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兴趣之火,激活作文课堂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an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主要论述了当今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几个具体的方面谈论了怎样变学生被动的“要我写”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写”,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话题;语言;情感;成就
  我们干一件事情,要想干好,必须有浓厚的兴趣,这样我们做起事来才会心情舒畅,积极主动,自然而然效率也会很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要想让学生在作文课真正活跃起来,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要不失时机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的“要我写”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写”,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呢?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话题激趣
  要想让学生愿意说、愿意写,首先得有话说,有感兴趣的话题说。因此,我们在平时作文时应尽量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写。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孩子们表达的渴望,他们才能大胆地畅想,无拘无束地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等学生在长期感兴趣的话题中积累了大量词汇、材料,找到一些写作的基本规律、技巧以后,再写一些别的话题,也不至于束手无策,望尘莫及了。否则,写一些枯燥无味的话题,只能增添学生厌烦写作的心理,不是应付就是抄袭,从而会禁锢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我看到现在的学生课桌、书本上贴着很多歌星、体育明星的照片,我就让学生以“追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这就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他们在这一方面有话想说,想表达对体育明星的崇拜;想表达对英雄人物的敬佩;想表达对劳动模范的敬仰。给他们说话的机会,他们会热情高涨,各抒己见,思维异常活跃。这样往往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再因势利导,学生就很容易完成这篇作文。
  二、情感激趣
  情感是学生写作的内在驱动力,是作文的源泉。让学生寻觅这一源泉是激活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学生有了表达的气氛,有了表达的心情,写作欲望就會增强,写出的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努力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始终处在一种激情四溢、感情饱满、兴趣盎然的氛围之中。让他们体会到抒发出内心情感的舒畅快乐,体会出与别人同喜同忧的独特感受。例如,练习写作《母爱》一文时,我先用视频放映一位花甲的母亲送别儿子时难舍难分的情景,然后配乐播放诗歌《游子吟》。利用这种形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母爱融融,母爱浓浓”的氛围。这样自然而然打开了学生情感的闸门,学生滚滚的感情潮水伴随文字一泻而下,忘记了不会写的困窘,忘记了写不好被别人笑话的尴尬,只有敞开心扉,无拘无束的表达。在这样的氛围中,还愁写不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吗?
  三、语言激趣
  语言是作文的最终表现形式。语言表达在作文乃至整个语文教学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学生语言习惯的形成、语言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老师的风格。老师的每一句话都会引起学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优美的语言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享受;深情的语言使学生情感得到感染;幽默的语言能让学生在笑声中获取知识。教师要善于根据自己的语言表达方面的特长去感染学生。不求全面具备,只求一面突出。让学生在教师独特的语言风格中享受着作文,在经典语言的品味过程中产生尝试的冲动。这样学生的写作就由被动变主动,他们就会精心组织材料,锤炼语言。作文意识、作文水平也就会潜移默化地提高了。
  四、成就激趣
  学生写作文其实就是一个创造新成果的过程。如果他自己创造的成果得到别人的肯定,便会有更大的创作兴趣,产生更大更强的创作欲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多种形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成绩的平台。如(1)优美句段的欣赏。在作文课上,让学生朗读那些自己感到满意的句段,并阐述满意的理由,让全班同学欣赏。我们对有创新、有个性的妙语给予肯定,哪怕只有一两句。(2)优秀作品的展览。在班内开辟优秀习作展览专栏,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及时张贴,让全班师生阅读、欣赏。经常组织演讲比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作品、锻炼演讲才能的机会。
  当然,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把孩子的兴趣培养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孩子们真正深入到生活中去,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找到感兴趣的东西,找到创作的源泉,掌握足够多的素材,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蓄积丰富的生活情感。否则离开生活谈激趣,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寻找打开作文教学大门的钥匙,使我们的作文课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作者简介:王志来(1976—),男,山东德州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获奖。所教学科成绩突出,特别在作文教学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编辑 鲁翠红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各界对于素质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小学教育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非常重视。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应明确教学的重点所在,要学会引导学生对核心问题进行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地融入课堂,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精彩程度,提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在实际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价值。这对于课程教学而
摘 要:人类社会日新月异,如果不进行记录,再伟大的事物也终会消逝于地平线之上。但人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但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历史总是不断沉淀的,历史是民族的集体记忆,如果一个民族不知道“从哪里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如何在演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时代紧迫感,作为一名二十多年的班主任老师,认为演讲活动与学习活动密不可分,要想在演讲活动中阐明自己的观点,抒发一定的情感,前提条件是
摘 要:基于问题式的园际联动教研是以一级园为主体,带动两所二级园开展联动式教研,形成教师之间、一级园与二级园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切磋,实现优势互补的教研方式。既让一级园的课程研究找到源头活水,又活跃了二级园的教研氛围,达到引导幼儿园内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要改变趋于程式化的自上而下的“一言堂”的“排排坐”式的教研,采用一级园带动二级园的从依附到共生的“带教式”教研,从个体到群体的“参与式
摘 要: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教育部深化推行素质教育,教师和学生对音乐教学的需求正在潜移默化地转变。音乐欣赏课的安排要求学生能够对音乐体系有基础的认识,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音乐欣赏课的实践应用对学生在陶冶情操、提升学生审美、开发学生技能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教师应合理安排音乐课程,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实践;鉴赏   倾听音乐有助于放松
摘 要:可变区域下双变量的最值问题,一般策略是利用圖形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课堂上一位学生的“主元”无心之说,开启了函数角度的探究之旅。另辟蹊径,师生共探“独立主元策略”和“相关主元策略”,最终解决了可变区域下双变量的最值问题。   关键词:最值;双变量;主元;函数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
摘 要:数学学习,离不开数学反思。反思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能力。反思有利于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   关键词:数学反思;数学活动;数学思考;数学思维   反思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能力。反思由来已久,通过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和教训。在古代,我国先哲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日三省吾身”,强调反思的重要作用。近代,教育家杜威说
摘 要:英语核心素养的重点是语言能力。在小学口语中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分层教学,按照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便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基于核心素养从英语口语分层教学的角度,对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进行分析,旨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核心素养;分层教学   英语核心素养包括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四个方面。而在小学教学中
摘 要:德育一直都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包含着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持续深化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应该重视德育,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认知等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因此,小学教师必须要重视开展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历长久的发展与演变而总结形成的文化现象的总和。而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诞生的民族精神则是推动个人不断进步成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路标。在中学阶段的教育实践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文化课程知识,更要将中华文化的传播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习与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素养的提高,形成家国意识,传承民族精神,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
摘 要:小学生的作文写不好一直是困扰很多教师的难题。因此简要论述了几种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分别是不做限制,快乐写作;重视随文练笔,学习写作技巧;学会编写作文提纲,提高写作水平;指导学生布局谋篇的方法,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小学作文;写作水平;写作技巧   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不少家长为了使孩子摆脱作文难的困境,不得不把孩子送进一个又一个的作文辅导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