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来源 :语文世界(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umiu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对学生的阅读量做了规定: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教师如何引领孩子们进行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呢?

一、激发兴趣


  阅读过程的评价,是学生感受阅读快乐的源泉,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力量,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催化剂。首先,教师的评价要起到激励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提高,让优等生既明确优点,又知道不足;让学困生既了解不足,又燃起希望;让中等生既看到差距,又找到潜力。其次,教师指导学生评价同伴时要做到先扬后抑,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同学的优点。研究表明,学生对同伴评价的重视程度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超越教师的评价,可见,同伴的评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窃读记》这一课中,我就注意发挥评价的作用。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如果表述得再清楚些就更好了。”“你读得真好,老师也要向你学习。”在融洽的氛围中,师生之间富有人性的对话,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感悟快乐


  评价一堂课,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看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是否有所发展。课堂教学的失败就在于教师上完一节课,学生还在原地踏步。每一节阅读课,都要让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学生经历由不会到会,由不懂到懂的过程,就是学生最大的收获。在《观潮》一课中,学生通过阅读,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观潮”的“观”与“天下奇观”的“观”意思相同吗?为什么人们都来这里观潮?“天下奇观”,“奇”在哪儿?有些问题也许没有太多研究价值,但是,我们对学生的提问不能提过高的要求,只要是学生经过思考,不明白的问题都可以提,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我们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阅读,学生解决了问题,是一种快乐,更大的快乐莫过于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也是阅读技能的训练过程。

三、分享快乐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并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进行拓展阅读活动。如学了《草船借箭》,我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学了《一夜的工作》后,我推荐学生阅读《大地的儿子》;学了《少年闰土》后,我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3月5日,我推荐学生读《雷锋的故事》;父亲节,我推荐学生看朱自清的《背影》……学生手中的 《同步阅读》教材,文章精彩,且与课文主题紧密相连,应充分利用。2.保证阅读时间。课外阅读需要充裕的時间,学生囫囵吞枣地阅读,表面上达到了一定的阅读量,实际上,学生收效甚微,加重了学习负担。因此,教师要控制书面作业量,保证学生每天有半小时自由阅读的时间。

四、延伸快乐


  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效率,增强阅读实效,我思考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如:定期举办“我喜爱的名言交流会”,让学生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在交流会上进行评论、欣赏;举办“名人故事会”,让学生讲述名人读书的故事,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指导学生办班级课外阅读报,刊载美文佳作,选登学生的优秀读书笔记……学生一有空闲便忙于搜集资料,组稿、写稿,乐此不疲,热情高涨,读写能力得以增强;学生参加读书知识竞赛、红色经典诵读等读书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读书、交流、展示的积极性。此外,我根据学生的表现,每个月都组织学生评选“书香少年”,并在班级墙报上表扬“书香少年”,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之,在阅读教学的每个环节,我都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很高,写作能力也得到提高。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征文活动,习作也相继在《语文世界》等报刊发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真正做到了我喜欢,我阅读。
其他文献
介绍思维品质培养的相关知识和背景。结合杰姬·阿克里·沃尔什和贝思·丹克特·萨特斯提出的优质提问教学法,分析其实践原则,再以人教2003课标版高中《英语》选修8 Unit 2 Cloning:Where is it leading us?阅读语篇为例,探讨阅读课中如何设置优质问题、有效回应并提供反馈与评价,从而从辨识与分类、分析与推断、概括与建构、批判与创新的角度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针对当前英语小说节选阅读教学存在的教学目标偏差、主题意义探究浅层化和评估证据缺位等问题,提出逆向设计,并介绍逆向设计的概念和过程。以英语小说To kill a mockingbird节选为例,探究逆向设计在小说节选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提出“大教学目标统领单课教学目标,贯穿教学主线;评估证据先于教学活动,抛锚语言和发展技能;读后续写驱动深层阅读,落实主题意义探究”等措施,保证教学目标、评估任务和教学活动的一致性。
诗歌是最具美学特征的文学体裁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建筑美、韵律美、语言美和意境美四个视角鉴赏英文诗歌。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聚焦审美特征的诗歌创作活动,使他们在发现美、欣赏美和创作美的过程中提高对英文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从而培养其审美意识、提升其审美品格。
基于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解读,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以牛津版高中《英语》Module 10 Unit 2 The Wandering Romany教学为例,从导入、语篇解读和评价三个方面探究如何在英语语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介绍语篇及语篇优势,分析基于语篇优势的阅读教学设计步骤。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九教材五个单元Reading部分的语篇为例,探究如何基于语篇优势进行阅读教学设计。认为教师只有立足语篇优势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才能准确把握重难点,提升教学效果。
以欧·亨利的短篇小说The Gift of the Magi为例,从课前、课中、课下三个环节探究教师在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如何开展名著阅读教学,采取“导—学—读—写—评”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都得到提升。对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进行反思,认为教师应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引导其思维由低阶向高阶稳步发展,让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贯穿英语学习活动。
[开开心心——阅读]  有一天,在儿童俱乐部的大厅里,一位满脸歉意的工作人员,正在安慰一位四岁的小孩。  原来这位工作人员,因为一时疏忽,在网球课结束后,少算了一位,将这位澳洲小孩儿留在了网球场。等她发现人数不对时,才赶快跑回网球场,将这位小孩带回来。而小孩因为一个人在偏远的网球场而饱受惊吓,已经哭得精疲力竭了。  正在这时,小孩的妈妈出现了,看着自己的小孩哭得惨兮兮的,也非常担心。如果你是这位妈
期刊
写话教学是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初步体现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目标指向,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正因为如此,教师在写话教学实践中,要将学生引到合适的写话发展的路径上,让学生能够形成初步的语用能力。这种路径就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写话内容,在课文中选择典范的句式表达常见的内容,让学生在写话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表达能力。一、发现写话对象  写话粗略地看就是学生学习写句子,好像离不开语文课堂。其实,学生写
期刊
期刊
写话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写作的教学定位,是基于低年级学生识字水平和心理水平提出的浅层次表达要求。实际上,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写话是有难度的。在写话教学中,教师要高度关注低年级学生动不了笔这一关键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学会写话。一、大量阅读  低年级的学生大量阅读文本,文本中的规范语句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具有独特表达意义的句式。当适宜的语境出现时,学
期刊