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微创胃肠外科技术发展和创新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i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创外科发展至今已逾30年。一系列新的技术在近年来崭露头角,使我们看到新的方向,同时亦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在手术术式方面,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腹腔镜消化道重建近年来也成为被关注的热点话题。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治疗部分复杂低位直肠癌患者中具有一定优势,但同时亦在手术安全性、根治性方面具有一定争议。在微创设备与器械方面,3D腹腔镜、裸眼3D腹腔镜、4K超高清腹腔镜以及腹腔镜荧光技术等成为近年来在国内外微创外科研发与创新领域的热点。未来,不同新技术的相互融合,各种技术优势的相互结合将有可能成为微创外科发展的方向之一。

其他文献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是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水平监控的重要指标。目前有超过300种方法用于HbA1c的检测,本文主要简述了基于生物传感器的HbA1c检测技术及目前市场上常见HbA1cPOCT检测设备使用情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联合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弋矶山医院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选取临床诊断并经血管造影证实为AS的患者125例,同期选择5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的血清标本,统一检测LP-PLA2、s
期刊
血清肿瘤标志物种类繁多,结构和功能各异。实现血清肿瘤标志物测量的标准化与一致化有助于临床诊疗。很多学者致力于肿瘤标志物标准化研究,但目前仅有少数项目能够实现标准化,大多数肿瘤标志物为蛋白类生物大分子,由于测量的复杂性,在实现标准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第5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手术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范围做了较大修订,《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癌诊疗指南(2018.V1)》也就相关内容进行修订。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淋巴结清扫范围,由手术医师在离体标本按照淋巴结分组进行淋巴结分拣,病理报告中按照不同分组分别报告检出淋巴结数目及转移数目,是保障胃癌根治手术质量的关键。标准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是影响术后病理学分期准确性的决定
目前,我国疝和腹壁外科专业仍在"绩优模式"下运行,这可以维持当前疝病治疗的质量,但也限制了疝病诊断与治疗的个体化原则和创新性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疝和腹壁外科领域,运用疝病治疗解决方案,就需要制订一种可发展和调整的组织架构和诊断与治疗方案。其核心是要求疝病方案能在"持续临床质量改进制度"(CCQI)基础上完成。疝病诊断与治疗CCQI制度的重点就是建立一支专门的疝病医疗团队,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疾
目的探讨直肠腔内超声(ERUS)与MRI检查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和直肠癌环周切缘(CRM)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93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22例,女71例;年龄为(60±12)岁,年龄范围为26~90岁。患者术前均行ERUS和MRI检查,手术均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术后行病理学检查。以术后病理学分期为金标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