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西北职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取得了不少令人欣慰的成绩。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要做好、落实好新课改工作, 仍需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究。本人根据多年从事一线教学的经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解决了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 为高中政治课教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 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形成。然而, 在新旧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 也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倾向和有悖于新课改理念的现象和问题:
  1、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自主、合作学习形式化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但是,由于教师在理解上产生的偏差,把合作学习片面地理解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而忽视了师生之间的合作,更有教师极端地认为,既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那么只要学生自己学习就行了,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越少越好,甚至用具体多少分钟作标准来衡量一节课的质量。更有人戏言,教师不讲就是最高的境界。同时,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多向学生提几个问题,多留时间让学生看书。于是,教师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分组、交流、讨论、辩论、小品等形式充斥着整个课堂。教师无法有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偏离教学主题的现象,教学目标无法正常完成,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2、忽视课堂教学实效, 教学方法和手段模式化
   出于新课程教学的需要,许多政治课教师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情境的设置、视频音频的剪接、小品的表演、多媒体动画的引人……应有尽有,整个课堂声色并茂,热闹非凡。但由于教师对新教材内容缺乏深人透彻的剖析,以及对学生缺乏恰当引导和启发,重问题的预设而轻知识的生成,重媒体的表面功能而轻媒体深层功效,教学手段模式化,教学缺乏深度和理性思维。有些教师甚至认为, 只有多媒体教学才叫课改, 结果课件成了中心, 教室成了电影院, 学生成了观众, 教师成了放映员。教师的讲授、点拨、质疑,学生的思考、讨论和练习不见了,多媒体喧宾夺主,主次颠倒,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评价体系重结果,轻过程,评价方式单一化
  首先,过于强调结果的重要性, 忽视了评价不是为了排队, 而是为了促进发展的教育观念。其次,主要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上进行知识目标的评价, 而忽视了对客体进行全方位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的评价。当前,由于评价改革办法不配套,教育质量监测或学业水平考试的关系不明确等原因,学生考试成绩仍然是评价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唯一指标。因此,有的地方课程改革“换汤不换药”,尽管换了教材并增加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但老师依然采取应试战术,单元考、月考、阶段考,层出不穷,逼迫学生进行题海训练。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单一的评价方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克服
  
  教学观念是教学实践的先导。不管是课程的安排,具体的课堂教学,还是教学质量的评价,都要深入学习《新课标》,理解新课程的理念,确立新的教学观念,明确课程的性质,理解课程设计的思路,准确地贯彻并落实新课程。
  1、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此,确定了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有机组成部分的课程目标。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必须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树立“以生为本”的新课程观念;要摆正学生和教师的位置,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强调老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满足学习需求,体验学习兴趣,发展个性,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实现教学相长。
   2、结合实际,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和有效性
   新课标要求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促进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联系生活讲政治,体现“政治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的教学理念。但是,很多教师将其片面化,认为一节课当中活动越多越好,导致课堂活动泛滥。事实上,教学方法可以是灵活多样的,但必须要紧紧围绕学生特点,围绕实际。例如,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可选用课堂讨论、辩论、演示等不同的方法,但必须注重其科学性、有效性。以课堂讨论为例: 首先,教师要正确地选择讨论案例,它是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一方面,案例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服务;另一方面,案例的选择必须典型,贴进学生生活,要精选那些最有代表性,最能体现一般规律和原理的案例,不能大量堆砌案例,漫无边际,为讨论而讨论。这样才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其次,教师要认真准备并组织案例讨论。一方面,教师要课前熟悉案例中的各种问题,并进行分析,以便正确地引导学生讨论;另一方面,在案例讨论中,教师既是参与者, 又是驾驭者、调控者,因此,不仅要注重调动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而且要正确地引导和控制讨论的方向和目标,不能使讨论失控, 脱离主题。最后,要对讨论进行及时的总结和评价。在这个环节上,一方面要由学生对讨论的收获和感受做出总结;另一方面,教师要对整个案例做出全面、准确的总结和评价,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升华, 学生能力提升,从而实现教学讨论的目标。
  3、科学构建,合理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出“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旨在促进学生在生活世界中的全面发展。新课程评价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作为考核依据,并把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要求“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的变化,要通过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个人成长记录等更为灵活的方式,如实反映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实践活动、撰写小论文等方面的成果,以及高中三年来思想政治课学习方面的动态过程。要切实改变以应付升学为目的的单纯考核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应试能力的做法。总之,“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新课改中评价学生应坚持多维度的标准,从不同的视角、层面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师范学校)
其他文献
近年来,数据库技术应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进步,数据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变得极为重要,除了从硬件层面对数据库进行保护外,更需要利用数据库
通过技术分析手段对物理层面、网络层面、管理层面等开展安全评估,然后结合先进技术及发展趋势,最后提出生产网络安全防护建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