使其在家就能实现一对一学习,看一遍不明白,就多看几遍,直到明白为止。
  2.微课可以驱动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动力。对于数学学困生,他们往往在数学这门学科找不到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但通过其课前微课预习,他对新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数学的畏惧心理减少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自然就会提高。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一定要及时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他们的转化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动力。
  3.微课改变师生直接面对面教学的方式。数学学困生面对数学老师时,往往会紧张、害怕。如教师不能理解到他们的紧张、害怕,不注意讲话技巧,简单、粗暴的讲话会让学困生更加紧张、害怕。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对老师的讲解更是难以吸收。微课正好避免这种师生直接面对面的教学方式,微课教学视频中主要是教师的单向传授,不需要师生间的互动,这为数学学困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數字学困生的心理负担,更易于接受、理解所学知识。
  微课让我们看到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曙光,因而,我们数学老师一定要做好与学困生家长的沟通,取得其配合,监督其小孩在家专心观看微课教学视频,同时,数学老师也要不定期对数字学困生进行家访,在电话或QQ上与家长多加沟通,及时了解其在家的学习状况,并向家长反馈其在校学习的情况、取得的进步及新问题,争取家长支持与配合。当然,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微课转化数学学困生,它只能作为转化的主要手段之一,要真正转化数学学困生还是离不开我们课堂上对他们的关注、循循教导、及时的表扬、鼓励、评价,课外的辅导。
  参考文献:
  [1]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
其他文献
编者按: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为契机,紧紧围绕“立真求新”的教育发展理念和“深化改革年”“队伍建设提升年”两个年度定位,朝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勇往直前。今年白云教育进入了集中爆发期,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相继而至,呈现勃勃生机的教育气息。  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广州市白云区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广州市白云区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方芳。她是省特级教师、省首批中小学教师培训
【摘要】与旧教材相比,部编本教材的关注点由教材本身转变为学生生活经验、学习体验,在编排上新增各种栏目,并赋予其特定功能。为更好发挥栏目间的作用,教师应全面认识其设计意图、关系及功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选取利用适宜的栏目,从而提高课堂实效性。  【关键词】活动栏目;教学功能;发挥实效  一、前言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在知识点及其分布、编排上都做出了有效修改,通过“活动园”“相关链接”“阅
【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优势,深度融合的一大批移动 APP正在抢占国内教育市场。作业盒子凭借界面个性化,紧贴教材,丰富的作业题库配套,高效智能化批改,自动生成学情报告等功能赢得众多用户支持。本文以“作业盒子” APP教师端为例,经过实践,生成学情报告,对作业盒子日常作业跟踪分析,找出线上作业优化的策略,方便教师针对学情改进作业管理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作业盒子;
【摘要】三段论推理模式,通过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这种简单化方法将哲学主观题的答题思维确立下来,形成一个答题模板,帮助学生能真正应用抽象原理来分析问题并组织答案。  【关键词】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一轮复习后,学生能把知识系统地全面回顾教材相关的知识,但不能正确理解问题本身,导致无法用抽象的原理来分析问题。其实质是学生无法将抽象的原理按问题要求具像化。本文将阐述教学案例《哲学主观题三段论解
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人无德不立”,对于小学生来说,许多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开始,从行为习惯入手,贴近儿童的生活,在生活中获得道德教育。笔者认为,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充分发挥教育的优势,把班主任工作中,化抽象的说教变成有趣的“故事汇”“兴趣活动”,使小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使小学生在故事中明理,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做人。  一、在常规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
一、微课特点与教学设计   微课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提出“知识脉冲”。微课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的教学视频,是一种小而精的教学资源。   微课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时间短,微课视频一般为5-8分钟,宜在10分钟以内,符合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二是内容精,微课的内容一般为一个知识点,主题突出,内容聚焦。三是以视频为载体,集合各种多媒体素材,充分表达教学情景。
【摘要】本文以一篇说明文阅读语篇为例,探讨再创新设计核心素养理念下如何展开“以读促写”教学活动,以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与学生的读写水平,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初中英语;思维品质;以读促写;创新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可见,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
一、 教学过程中主体的概念  “主体”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事物的主要部分。概括而言,教学过程主要是由“教授”与“学习”这两大要素构成,教师与学生在“教授”与“学习”的双边活动中分别担当教育主体和学习主体。在一些常见的教学系统理论中,“三主体论”较为流行,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环境形成了“人、人与物”之间的系统,这三者并不是互不相交的三条平行线,而是相互依存的三角形关系,而其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人
【摘要】现阶段,随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有些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形成后进生,常常表现出逆反心理、意志较为薄弱、学习和生活散漫等问题。对后进生进行教育不仅能提高其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将其转化为优秀生。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重点对后进生给予足够的关爱和关心,了解后进生问题形成原因,并以身作则,不断激励,让后进生感受到温馨和温暖,从而解决他们心理上的问题,促进学生人格健全的发展
【摘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适当运用微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弥补生物教学中的不足。  【关键词】微课;初中生物;教学;应用  微课是指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一个具体而小的教学目标,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而制作的教学视频。视频长度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利用微课,不仅能够就教学中的某一个知识点进行非常直观形象的演示,从而激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