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民音乐文化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及国家未来的发展。在经济迅猛发展、外来文化大量涌入的鄂尔多斯地区,地区音乐教育发展方向的选择、问题与现状、改革与对策,是时下提高其人口文化素质教育的迫切问题,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彰显民族特色的具体要求。本文对传统音乐在鄂尔多斯小学音乐教育构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传统音乐教育的举措作进一步呼吁。
[关键词]传统音乐 鄂尔多斯小学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137-02
一、鄂尔多斯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现状
(一)经济基础
良好的经济基础是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近几年来,鄂尔多斯依靠“羊煤土气”为主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根据鄂尔多斯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鄂尔多斯调查队在2011年3月对鄂尔多斯市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统计的数据显示,已达到2643.2亿元。财政总收入为538.2亿元,全年地方财政支出为318.9亿元,其中教育支出43.9亿元,同比增长62.6%。可见对教育发展的投入是大大的提高了。
20世纪80年代,鄂尔多斯市教育卫生条件十分恶劣,以小学生群体为主,教职工水平低,小学教师合格率仅40.8%。由于高速发展的经济对教育的大力支持,现在鄂尔多斯小学的教育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教师合格率明显提高,教育硬件设备、设施齐全、标准化,免费义务教育由九年提升到十二年。这些主要得利于快速发展的经济。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学内容的丰不丰富、具不具备积极意义,将直接影响教学结果,从而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据调查,大多数鄂尔多斯小学音乐教师是按照国家规定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大部分教学内容都是以简单的教唱歌为主的。而有近2/3的学生竟然不了解本地区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造成这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学校教育来说,教师应该因地制宜,有比例地增加传统音乐的教学内容,方显蒙汉共居的鄂尔多斯地方特色音乐教育。
(三)师资配置
目前,在岗的鄂尔多斯小学音乐教师大多是受西方古典音乐的教育,对中国传统音乐不熟悉,不了解,甚至不爱好。许多小学中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师资紧缺,由于没有专业师资,很多学校只能让一些“技能课”的教师兼任,这样教学质量自然得不到保证。现在鄂尔多斯市区内有29所小学,500多个班级,近3万余名学生,1500余名教职工,60余名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教师在其整个小学教师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甚少的。其中,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教师是少之甚少的。由于其师资的稀少,造成相关传统音乐的资料和设备的缺陷。由此可见,鄂尔多斯市区内小学传统音乐教学师资的配置是不合理的。
二、传统音乐在鄂尔多斯小学音乐教育构建的重要性
(一)传统音乐是条河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着数千年的丰富积累,是伴随着民族的命运长流过来的,其中包涵着华夏民族在音乐艺术实践方面的无穷智慧和光辉创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黄翔鹏先生把传统比喻成一条河流。在全球一体化不断推进、文化趋同的当下,我们立足现在,汲取传统,放眼未来,保持特色,把传统音乐文化这个接力棒更好地传接下来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让传统音乐文化的长河更加波澜壮阔、奔流不息是我们的期盼和愿望。
(二)积淀传统,从根做起
传统音乐文化是经过一代代不断地积累、筛选、沉淀传承下来的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其中汇聚了数代甚至数十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凝聚着浓郁的民族精神与情怀,体现着人性的关怀,饱含着深厚的哲学、美学以及人文的思想与观念。儿童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良好的儿童教育是民族持续繁荣和富强的动力,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是儿童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不仅对儿童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而且还使其科学、人文以及生活知识得以丰富和加强,更是塑造完美人格的有利方式之一。今天之所以大力提倡积淀、弘扬和学习传统音乐,就是不仅为了更好地育人,而且使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因此,积淀传统,之所以从根做起,就是要“富国强民”,要对社会和历史以及人类发展负责任。
三、构建有特色的人文教育
(一)积极有力的发展政策
积极有力的教育发展政策是鄂尔多斯市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导航仪。决策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其教育发展的方向。不科学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势必会贻国害民,破坏传统文化延续的“自然生态坏境”。为了使鄂尔多斯传统音乐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儿童教育更趋科学化和规范化,这就要求其相关决策者不仅认识到传统音乐文化在鄂尔多斯市区小学音乐教育当中的重要性,而且在多元文化并推的浪潮下,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尊重传统文化、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科学决策,科学制定相关传统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发展的有利政策。例如,组织、邀请当地专家编写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一些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内容的,适合于小学生音乐教育的教材;组织各类传统音乐文化相关的活动。
(二)师资力量的再培养
就目前鄂尔多斯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配置情况来看,如何在鄂尔多斯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和具有特色的民族传统音乐将成为一个值得思考和执行的问题。所以,针对已经存在的问题,对鄂尔多斯市区小学音乐教师进行认真的培训和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及具有特色的地区民族音乐,在思想上首先予以重视,行动上认真执行,才是更好地在其地区传承和发扬传统音乐,办好儿童教育的良好举措。在小学音乐教育当中,音乐教师是软实力、导航标,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及开阔的眼界是硬指标、硬道理。中国的经济靠教育,教育靠人才,人才靠教师,所以提高教师的综合技能、待遇是关系国家和民族的要事、大事。对鄂尔多斯的小学音乐教师也不例外,必须对其予以一定的重视,以改变以往的音乐不是主科,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不重要,音乐教师有没有无所谓的狭隘看法。
(三)教学内容的多元化、特色化
针对鄂尔多斯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只是简单地教学生上课、弹琴等,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是呆板、生硬的,教学内容是相对单薄、无力的,这种做法没有真正体现音乐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为更好地挖掘儿童的潜质,培养其丰富的兴趣,完整其人格的形成培养及文化归属感,十分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和本地区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让其更好地了解和知道本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同样是教师和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让其欣赏多个民族的传统音乐,尤其要了解甚至掌握本地区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真正让鄂尔多斯市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多元化和特色化,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加强民族优秀传统音乐的教育,使青少年学生一开始就能在接受人类音乐文化优秀成果的同时,牢固地掌握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1]
四、结语
“学校音乐教师未能把传承中国传统音乐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对多数受教育者来说,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阻隔和影响,这与中国的历史传统和未来的发展极不相称。”[2]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触动着人们的灵魂,同时又在世界文化日益广泛的交流中保持自己个性的重要方面,如果一开始它就丧失了它们的个性——它的灵魂,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3]传统音乐教育是鄂尔多斯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中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重大工程,是关系人才培养的一项艰巨任务,是振兴民族和国家发展的一种精神食粮。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意义及其展望.音乐研究,1996年,第1期.
[2]樊祖荫.中华文化母语与专业音乐教育.中国音乐,1996年,第2期.
[3]本耐特
[关键词]传统音乐 鄂尔多斯小学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137-02
一、鄂尔多斯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现状
(一)经济基础
良好的经济基础是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近几年来,鄂尔多斯依靠“羊煤土气”为主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根据鄂尔多斯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鄂尔多斯调查队在2011年3月对鄂尔多斯市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统计的数据显示,已达到2643.2亿元。财政总收入为538.2亿元,全年地方财政支出为318.9亿元,其中教育支出43.9亿元,同比增长62.6%。可见对教育发展的投入是大大的提高了。
20世纪80年代,鄂尔多斯市教育卫生条件十分恶劣,以小学生群体为主,教职工水平低,小学教师合格率仅40.8%。由于高速发展的经济对教育的大力支持,现在鄂尔多斯小学的教育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教师合格率明显提高,教育硬件设备、设施齐全、标准化,免费义务教育由九年提升到十二年。这些主要得利于快速发展的经济。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学内容的丰不丰富、具不具备积极意义,将直接影响教学结果,从而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据调查,大多数鄂尔多斯小学音乐教师是按照国家规定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大部分教学内容都是以简单的教唱歌为主的。而有近2/3的学生竟然不了解本地区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造成这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学校教育来说,教师应该因地制宜,有比例地增加传统音乐的教学内容,方显蒙汉共居的鄂尔多斯地方特色音乐教育。
(三)师资配置
目前,在岗的鄂尔多斯小学音乐教师大多是受西方古典音乐的教育,对中国传统音乐不熟悉,不了解,甚至不爱好。许多小学中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师资紧缺,由于没有专业师资,很多学校只能让一些“技能课”的教师兼任,这样教学质量自然得不到保证。现在鄂尔多斯市区内有29所小学,500多个班级,近3万余名学生,1500余名教职工,60余名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教师在其整个小学教师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甚少的。其中,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教师是少之甚少的。由于其师资的稀少,造成相关传统音乐的资料和设备的缺陷。由此可见,鄂尔多斯市区内小学传统音乐教学师资的配置是不合理的。
二、传统音乐在鄂尔多斯小学音乐教育构建的重要性
(一)传统音乐是条河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着数千年的丰富积累,是伴随着民族的命运长流过来的,其中包涵着华夏民族在音乐艺术实践方面的无穷智慧和光辉创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黄翔鹏先生把传统比喻成一条河流。在全球一体化不断推进、文化趋同的当下,我们立足现在,汲取传统,放眼未来,保持特色,把传统音乐文化这个接力棒更好地传接下来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让传统音乐文化的长河更加波澜壮阔、奔流不息是我们的期盼和愿望。
(二)积淀传统,从根做起
传统音乐文化是经过一代代不断地积累、筛选、沉淀传承下来的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其中汇聚了数代甚至数十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凝聚着浓郁的民族精神与情怀,体现着人性的关怀,饱含着深厚的哲学、美学以及人文的思想与观念。儿童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良好的儿童教育是民族持续繁荣和富强的动力,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是儿童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不仅对儿童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而且还使其科学、人文以及生活知识得以丰富和加强,更是塑造完美人格的有利方式之一。今天之所以大力提倡积淀、弘扬和学习传统音乐,就是不仅为了更好地育人,而且使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因此,积淀传统,之所以从根做起,就是要“富国强民”,要对社会和历史以及人类发展负责任。
三、构建有特色的人文教育
(一)积极有力的发展政策
积极有力的教育发展政策是鄂尔多斯市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导航仪。决策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其教育发展的方向。不科学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势必会贻国害民,破坏传统文化延续的“自然生态坏境”。为了使鄂尔多斯传统音乐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儿童教育更趋科学化和规范化,这就要求其相关决策者不仅认识到传统音乐文化在鄂尔多斯市区小学音乐教育当中的重要性,而且在多元文化并推的浪潮下,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尊重传统文化、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科学决策,科学制定相关传统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发展的有利政策。例如,组织、邀请当地专家编写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一些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内容的,适合于小学生音乐教育的教材;组织各类传统音乐文化相关的活动。
(二)师资力量的再培养
就目前鄂尔多斯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配置情况来看,如何在鄂尔多斯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和具有特色的民族传统音乐将成为一个值得思考和执行的问题。所以,针对已经存在的问题,对鄂尔多斯市区小学音乐教师进行认真的培训和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及具有特色的地区民族音乐,在思想上首先予以重视,行动上认真执行,才是更好地在其地区传承和发扬传统音乐,办好儿童教育的良好举措。在小学音乐教育当中,音乐教师是软实力、导航标,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及开阔的眼界是硬指标、硬道理。中国的经济靠教育,教育靠人才,人才靠教师,所以提高教师的综合技能、待遇是关系国家和民族的要事、大事。对鄂尔多斯的小学音乐教师也不例外,必须对其予以一定的重视,以改变以往的音乐不是主科,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不重要,音乐教师有没有无所谓的狭隘看法。
(三)教学内容的多元化、特色化
针对鄂尔多斯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只是简单地教学生上课、弹琴等,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是呆板、生硬的,教学内容是相对单薄、无力的,这种做法没有真正体现音乐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为更好地挖掘儿童的潜质,培养其丰富的兴趣,完整其人格的形成培养及文化归属感,十分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和本地区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让其更好地了解和知道本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同样是教师和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让其欣赏多个民族的传统音乐,尤其要了解甚至掌握本地区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真正让鄂尔多斯市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多元化和特色化,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加强民族优秀传统音乐的教育,使青少年学生一开始就能在接受人类音乐文化优秀成果的同时,牢固地掌握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1]
四、结语
“学校音乐教师未能把传承中国传统音乐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对多数受教育者来说,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阻隔和影响,这与中国的历史传统和未来的发展极不相称。”[2]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触动着人们的灵魂,同时又在世界文化日益广泛的交流中保持自己个性的重要方面,如果一开始它就丧失了它们的个性——它的灵魂,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3]传统音乐教育是鄂尔多斯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中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重大工程,是关系人才培养的一项艰巨任务,是振兴民族和国家发展的一种精神食粮。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意义及其展望.音乐研究,1996年,第1期.
[2]樊祖荫.中华文化母语与专业音乐教育.中国音乐,1996年,第2期.
[3]本耐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